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廖群
我們研討會的時點不錯,上半年經濟數據剛公布,起碼從香港這邊來講好于預期。在數據公布之前,大家預測都在2%左右,好的有2-2.5%,1%的都有,但沒想到二季度達到了3.2%。所以,很多人包括丁首席剛才也說到,呈現的一種V型反彈。從二季度全季度來看,令人鼓舞。
二季度可以說是V型反彈,但真正的V型反彈是在六月份,六月份可以說是“火箭式”反彈。從四五月份的數據來看,工業增長雖然還不錯,但消費投資都很差。所以四五月份的數據出來后,市場都沒有預計3%以上的增長,但六月份的復蘇大大快于預期了,使得整個二季度出現了比市場預期好得多的表現。這當然很好,但在總量GDP增長好于預期的情況下,有六大非均衡性,這幾點都很重要。
從我個人感覺來講,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最大的不平衡是供需不平衡,也就是供給是快于需求。因為供給,從工業生產包括服務業(服務業稍差一些),一二三產都是轉正的,而且工業轉正的很不錯,達到4%以上。但看需求方,最主要是消費,消費就很差了,目前只有零售總額,它不是完全的消費,它是大部分的消費,零售總額二季度是-3.9%,這還沒有看通脹,通脹還有2.3%,所以要從零售總額來看負的很多,這表明消費負得蠻多的。投資整個上半年也是負的,但是二季度是按照累計增長來看,把二季度剔出來是轉正的,但消費下降這么多就拖累了整個內需。出口還是不錯的。統計局算GDP增長速度是從哪個角度算的?以前我們搞宏觀經濟的都知道,大部分是支出法,按需求方面來算的。但是從需求方面計算,我們算一算,如果把零售總額和其他消費都考慮進去,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稅,總感覺難以轉正。需求肯定是比供給要差,我估計二季度難以轉正,也可能轉正,但轉正的不多。這里我不是說統計數據有問題。實際上我們忽視了另外一點,供需之間還有庫存的問題,庫存還沒有統計。我們用供需減掉庫存,宏觀來看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理解,二季度GDP確實轉正達到3.2%,供給是達到了這樣的水平,但實際上來講內需沒有達到,這用什么補充?用庫存補充,庫存增加很快。這種不平衡最為重要,這就是為什么大家在數據公布之前都覺得沒有這么高,很多是從需求角度,因為短期和習慣來講還是從需求的角度來算的。三駕馬車,我們很少談到庫存,但這次庫存是很大的變量。這么說,其實數據還是對的,只是表明它的含義,企業為什么增加庫存呢?一是復工復產比較快,也不管賣不賣得掉,趕快拼命來補生產,這是對的。這也可以說是企業的理性選擇,當季并沒有賣出很多,但是預期下半年內需消費會更快的復蘇,這樣先生產,下半年和明年也能賣出去,有這樣一個含義在里面,當然這個含義也是積極的。
上半年大致的情況,從我感覺來講,二季度是不錯,但是我對六月單月反彈的持續性還是持一點謹慎態度。我覺得供需關系不平衡,要認清楚庫存的含義,庫存對下半年的含義,這意味著下半年如果消費上不來,需求跟不上的話,可能生產也會拖下來。需求沒上來,就慢點生產,因為一二季度剛好是復工復產,復工復產達到一定水平以后,我就要看看銷售的情況。這是上半年。整個上半年是-1.6%,當然這是有疫情的原因,但是光-1.6%在全世界主要經濟體里肯定也是最好的,但小經濟體受疫情影響很小,轉正比較多,但我們談的主要經濟體中應該是最好的。
我們再說下半年,二季度這么好的情況,各位首席學家都在往上調預測。在數據公布前,全年預測都是1-2%之間,2%以上的都不多,但現在都往上調了,調到2-3%之間,大概是2.5%更多,各家預測不一樣,下半年有很多的不確定性,現在可以做預測,但并不能因為二季度超預期的好就斷定下半年的局面非常樂觀。因為下半年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我感覺最大的不確定性還是疫情。上半年我國-1.6%,一季度-6.8%,全世界的國家都深度負增長,都是因為疫情。所以,疫情是主導今年宏觀經濟的主要因素,是主導各個國家宏觀經濟的主要因素。上半年是這樣,下半年也是這樣,因為疫情還沒有結束,所以下半年還是要看疫情。起碼我國對疫情是表現最好的之一,起碼三月份基本平息了,但我們對下半年依然不能過于樂觀或者掉以輕心。因為從六月份北京又出來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出來的,最近新疆又出來了,所以不能排除下半年還會有各個省市大家都覺得挺好了,它又來了。香港又是有第三波暴發了,也是莫名其妙,這次新冠疫情和以前的SARS很大不同,膠著性、黏性更大,這一點要注意。我相信我國的疫情抗疫工作做得最嚴格最好,我不覺得它會大規模暴發。但前一次北京出現的情況,還有新疆這兩天的情況,這種情況還會出現,特別是全球疫情沒有改善的情況下,不斷的有輸入,輸入沒有控制好又會傳染過來。所以,下半年疫情會保持進一步平息和進一步的改善,但零星的像北京、新疆這種情況也不能完全排除。雖然就是幾十個幾百個確認病例的問題,但它會使得整個抗疫工作持續下去,抗疫措施不能解除。實際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包括全球的其他國家,它并不在于多少人確診、死了多少人,或者是在醫院里擁擠,關鍵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在于抗疫措施。“封關”的這種措施,還有一系列的這些措施。這些措施使得消費也消費不了,想上班上班不了,香港這次第三次暴發,大家又開始在家里上班了。所以,疫情是零星的,但會使得我們非常謹慎,從政府來講會使抗疫措施加碼,像香港也在加碼。這次主要是消費問題,從消費者來講會保持謹慎,即使離北京還有幾千里遠,但我本來想去看電影吃飯的又不出去了。所以,咱們國家疫情的情況怎么樣,直接的落腳點和抗疫措施會解除到什么地步,這對于消費包括繼續的復工復產是決定性的,所以我認為疫情仍然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全球疫情,即使國內平息了,但在全球疫情沒有平息的情況下,還要保持各方面的警惕性。因為輸入類的疫情,國內對輸入控制比較好,北京、上海機場發現馬上就隔離了。香港這幾天為什么又出現了第三次暴發的,很多源頭也不知道,大家分析最終還是從外國回來的留學生和一些勞工。他們來了以后,香港的隔離和控制沒有內地那么嚴,他們還回家了,回家后也管不到了,就這樣傳染開了。所以,全球疫情不完全平息,我國的疫情也很難說完全平息。所以,抗疫措施多多少少會在,這會影響到下半年特別是消費,我們指望消費在下半年轉正,轉正是肯定的,但能夠轉正轉多少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疫情。
第二個新的不確定性是水災。剛才王教授也有一張圖,長江中下游大面積的水災,雖然不能和1998年相比,但也是1998年以來最大的了,這對經濟和通脹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當然水災和疫情沒法比,水災不會像疫情這么膠著,也就是幾周或幾個月就會結束的事情。但最近還在水災的高峰期,這也是一種不確定性。
第三個不確定性是中美脫鉤加速,中美之間的沖突。當然,口水仗打得比較多。對華為、高科技、金融切斷中美結算等等,這就炒起來了。切斷中美美元結算是很大的事情,美國人也有談論這個問題,我們也在擔心這個問題,這倒不會直接影響到宏觀經濟,但是對消費者的情緒、消費信心和投資信心都很重要。如果有很多內地朋友說,要存美元了,我說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中短期內不會到這個地步,但長遠不好說,但他擔心的話消費和投資都會比較謹慎,特別是小企業的老板也搞不明白,心想以后美元沒法兌換就麻煩了,這也是一種不確定性。
第四個不確定性,我國的情況比較好,但全球很差,下半年也會繼續很差。我國的低點是在一季度,全球來說低點是二季度,但二季度是不是最低點也要看三季度怎么樣,像美國和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二季度都是雙位數的負增長。下半年,從目前看三季度,疫情是主要的原因,疫情在進入三季度以后,起碼在很多地區,包括北美、拉美、南亞、中東、非洲是在沖高的,而不是平息?,F在疫情除了個別國家,中國基本平息;東亞基本受控,包括日韓;歐洲是大幅回落。昨天我看到荷蘭5萬多了,不知道怎么回事,除了這些個別國家之外,歐洲的主要國家都從原來的四五千到了一兩千或者幾百,大幅回落,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在沖高,美國昨天7萬多了,還有印度和巴西。所以,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性更大了,二季度是低點,三季度是低點,還是會到冬天二次暴發,這個都不知道。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意味著我國的疫情也不能完全結束完全放心。下半年全球經濟和全球貿易會怎么樣,肯定會很差,是不是比二季度更差,這個現在還不知道,也要看,這就影響到咱們的出口。整個二季度的出口,包括上半年的出口都不錯,因為我們在東盟下工夫,東盟增長比較快,另外還有一些疫情的相關產品:口罩、清洗液之類的支撐了我們的出口,但下半年怎么樣呢?東盟方面還會繼續增長,疫情相關產品可能還會增長,但是否會像二季度這么好也很難說。但如果全球經濟由于疫情再惡化進一步下滑的話,即使在疫情產品銷量方面繼續保持不錯,其他方面會掉下來,這也是很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下半年還是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那么怎么預測下半年?可以說下半年會繼續復蘇,畢竟咱們國家疫情基本受控,下半年會保持基本平息的受控狀態。但不排除北京、新疆這種局部小暴發。疫情如果看基準情景(base scenario)疫情會繼續好轉。政策還會進一步寬松。當然寬松的力度怎么樣是另外一個問題,寬松的力度可能沒有像一季度預期的那么強勁,特別是二季度出來以后,可能力度方面中國會有所控制,但我相信還是會繼續保持寬松的。
下半年還是在二季度基礎上繼續復蘇,復蘇的力度怎么樣?如果從GDP增長來看,相信下半年可能會高于上半年。但是從二階導數來看,因為一季度從環比來看,二季度從一季度-6.8%一下子到了3.2%,二階導數加速度是非??斓?,這一點不要指望三季度也會按照這個速度來。三季度一下子到10%,四季度到15%了,這不太可能。前一段大家預期的報復性反彈、報復性消費、報復性復工和投資應該不會出現,這是因為我剛才講的這幾點不確定性,特別是疫情。我相信一直到年底,即使我國想要恢復到去年年底大家自由行動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應該是不會的。所以,消費者雖然警惕性和謹慎程度會減輕,但還是會存在。所以,我不預計下半年有報復性的消費,包括報復性投資和報復性的復工復產。沒有報復性的,反彈還是有一定局限的,一階導數增長速度可能會快于一季度的3.2%,但指望二階導數、加速度來看不要指望再有這么一個V型。從增長速度來講,下半年不能說是V型,只不過二季度跳起來了,下半年也是往上的,但整個斜度就差遠了。所以,整個來看U型更接近一點。那么預測是多少呢?肯定三季度、四季度會比3.2%高,應該會在5-6%之間,或者說5.5-6%之間,剛才丁爽的意思是下半年6%,這個還是蠻靠譜的。我的預測下半年5.7%,比6%稍微差一點。下半年5.7%,全年就是2.4%,我在二季度數據出來前預測是1.8%,由于二季度大大好于預期,現在提上來了,但我覺得很難走向3%。原因是下半年期望它復蘇,但是我不覺得有報復性的反彈的情況。2.4%也是很不錯,2.4%的增長如果今年實現了,肯定是全球主要經濟體里最好的一個。其他國家大部分是負的,主要經濟體基本是負的,包括印度。越南有可能是正的,但越南算不算發達經濟體再說了。發達國家主要是負的,而且深度負增長,發達經濟體是-6%,IMF和世界銀行預測全年是-8%以上,所以,能夠有2.4%的增長,一方面表明了我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和效果,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是不可忽視的。
當然要達到下半年5.7%,全年2.4%,這只是預測,也只是基準情形下的預測,也不是輕輕松松就能達到的。剛才我講了那么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疫情,這還是假設疫情不會二次暴發,抗疫工作繼續保持良好,同時還需要政策的寬松的支持,政策還是要加碼寬松,不能因為二季度好了,政策一放松,下半年5.7%也不容易到來。因為很多失業的情況,一些收入的下降和小微企業的情況還是很嚴峻的,如果這些沒有得到控制的話,會拖累整個經濟增長。所以,我相信政策還是要加碼寬松。
首先,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肯定還會繼續寬松,進一步寬松,但力度會比前一段預期小一些。為什么還會繼續寬松呢,因為疫情這么嚴重,后來全世界都搞寬松,不搞寬松的話那是不可理解的。
第二,雖然大家預測下半年繼續會復蘇,但預測的前提也是政策保持寬松或者進一步寬松,如果說下半年預測5.5到6%之間,如果沒有寬松政策進一步支持,也不是那么容易達到的。所以,我相信下半年的政策會進一步寬松。
兩會之前,大家認為經濟還會設立一個經濟增長目標,離原來的不會差太遠,因為在三四月份中央政府還在說要完成今年的發展目標。但是到兩會,中央政府根據目前的情況,沒有設定增長目標,要設定增長目標是多少他們不知道,但也說了今年要保持一個正增長,把增長目標放寬了很多,這樣政策寬松力度肯定也不需要那么大。所以,整個宏觀經濟的態勢就是這樣。
今年宏觀經濟的特點,由于疫情的原因等于是定向的、選擇性的、總量的、是雙管齊下。由于疫情原因更重要的是定向的,以救助性為主,救助性就是救助那些失業、收入大幅減少,當然不是整個,而主要是服務業,還有小微企業的。從這兩個群體來進行定向救助,這是下半年政策的重點,也可能這不叫宏觀經濟政策,但是也屬于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推行的。
當然宏觀總量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會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方面下半年降準空間會有,一到兩次,降息的話,一是存貸款利率的降息,這個要看,根據二季度的數據下半年不見得會有。二季度數據出來前,我預計也會有一次,現在就要看情況了。公開市場操作MLF,還是要引導LPR下行,這肯定是確定的。財政政策方面,減稅還是有空間,去年減了很多,今年不可能那么大量,減稅定向方面會更多一些。另外基礎設施投資,前幾年沒有怎么提上來,政府有意控制杠桿率,今年開始提上來了,空間還是很大。基礎設施投資應該來說在下半年是重點?;A設施投資有了新的著力點——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趁這個機會來啟動新基建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凱恩斯主義,新基建投資上來了,乘數效應,而且信息基礎設施投資的乘數效應應該大于房地產和其他的制造業。信息基礎設施有原件、有部件,帶動的作用比較大,這是短期的凱恩斯效應。
中長期來說,這是我們走向新經濟的奠基之作。新經濟就是信息經濟,智慧經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庭、智慧家具。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就是信息基礎設施,趁這個機會我們又把新經濟走在世界經濟前列方面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所以這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點。
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大致是這樣的情況,我一直覺得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貨幣政策還是有上升空間的。因為這個問題討論比較多,有的人認為沒有,我覺得還是有的。比如貨幣政策,存款準備金率還在9%、10%這樣的水平,比任何其他主要經濟體都高,其他國家沒有這個指標了。當年我們也曾經到過6%,現在還有很多可以降準的空間。利率有空間嗎?中美之間的利率,美國已經快降到零了,我們存貸款利率沒怎么太動,肯定有空間的。大家提到整個貨幣政策造成的流動性過大,杠桿率的問題,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我的觀點是不要把咱們國家的宏觀杠桿率看得太大,因為那個指標不是非??茖W,以債務除GDP,這和經濟結構有關,基礎制造業強的國家和固定資產項目多的國家這個比例肯定是高的,另外的我就不說了。
財政政策方面也是有空間的,當然赤字可能比較大,總的政府債務,即使把地方的隱形債務加起來,和其他國家比也是比較低的。但這個數據我測算也就是接近60%,但是60%是二十多年前歐盟定的標準,現在大家都超過了,也有空間。當然有空間也不一定馬上要用盡,根據情況來用,下半年既然是疫情這種情況還是要多用一點,所以,要說建議的話中央政府在宏觀經濟放松方面要少一點顧慮,加大寬松,保證今年經濟增長不但是轉正,而且有一個2-3%的增長速度。
本文觀點整理自廖群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10期)上的發言
(本文作者介紹: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