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涵
2020年1季度實際GDP同比為-6.8%,季調環比-9.8%。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1.1%,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1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5.8%。
疫情導致經濟活動“急剎車”,1季度“數據差”為預期之內。1季度GDP同比降幅創1992年季度數據公布以來最大,且三產均有不同程度的拖累。除此之外,1季度名義和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同比也大幅下降。但市場對“數據差”并非沒有預期,包括中觀層面的高頻數據以及已公布的1-2月經濟數據均指向了這一事實。
3月數據指向經濟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內需改善快于外需。
工業生產:計算機通信電子生產恢復較快。采礦、燃氣和水的供應等公用事業增加值同比快于整體工業增加值,而制造業卻偏慢,與投資數據相一致。制造業中,除了抗疫必須的醫藥制造業同比下滑較小,3月計算機通信制造改善較為顯著,結合進出口與消費零售來看,一方面3月對東盟集成電路方面出口較多,另外境內通訊器材的需求也有上升。不過,需求端的回升可能有前期停工停產導致的積壓所帶來修復。汽車生產則無太大改善跡象,可能受到供應鏈的負面影響。
固定資產投資:地產和基建改善快于制造業。投資體現為內需部門改善快于外需,其中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中的公用事業類投資同比均單月轉正。而制造業作為可貿易部門,隨著外需不確定性的大幅上升,影響制造業企業的投資意愿,單月同比改善不顯著。
消費品零售:商品消費同比降幅收窄,但餐飲降幅則進一步擴大。這指向餐飲旅游行業的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從規模以上商品銷售來看,大部分商品銷售的單月同比降幅均有收窄,3月通訊器材、辦公用品同比轉正,其余大部分商品需求降幅都明顯收窄,但服裝鞋帽等消費仍然較為低迷,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
短期對沖政策仍將進一步落地,中長期著眼于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海外的不確定性不會改變短期國內復蘇的方向,但可能對進程有所拖累。隨著近期復工復產逐漸進入平臺期,基建、特別國債等對沖措施可能進一步落地。中期來看,政策在通過刺激擴大內需對沖疫情影響的同時,也強調提升要素流動效率、向內部改革要紅利,這意味著利用同樣的資源在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各種要素的市場價值有望得到提升。
(本文作者介紹:興業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張緣成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