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袁吉偉
歐洲是世界資產管理業起源地,18世紀70年代荷蘭就出現了世界首只共同基金。今天,歐洲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地區,涌現出大量優秀的資管機構。學習歐洲資管業的監管政策、資管機構培育、產品服務等方面經驗,對于促進我國資管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資管市場競爭格局及國別占比
歐洲各國資產管理規模差異較大。根據歐洲基金與資產管理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末,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意大利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五位,分別為8.67萬億歐元、4.14萬億歐元、2.16萬億歐元、1.89萬億歐元和1.29萬億歐元,占比分別為36.5%、17.4%、9.1%、7.9%和5.4%。
資產管理規模與經濟實力、金融市場發達程度等多種因素緊密相關,英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資產管理業發展早,金融市場發達,吸引了大量全球資管機構和投資者,使其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資產管理規模國家;法國、德國均為歐洲經濟強國,居民收入高,對資產管理服務需求較高;瑞士作為永久中立國,穩定的政策制度、健全的金融體系以及金融機構嚴格保密體制使其成為全球知名離岸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全球各地富豪在此管理資產。
韋萊韜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五十位的資管機構中,歐洲有15家機構入圍,約占30%,其中英國5家,法國4家,德國和瑞士各2家,意大利和荷蘭各1家;15家機構管理資產規模約為15.9萬億美元,約占歐洲資管業總規模的78%,市場集中度較高。從排名情況看,安聯集團、東方匯理、安盛集團位居全球前10位,分別為第5位、第8位和第10位,管理資產規模分別為2.42萬億美元、1.71萬億美元和1.62萬億美元,安聯集團和安盛集團均為全球知名保險集團,而東方匯理為銀行控股的資管機構。
以安聯集團為例,其于2011年成立安聯資產管理公司,統一管理資產管理業務,旗下子公司包括太平洋(3.310, -0.01, -0.30%)投資管理公司和安聯全球投資者,業務覆蓋固定收益投資、權益投資、另類資產投資等。其中,太平洋投資主要負責傳統資產管理業務,安聯全球投資者側重另類資產管理業務。截至2018年末,安聯資產管理業務中來自第三方的業務規模為1.44萬億歐元,占比為73%,母公司業務規模占比為27%;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7億歐元,實現營業利潤25億歐元。
再從歐洲資管機構經營績效看。根據麥肯錫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末,歐洲資管機構實現盈利175億歐元;過去五年盈利平均增速約為7.1%;未來增速可能下降至5.6%,主要是由市場競爭激烈、合規壓力增大以及相關運營成本投入增大等原因導致。具體到各項收支來看,投資管理、運營管理、市場銷售的相關支出得到了較好控制,有一定下降;信息技術、經營管理的相關支出有明顯增長,其與當下歐洲資管機構金融科技應用力度加大有關系。
資管產品及服務的優勢和特點
投資者構成
從客戶結構看,歐洲資管業客戶可區分為個人客戶(涵蓋高凈值客戶)和機構客戶,機構客戶主要包括養老金、保險機構、銀行、慈善機構等。根據歐洲基金與資產管理協會發布數據,截至2017年末,個人客戶持有資產管理規模占比為30%,機構客戶占比為70%,從近十年情況看,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構成格局相對穩定。進一步分拆解機構客戶來看,養老金占比為28%,保險機構占比為25%,銀行占比為2%,其他機構占比為15%,養老金和保險機構仍是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一般而言,投資者需要通過一定銷售渠道或者中間人,實現資管產品的投資。傳統上,歐洲資管市場上銀行是最主要的銷售渠道,20世紀90年代,銀行占據了約53%的銷售份額,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網絡銷售開始日漸成為重要銷售渠道,其所能夠銷售的資管產品數量也更高。21世紀以來,銀行參與銷售的資管產品份額有下降趨勢。
不同資管產品規模及相關占比
歐洲資管產品主要包括投資基金和全權委托管理兩種形式,前者主要是采用集合投資計劃的形式,利用資管機構的專業優勢,實現統一管理,有效分散風險,比較適合個人投資者;而全權委托主要由委托人與資管機構商定投資策略和投資范圍后,由資管機構進行投資管理,更加適合機構投資者,滿足其個性化需求。
從歐洲整體情況看,截至2017年末,投資基金規模為12.9萬億歐元,占比為54.5%;全權委托規模為10.8億歐元,占比為45.5%,投資基金略站優勢。從近年趨勢看,自2011年開始投資基金占比持續升高,并在2014年超越全權委托投資規模。這主要是在于投資基金股票投資占比較高,隨著近年股市的持續升高,帶動了投資基金規模提升,同時部分機構投資者開始增加投資基金比例。進一步拆解投資基金資金來源,保險及養老金、個人投資者、金融機構占比較高,分別為41.7%、25%和23.5%。
從歐洲資管產品資產配置情況看,截至2017年末,債券占比為40%,股票占比為32%,現金占比為7%,其他資產占比為21%,近年來其他資產占比由逐步升高趨勢,而債券和現金資產占比持續下降,反映了低利率市場環境下,資管業積極做出應對。不過,不同種類資管產品的資產配置差異較大,投資基金加大了權益投資比重,為42%,而降低了債券投資比重,為30%,這種趨勢已持續多年;相比而言,全權委托投資對于債券和另類資產投資占比更高,分別為51%和22%,股票占比僅為22%,與此同時近年來另類投資占比持續上升,而債券投資和股票投資占比均有一定下降。
政策監管的目標及實施效果
歐盟作為歐洲地區最重要的國家組織,積極推動金融市場一體化,其中就包括資管市場的統一化,主要制定了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指令(Undertakings for Collective Investment in Transferable Securities Directive,UCITS)、另類投資基金管理指令(Alternative Investment Fund Manager’sDirective,AIFMD)、歐洲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MiFID)三大監管制度,規范資管市場運作。
UCITS于1985年落地,主要目的是建立投資基金跨境統一市場,在母國監管審批后,可以直接在其他成員國銷售該類投資基金。為不斷適應金融市場的變化、UCITS運作以及投資者保護的要求,歐盟先后多次修訂該指令,2014年歐盟頒布了UCITS第五號指令,2016年前歐盟各成員國已全面實施。UCITS并沒有統一的法律載體,可以通過信托、公司等方式發起設立,但需要在投資者要求下可以申購、贖回,因此UCITS不涵蓋封閉式投資基金。UCITS投資范圍包括可轉讓證券、貨幣市場工具、其他UCITS份額、金融衍生品等,其中單一主體發行的可轉讓或者貨幣市場工具投資比例不超過5%,其他UCITS投資比例不超過10%,金融衍生品投資比例不超過5%。
AIFMD于2011年在歐盟落地,主要是加強監管對沖基金等UCITS未覆蓋的投資基金,完善資管業監管制度,促進金融體系穩定。AIFMD要求管理人經過監管部門審批,并且持有滿足監管要求的最低資本規模;限制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需要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定期進行壓力測試;限制杠桿使用水平;需要由托管人進行資產保管,有效進行資產估值;對外披露年報,向投資者提供產品運營端具體信息。2013年,歐盟進一步完善了AIFMD實施細則,涉及利益沖突防范機制、風險管理、托管人職責、信息披露等方面。
MiFID創立于2007年,2014年進行了第二次修訂,并于2018正式在各成員國實施。UCITS和AIFMD主要是具體產品層面的監管政策,而MiFID主要用于規范金融機構行為,包括組織結構要求、外包管理、利益沖突管理、客戶指令執行、有效評估提供的金融產品及服務適當性、市場溝通等方面,旨在促進歐盟形成金融工具批發以及零售交易的統一市場,同時進一步改善客戶保護。如在業務開展方面,該指令要求產品設計要明確所滿足的市場需求,產品銷售方式與目標市場相吻合;保存所有交易、服務以及活動的記錄;單獨購買研究服務。
歐洲資管業良序發展的啟示
一是建設完善的資管業監管制度體系。
歐洲特別是歐盟致力于建設統一的資管業監管制度,實現跨境投資,主要是以UCITS、AIFMD、MiFID三個指令為核心,規范產品運作和金融機構行為,加強投資者保護力度,而且根據內外部環境發展需要,持續升級監管制度。借鑒歐洲經驗,我國需要針對同類型資管產品遵守更加一致的監管規范,避免出現新的監管套利;需要加強資管機構的行為規范,重點是在準入、內部治理、專業能力、處理利益沖突、投資顧問服務標準等加強監管制度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投資者保護力度,需要進一步提升資管產品信息披露內容和披露方式標準化,針對資管產品費用等信息需要有更加統一的計算方式,有利于投資者進行不同資管產品的比較,強化銷售適當性落實,避免誤導投資者。
二是促進資管業專業化發展。
歐洲已建立了多種多樣的資管生態,不僅有資管機構,還有投資顧問機構、外包服務機構、資管產品評價機構、資管產品銷售機構等,有利于提升資管市場運行效率。我國資管業參與主體較為單一,主要以資管機構為主,資管業務發展專業化水平并不高。我國需要借助歐洲實踐,不僅要允許不同形態的資管機構相互競爭,也要不斷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投資顧問機構,輔助投資者更好地進行投資決策,維護投資者自身利益;需要大力發展專業外包機構,解決部分資管機構聚焦核心業務環節和成本控制需求,實現更強的價值創造能力;需要大力發展各種資管產品銷售渠道,除了金融機構已有銷售渠道,也應發展專業銷售機構以及線上銷售渠道,幫助各類投資者更好地選擇資管產品服務。
三是進一步加大資管業開放力度。
歐洲注重促進區域資管市場的統一和開放,尤其是倫敦等部分全球金融中心,更是聚集了大量資管機構,歐洲也涌現出很多優秀的資管機構,有利于豐富資管產品,提升市場競爭效率。我國資管機構整體實力還不強,尤其是在權益投資、大類資產配置、另類資產投資等方面還落后于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地區,需要進一步加大資管業的開放力度,積極吸收引進優秀資管機構和資管人才,學習國外先進經驗,豐富國內資管產品和服務種類,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強化行業發展水平和質量,促進資管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四是繼續推動儲蓄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從歐洲情況看,正是有了先進的資產管理業發展,有利于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實現財富累積,應對養老需求。我國有必要加強資管業的發展水平,強化其作為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的重要中介,一方面,可以成為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儲蓄資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養老;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服務于居民個人投資需求,通過合理的投資規劃,幫助實現居民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需求。
(作者為光大興隴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作者介紹:FRM,某信托公司資深研究員,專著《資管新時代與信托公司轉型》,曾在《上海證券報》《金融時報》等刊物發表各類研究文章。)
責任編輯:唐婧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