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迅雷
我第一次離開老家到上海,已經快四十年了。還記得那天早晨6點多鐘,輪船駛入了黃浦江,兩岸都是綠油油的蘆葦和農田,看不到什么建筑。到十六鋪碼頭,看到對岸的浦東只有低矮的房子,看不到一棟高樓。而著名的外灘,也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莊偉絢麗。在十六鋪碼頭上找了一輛人力三輪車,把我拉到了校門不比我中學校門大的大學。
那個時代,中國還處于短缺經濟時代,上海的工業品暢銷全國,永久自行車、蝴蝶縫紉機、上海牌手表、紅燈收音機、飛躍電視機、海鷗相機、英雄鋼筆等,都是當時全國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牌子。那個年代,上海無論是輕工業產品還是機電產品,大部分都屬于全國著名品牌。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外資紛紛到中國投資辦廠,同時,遍布全國的鄉鎮企業迅速崛起,上海制造業的傳統優勢受到嚴峻挑戰。市場競爭機制發揮出巨大能量,靠計劃經濟支撐起來的上海工業遇到了來自體制更加靈活的鄉鎮企業的挑戰,好多上海老國企的工程師在周末閑暇時間被鄉鎮企業請去做技術指導,這些人被稱之為“星期六工程師”。
記得當年培羅蒙西服曾經全國最著名品牌的西服,即便到了90年代初,它仍然是中國西服業的最高檔次。但是,現在還有年輕人提到它嗎?杉杉、雅戈爾、羅蒙這三大品牌相繼崛起,而且都在我的老家寧波。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得不斷改革和創新,否則,再好的牌子也會沒落,坐吃山空。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國處在改革開放最鼎盛時期,同時又恰逢短缺經濟時代,故辦企業的成功率很高。
回頭再看,過去如此知名的上海品牌還剩幾個?2014年我到中南海參加總理座談會,驚奇地發現,桌子上擺放的墨水瓶居然是上海墨水廠出品的。可惜,如今用鋼筆的人實在太少了,就像用膠卷拍照片的人很少了一樣。于是,柯達轉型生產藥品,富士轉型生產化妝品,上海的傳統國企如果不能及時轉型,那就只能被淘汰了。回顧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區域要保持長盛不衰是很難的。50年代,東北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GDP要占到中國的60-70%,中國的重工業幾乎都在東北。之后的相當長時間里,在計劃經濟這個特殊年代,上海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國的制造業中心。但如今,中國制造業最強的省份是廣東,這與過去的工業基礎似無關系。
從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看,白手起家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所以,上海需要的是二次創業的精神、改革的決心和敢于創新的勇氣。1990年4月,我國宣布了浦東開發、開放,這意味著黃浦江東面的這塊土地將熱起來了,陸家嘴、金橋和外高橋成為浦東率先開發、開放的三大板塊。我在的上海前十年,偶爾去過浦東,也就是到海運大學看同學,發現大學周邊也都是農田。之后幾次是從人民廣場坐車去南匯蘆潮港,再從蘆潮港坐氣墊船回老家,沿途看到的浦東,其實就是個大農村。
所以,盡管浦東開始大建設了,但萬事開頭難,1990年的時候,浦東的GDP只有60億元,所以,當我們研究生快畢業時,發現上海可以提供的就業機會其實并不多,大家都南下找工作。那時深圳的門檻高,工作也不好找,不少同學便滯留在了廣州。
浦東的開發、開放不同于深圳特區建設,后者要比前者早十年,不僅可以特事特辦,而且更具有領先優勢,這也就是很多人奔赴深圳的原因。連我也是浦東開發開放六年之后,仍然發現的上海無論在思想觀念、市場機制和產業發展等方面落后深圳很多,便離開了上海去深圳。
2000年,當我再次回到上海,并選擇在浦東居住的時候,發現浦東發展已經有了雛形,浦東新區面積又擴展了很多。東方明珠周圍的高樓在一棟棟崛起,金橋、張江和外高橋也多了很多外資企業。尤其當南浦、楊浦大橋和延安路隧道取消收費之后,浦東與浦西的融合度大大提高了。
歲月如梭,從2000年到2020年,轉眼又過去了20年。而我也成為了浦東這20年高速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浦東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40年前,當我從十六鋪碼頭登岸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來到上海念書的外地人,我一心想著念完書就回去支持家鄉建設,從未想過會在這個城市居住了40年,成為“老上海人”。更沒有想過,自己還能當選為上海市人大代表,并連任了三屆市人大常委,多次參加了在浦東的走訪社區、立法調研等工作。尤其是深度參與了上海自貿區的立法過程,為中國第一個自貿區的可復制、可推廣建言獻策。
從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浦東掛牌到2015年4月自貿區擴區至120.72平方公里,再到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我們看到自貿區在不斷升級。未來的臨港,能否再造一個浦東(GDP達到1萬億元)呢?那里現在已經有商飛,有特斯拉。今后呢?新能源車是未來的趨勢,是解決汽車智能化的載體,我覺得,上海的傳統汽車工業發展存在太多的遺憾,未來浦東應該能實現藍天夢和未來車,即成為全球大飛機和電動車的制造基地,探索無人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應用,推動傳統汽車制造企業迭代升級,成為全球新興制造業的中心。
此外,浦東還將聚焦“智能造”,大力發展機器人、數控機床、海洋裝備等產業,帶動傳統制造企業自動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聚焦“中國芯”,加大設計、制造、裝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突破力度,加快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建設;聚焦“創新藥”,加快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和細胞產業園建設,促進生物醫藥創新成果就地轉化。
浦東30年,我欣喜地看到,上海傳統制造業的優勢不如從前,但新興制造業卻正在崛起,浦東成為上海新的增長區域,給傳統的上海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一個長期從事金融服務業的研究者,我同樣十分看好浦東金融業的未來。浦東的GDP約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但金融增加值卻要占到全市的50%左右;2020年上半年,由于其他行業受疫情影響,浦東金融業增加值居然逆勢同比增長7.5%,占全區GDP比重高達33.9%,占上海市金融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8.2%,說明浦東在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方面已經卓有成效。站在浦西看浦東,看到的就是過去30年全球奇跡般崛起的高聳入天的建筑群——陸家嘴金融圈。世界500強的企業中,已有300多家企業云集于此。
盡管當年提出的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但國際金融中心不是浦東唯一的名片。尤其在當下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的時候,除了繼續鞏固國際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外,一定要避免產業空心化,故必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硬科技產業集群,推動硬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形成百億級、千億級硬核產業集群,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居住和工作都在浦東的不會說上海話的老上海人,見證了浦東30年成長發展過程,也堅信未來30年浦東的經濟增速一定還會領先上海,領先于全國。但是,浦東所面臨的轉型壓力和競爭環境肯定比前30年要大和嚴峻,以日本為例,90年代以后,由于人口老齡化帶來創新動力不足,經濟停滯,失去了20年。如今,與深圳相比,上海面臨更大的人口老齡化壓力,今年1月初,我在人大分組會議上,作為浦東代表第一個發言,向李強書記建言加大浦東開放和改革的力度,因為人口紅利和政策紅利的高峰期已過,存量經濟主導的時代要保持領先,必須得去爭搶,搶人才、搶市場、搶資本、搶技術,長期看,金融地產的占比肯定會下來。
在陸家嘴,經常看到很多老外在拍上海中心這棟中國最高的高樓。記得這棟高樓建成的時候,就有人擔心會不會出現“高樓魔咒”,即最高大樓的開工建設與商業周期的劇烈波動之間關系密切,建成之時往往開啟經濟衰退之旅。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橫掃全球,但中國卻奇跡般地擺脫了疫情困擾,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保持正增長的國家。這真是一個好兆頭,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今天,浦東的責任和使命會更大,祝福浦東,而立之年再創輝煌!
(本文作者介紹: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