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東方金誠 王青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關于此次會議,我們做以下要點解讀:
一、在形勢判斷方面,全會提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認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主要受科技與產業變革驅動,各國經濟發展態勢、國際力量格局對比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并引發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發生演變。這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具體體現。在這一背景下,全會強調“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這表明,盡管“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但伴隨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國家安全能夠獲得堅實保障,未來一段時期,集中精力推動國內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仍是黨的中心工作。為此,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列出了“十四五”(2021-25年)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12項主要目標,以及到2035年的9大遠景目標??梢钥吹?,這些目標任務主要聚焦創新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主題,落腳點是發揮經濟增長潛力,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二、在戰略規劃方面,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成為統領“十四五”期間經濟發展的核心方略。全會為“十四五”確立了12項主要目標,其中與經濟領域直接相關的有7項,分別是: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我們認為,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是貫穿以上重大經濟發展目標的一條主線。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有四個基本內涵:一是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中美脫鉤風險加大的背景下,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需要通過自主創新,解決類似芯片領域的“卡脖子”問題。為此,全會為“十四五”提出的首個目標任務就是“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二是當前經濟全球化正在經歷一段“逆風逆水”期,本次新冠疫情也顯示產業鏈全球布局面臨一定潛在風險。為此我國需要全面提升產業鏈水平,維護產業鏈安全。這是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重要原因。
三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在于擴大內需,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直接目標就是通過增加農民收入,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補齊農村消費短板。而“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則要實現兩個目標,(一)繼續推進農村人口城鎮化,壯大消費基礎。2019年我國城鎮人口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萬元,遠高于農村人口的1.6萬元。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可比數據,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城鎮人口/總人口)為60%,在同等發展水平(人均GDP在1萬美元左右)國家中明顯偏低?!笆奈濉逼陂g我國將進一步放開戶籍限制,通過引導更多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提升其勞動生產率及收入與消費水平。(二)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也要持續拓展升級,這將為“拓展投資空間”提供重要推動力。
全會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而“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是進一步暢通國內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大循環的關鍵所在。我們預計,下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將主要圍繞“堵點”較多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領域展開——通過加大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引導國內生產要素稟賦變化,釋放國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夯實擴大內需基礎。
四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雙循環戰略絕非關起門來搞建設。為此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這一方面與“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相呼應,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將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國內和國際市場有效聯通,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判斷,未來我國對外開放的重點可能有兩個:一是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通過擴大商品進口,培育國內消費市場,帶動國內制造業轉移升級;二是進一步加大服務業開放,全面增強服務業競爭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服務”升級,全面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三、“十四五”期間將淡化經濟增速目標,著重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次全會未提出下個五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而是強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我們判斷,明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很可能不會確定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這將是與“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要區別。當然,不提目標并不意味著不要經濟增長。綜合考慮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資本及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趨勢,以及國際環境的演化態勢,我們判斷“十四五”期間我國GDP年均增速將保持在4%至5%的中高速增長之間。這一方面將確保我國在2025年人均國民收入達到或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宏觀經濟在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風險之間達到綜合平衡,切實推進綠色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博士,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