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程實、錢智俊
7月1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三十六次會議。本次會議指出,要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要求,多措并舉加強和改進證券執法工作,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和良好生態。我們認為,本次會議并非著眼于短期的市場走勢,而是立意長遠,沿承了第二十六次、第二十八次會議的政策思路,旨在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在中國經濟的“雙循環”新格局之中,這一舉措主動應對時代變革,有望在以下四個層面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第一,推動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對于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肩負著至關重要的歷史使命:其一,從總量上看,擴大直接融資占比,拓寬融資渠道,以增強金融體系服務與讓利實體經濟的能力;其二,從結構上看,不同于間接融資體系,資本市場能夠更準確地進行風險定價,從而為“高風險、輕資產、少抵押物”的新經濟提供有效融資,加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但是,上述總量和結構紅利的釋放,都需要以上市公司有序的“優勝劣汰”作為前提。否則,將引致“道德風險”和“檸檬市場”,進而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局,削弱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近年來,多起惡性財務造假案件足以為前車之鑒。由此,本次會議直擊關鍵,在“零容忍”政策工具箱中強調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化、常態化退出機制。這將與新修訂的證券法以及注冊制改革形成合力,構建上市公司的良性競爭循環,通過優化底層資產的方式,從根本上夯實資本市場長期繁榮的基石。
第二,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隨著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中國家庭財富結構亦已開啟歷史性的變革。從國際經驗和當前趨勢來看,未來中國家庭資產的配置重心,將逐步從房地產市場轉向金融市場。越來越多的居民將成為中小投資者,并有望通過資本市場,從供求兩端強化中國經濟的“內部循環”。一方面,借助“財富效應”,居民財產性收入和消費能力同步擴張,為需求側注入新動力。另一方面,借助“投資效應”,居民財富助力新經濟的加速發展,為供給側的轉型升級打開空間。但是,由于資本市場違法成本較低、信息不透明,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尚有缺陷,制約了上述正向效應的釋放。直面這一問題,本次會議對癥下藥,一方面,通過完善證券執法體制機制,配合立法機關加快刑法修改等工作進度,構建事前監管的“防火墻”,另一方面,通過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啟動“集體訴訟”、建立專項工作小組等措施,強化事后懲治的“糾錯器”。這一“雙管齊下”的政策組合有助于補上制度建設的短板,放大資本市場在“內部循環”中的戰略功效。
第三,擴大對國際資本的長期吸引力。在今年“陸家嘴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指出,“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疫情時代下,中國資本市場正在成為橋接國內、國外兩大循環的核心紐帶之一。當前全球疫情仍在加速發酵,2020年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幾成定局,公共衛生風險、地緣政治風險與國際金融風險正在相互激化,穩定性成為最稀奇的資源之一。與之不同,得益于率先對疫情實現有效控制,中國經濟目前穩步修復,大概率成為年內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與金融的韌性在全球視角下持續凸顯。基于此,國際資本正在長趨勢地流入中國市場,并促進了“內部循環”的發展。順應這一趨勢,本次會議進一步升級“零容忍”的具體政策,向市場傳遞“零容忍”的鮮明信號,有利于消解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任疑慮。放眼全球,這不僅將長遠地增強中國市場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也將在逆全球化浪潮下鞏固“雙循環”的紐帶,使中國經濟金融成為全球的“穩定錨”。
第四,探索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范式。從更長遠的歷史視角來看,以“零容忍”政策優化資本市場治理,不僅旨在該市場自身的繁榮發展,更在于為新一輪深化改革開拓出實踐新途。2020年4月,《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布,標志著以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要素為重心,新一輪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將進入快車道。但是,改革的關鍵不僅在于“破”,更在于“立”,不僅在于突破利益藩籬,更在于建立高效、穩定的治理機制。在這一方向上,資本市場有望樹立治理典范。從實踐來看,“零容忍”政策的本質,是通過提升違法成本、完善監管體系、保護市場主體、優化市場標的等方式,提升要素資源定價的透明性、高效性和穩定性。其政策實踐的經驗成果將對其他要素市場產生重要的指導意義,并形成可以復制的治理范式。從預期來看,資本市場作為改革起步早、推進深的先行者,如果能夠在“零容忍”政策的引導下取得進一步發展,將顯著提振國內外對其他要素市場改革的信心,更廣泛地吸引市場主體的參與,加速改革措施的推進。由此出發,當前“零容忍”政策在資本市場邁出的開創性一步,未來有望盤活改革深化的大棋局。
(本文作者介紹: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領域為全球宏觀、中國宏觀和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