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
本文作者:邢自強 摩根斯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8月16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舉行了“當前形勢下構建‘雙循環體系’的可行性與對策”專題會議。對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內涵和要義、構建雙循環戰略布局的機遇與挑戰、通過雙循環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的關鍵點與路徑等內容進行了研討交流。
摩根斯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中國打造國內與國際雙循環協同,外資企業最感興趣的是中國產業鏈的韌性、消費的潛力、經濟開放的取向。只要這三大趨勢確定,盡管全球地緣政治的噪音不斷,全球企業界依然會對中國雙循環帶來的機遇樂見其成,愿意積極參與。
以下為發言全文
自從中國提出打造國際與國內雙循環協同以來,外資比較關心的有三個關鍵詞:第一,產業鏈的韌性,也就是其穩定性。第二,消費回流的潛力。第三,中國是否堅持經濟開放的取向。如果這三個趨勢是確定齊頭并進的,那么盡管全球地緣政治噪音不斷,全球的企業界依然會對中國內外循環帶來的機遇保持樂見其成的態度,并愿積極參與其中,這會為中國應對逆全球化提供底氣。
首先,產業鏈的韌性。講最近不少研究機構、投行認為,新冠疫情會促使全球企業重新審視產業鏈風險,甚至不惜花費上萬億美元從中國搬走,在別處重建產業鏈。但是,從各種證據和跡象來看,我的觀點是,實情可能恰恰相反。疫情之下,中國已成為了跨國企業的避風港。這一觀點,可以從大摩調查的幾百家跨國企業的中國情緒指數中管中窺豹。該指數在2季度大幅反彈,到達了最近三年以來的最高點。這一變化趨勢反映了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前景、消費市場修復強勁反彈的信心,其中支撐此信心的中流砥柱就是中國產業鏈的穩健性。
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領先于全球,率先轉正復蘇,其中,出口表現一枝獨秀。最近兩年半,關于貿易摩擦、供應鏈外移的聲音不斷。然而中國制造業出口卻一直克服不利因素,從2018年下半年到現在,持續逆勢提升全球份額,彰顯了其在高附加值制造業的競爭力。出口從疫情以來連續5個月好于市場預期,7月更是同比增長7%,將其他的出口國遠遠拋在身后。不只是因為口罩和醫療設備的出口量提高,其他主要的電子品也都表現強勁,其根本原因是中國的產業鏈在這次全球新冠危機中經受住了考驗。
由于中國疫情防控有力,支持了產業鏈迅速復工復產,同時國內產業鏈上下游相對比較齊全、集聚,這實際上是在全球受沖擊時,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必需品供應鏈。對比同期其他主要出口國,要么現在還處于停工停產階段,要么其產業鏈上下游環節不夠齊全,個別環節的阻礙使得其生產能力受限,因此不少訂單從其他國家轉移到中國。中國的出口份額連續兩年提升,目前已占到全球出口市場14%。這是中國出口份額自身的歷史最高點,也是過去40年以來國際上任何一個國家占全球出口市場份額的最高記錄。
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經此一疫,順利地渡過了壓力測試,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避風港。
其次,由于國內疫情控制得好,給了老百姓恢復常態生活的定心丸,中國國內的旅游、出行、餐飲、娛樂,基本領先于全球率先基本恢復常態。再疊中國居民海外消費的回流,使得今年中國消費市場成為跨國企業業績的最大亮點。這更加證明了世界離不開中國。汽車的銷量繼續增長,民航的國內客運量也逐漸恢復到年初的90%左右。酒店的入住率已回升至65%,大體回到了今年年初的水平。電影院算是相對較晚才恢復開放的,并且按照逐步分階段開放的方式進行,但是8月份以來,其日均票房收入相比7月底實現翻倍。
相比而言,全球多數地方的消費者目前大多還受制于社交隔離的狀態,中國消費者率先回歸,可以從跨國企業在華運營情況中管中窺豹。我們每個季度通過機器學習和大數據調查的“跨國企業中國情緒指數”,在最近一次調研里顯示大幅反彈到2018年以來最高點,反映了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前景和消費市場的信心強勁回升。
中國的避風港效應也體現在,海外消費的回流。國際旅行在疫情之后元氣難以盡復,老百姓對海外出行的心態也會有所改變。過去5年,中國居民在境外的花費達到每年2萬億人民幣,如能改善國內高品質消費的瓶頸,順勢推出更多像海南免稅港一類的舉措,承接消費回流,未來預計接近一半即萬億左右會回流到國內的高端汽車、奢侈品、化妝品、教育、旅游娛樂等領域,這一趨勢有助于打造內循環。在此基礎上,再搭配對外開放的政策,可能有助于吸引跨國企業“在中國、為中國”,也就是把產業鏈繼續留在中國,主要服務于中國的消費者。
這方面的亮點不發,7月份期間,海南的免稅店基本上每天都是長龍不斷,其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240%。全球化妝品巨頭歐萊雅,其財報顯示,在中國上半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8%,第二季度更增長30%,因為中國國內免稅旅游的蓬勃發展,給這些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新機遇。中國境外消費的回流,可能是未來幾年全球消費市場的重要趨勢之一。
比如電動車領域的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中國的收入同比增長一倍,達到全球總收入的1/4,究其原因是它在上海的超級工廠能夠生產和銷售Model3。除了它以外,不少全球的行業巨頭也主動地要求企業在中國的主要供應商保留在中國的產能,不能全部轉移到東南亞或者墨西哥,用于對接中國本土的巨大消費潛力。比如最近半年內,耐克指名要求其供應商保留中國工廠,因為疫情期間驗證了中國的消費能力是全球最有韌性的,所以需要工廠繼續留在中國,支持耐克在國內高端市場的戰略發展。
對中國經濟來講,這種海外消費的回流,從宏觀角度還能顯著改善國際收支。我們觀察到,在國際收支的統計中的“凈誤差和遺漏”這一項(即跨境的隱性資金流出),在過去6年時間內都是流出的,但今年則從過去每個季度平均流出500億美元,轉變為流入230億美元,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是一個避風港,國際旅行的減少反而使得中國受益于消費和資金回流的趨勢,顯著改善了國際收支。這一趨勢之下,人民幣也更具韌性。從最近的資本和貿易結算結果來講,企業和投資者對于人民幣的認可程度在不斷上升,中國的跨境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已經連續三年上升,超過2015年匯改之前的歷史最高水平,達到了40%的比例。
最后一個關鍵詞是“開放”。從短期政策方面來講,由于中國的消費正逐步恢復常態,出口也受益于中國制造業的避風港效應,因此決策層不急于像西方經濟體一樣大舉采取刺激政策,這也是吸取了歷史經驗的明智之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從美國開始的,但是中國采取了大規模刺激政策。
盡管客觀上支撐了全球經濟和市場,使得中國的貿易伙伴們在當時無不受益匪淺,但是其留下的債務、產能等后遺癥,只能靠中國在其后十年內獨自消化,其他的貿易伙伴對此無人喝彩,甚至不少都會責難中國重工業產能嚴重過剩,沖擊全球市場,完全無視中國的政策在08-09年拯救了全球經濟的事實。而盡管美國在2008年也采取了一定的刺激政策,但很大程度上仍由市場經歷了出清、去杠桿的過程,這也使得美國的經濟與市場在之后8年在全球發達國家中復蘇首屈一指。
此次全球新冠大衰退,則是2008年的鏡像。盡管中國在這次疫情中率先遭受經濟沖擊,但中國的刺激措施跟全球其他國家相比更為溫和和自律,其政策發力點始終聚焦在防控疫情,保復工,保產業鏈。反觀一些發達經濟體,其生產能力沒有恢復,央行擴表、財政舉債和對消費者的補貼措施卻層出不窮。這種超脫地心引力的大規模刺激,易放難收,容易引發此后包括民粹、債務、通脹在內的諸多長期后遺癥。這次中國在經濟方面的應對,顯然是充分參考了2008年的得與失。
根據7.30政治局會議的決策,國內的政策重心已經從短期刺激的逆周期政策,轉移至應對長期挑戰來維護產業鏈的完整性,管控脫鉤的風險方面。其中跟外資相關的,短期有兩個政策抓手:第一,是中國消費市場的繼續開放,吸引更多跨國企業“在中國、為中國”。第二,是金融市場的開放,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化。盡管中國的供應鏈韌性較強,通過了疫情的大考,但是一些發達國家還是鼓勵它的企業采取“中國+1”戰略,避免供應鏈過度集中,這無疑給中國的開放帶來了更多緊迫性。
但是,依托中國較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可以更容易地通過市場準入、公平透明的競爭性政策,來吸引外企“在中國、為中國”。關于這點,最近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可見一斑:盡管全球地緣政治的噪音不斷,美國企業仍然高度重視中國市場。83%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仍然是其全球主要的戰略市場之一,這跟去年的比例82%基本一致。87%的受訪企業表示沒有計劃將產業鏈外遷,這跟去年的比例也相仿。
我認為,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就是彰顯“在中國,為中國”的產業鏈本地化的例子:今年2季度,它在中國的收入同比增長一倍。鑒于本地消費市場的潛力,馬斯克也預計在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整車生產中,將中國本地化零部件供應的比例從當前的40%快速提升到80%,這正是產業鏈在中國本地化落地,在中國、為中國的最新例子。
綜上所述,中國打造內外雙循環經濟,外資主要關注三個關鍵詞:第一,中國制造的韌性;第二,消費的前景;第三,中國是否繼續堅持開放的取向。疫情以來,這三大趨勢較為確定,齊頭并進,因此即便全球地緣政治噪音不斷,跨國企業依然會對中國內外循環帶來的機遇樂見其成,并愿意積極參與。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于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