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人大重陽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疫情影響研究”課題組
2020一季度,“史上最漫長春節”后,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6.8%,創下改革開放以來的季度最低。有人驚呼,這是“寒冬”。-6.8,關于“經濟溫度”的種種猜想已然落定。但它到底是“寒冬”,抑或只是疫情“寒潮”帶來的“倒春寒”,就要從具體數據挖掘大趨勢才能看清。
病毒無情,延緩了春天的腳步;經濟有意,如果數據“不太冷”,將使人們感到“暖心”。
一、從總體看,“零下6.8”并不寒冷
疫情帶來的“經濟寒潮”,主要影響的是居于一季度中段的二月份,在此期間,全國各地均采取了嚴格措施限制人員流動,控制疫情蔓延,大量企業生產經營“凍結”,經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在預期之內。
不過,一季度總體數據告訴我們,物價、居民收入與去年底相比沒有發生大的波動,失業率甚至有所下降,基本保持了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穩定。一些領域還出現了亮點,例如,服務業受到的沖擊沒有想象中嚴重,新型服務業還有較快增長。這說明,在制造業服務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仍在加快。
從趨勢上看, 3月份主要經濟降幅明顯縮小,經濟回升非常明顯。幾項重要宏觀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商品出口等下降幅度比前兩個月分別收窄12.4、4.7、10.6、6.3和8.7個百分點,從3月份開始的復產復工正在帶動經濟發展重上正軌。隨著社會生產生活的全面恢復,預計未來經濟將有一個更陡峭的反彈。
總體上看,雖然第一季度數據下降幅度達6.8%,但增長動力、潛力還在,更像是一股倒春寒,并不讓人感覺到十分“寒冷”。 形勢依然嚴峻,寒潮仍未褪去,我們只是看到了春天的腳步,但仍需與寒冷奮戰。我們預計,二季度和下半年,中國經濟將重回正軌,全年增長有望保持在3%左右。
二、從需求看,消費熱度為中國經濟“保溫”
一季度零售總額有所下降,但生活必需品和實物網上零售則較快增長。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6萬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3月商品銷售降幅比前2月收窄5.6個百分點。受疫情限制不能外出就餐而餐飲收入大降44.3%,而生活必需品如糧油食品則增長12.6%。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1.85萬億元,增長5.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3.6%。
從需求側來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消費、投資和凈出口,而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馬車。2019年,三駕馬車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8%、31%和11%。在疫情沖擊全球的當下,出口要穩住,投資要推進,而消費則要刺激。曾經作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我國也會伴隨23個部委和中央及地方的消費刺激政策發布,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們逐漸走出家門,14億人大市場,消費會逐漸恢復、反彈和回補。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消費這輛主力馬車,既有放松車房等限購限貸的空間,也有耐用消費品的潛力,更有必需品的基本盤保證。
從消費方式看,消費受到疫情短期抑制,網上買菜、網上上課、網上消費會成為新常態,以往線下消費會改為網上消費方式。無論是網民還是手機網民都有七八億人,伴隨疫情的控制,5G基礎實施全面推開,網上消費更加如火如荼。在社會零售總額中的占比快速提升。
從消費潛力看:一方面,今年我國將實現全面脫貧攻堅,14億人邁入小康社會,而低收入人群的邊際消費是最大的。另一方面,從出境游和購物等看出需求其實是在穩步上升的,伴隨90后步入消費主力,消費升級是必然趨勢,而中等收入以上群體高達五六億人,我國消費轉型升級趨勢不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也正是為了滿足更高需求而增加供給,因此,我國消費潛力巨大。
從消費能力看,面對疫情沖擊,與美國低儲蓄率不同,由于40%的人手上沒有現金需要發錢度過難關。我國儲蓄率遠高于美國,更多消費是受到抑制而不是消亡。伴隨社會保障的日益完善,我國消費能力更進一步會發揮。截至目前包括杭州、濟南、沈陽等地發放消費券,杭州三天就激發了上億元的消費。而武漢剛剛發布的5億元分批的消費券,也將拉動大量的消費。因此,消費券的使用范圍不僅限于餐飲、文旅,還可以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來激發消費這輛馬車,拉動經濟穩健增長。
三、從供給看,新基建為持續向好發展注入能量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4145億元,同比下降16.1%,降幅較大。但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投資增長3.2%,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增長39.6%,專業技術服務投資增長36.7%,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投資增長17.4%。顯而易見,與科技、數字沾邊的投資逆勢增長,新基建恰逢其時。
“新基建”指發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本質上是數字化、高科技的基礎設施。
與傳統的“鐵公基”相比,新基建更加側重于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物聯網,都體現出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
“新基建”既是基建,同時又是新興產業,緊密連接市場,撬動投資和建設。既能通過基建拉動上下游的投資需求,提振消費,為中國經濟度過短期難關、支撐長期繁榮夯實基礎設施的基石,又通過市場機制的約束和激勵,開展適度超前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適量的供給和產能,帶動十幾萬億元人民幣產值的新經濟,為搶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奠定堅實的基礎設施。
四、從主要動力看,服務業從“數據底”升溫
作為宏觀經濟的主要動力,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2%,但從3月當月恢復情況看,這也許就是我國第三產業的底部了。3月份的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9.1%,降幅較1-2月份收窄3.9%,可以看出,服務行業正處在升溫狀態。帶動恢復動力來自于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這兩個行業在1-2月份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整體下降的情況下,反而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0.1%和0.7%。
可以說,一季度數據顯示出“危中有機,發展可期”,我們不妨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從行業的上下游來看,服務行業屬于下游產業,由于其更直接接觸終端消費者,行業對于需求的敏感度更高,正如疫情期間云會議服務得到更廣泛使用則是直接反應出大量的需求,使得人們復工復產的工作溝通變得更加便利和快捷。因此,建立在數據流上的服務需求增大使得數字經濟產業鏈條的發展圖景更加清晰,互聯網服務、物聯網、大數據等行業發展得到了優化。當然,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且終將消失,往日的需求也將逐步恢復,需要提前布局將要面臨的需求分流帶來的影響。因此,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及相關產業,鼓勵相關數字服務行業企業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金融支持渠道,將是趨勢所在。
五、從進出口看,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65742億元,同比下降6.4%。其中,其中,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983億元。
數據顯示,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量有所減緩,但3月進出口好于預期。環比2019年一季度數據,進口總量保持不變,出口總量略有下降。從“盤子”內部結構變化看,進出口貿易結構繼續有所改善。
首先,自貿區紅利得以釋放。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一季度,中國與東盟集成電路進出口大幅增長,拉動外貿整體增長了3.3%。半導體產業合作,逐漸成為中國與東盟合作亮點。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能源貿易,也貢獻了1.7%的增長點。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極大地促進東盟農產品出口的增長。未來,中國-東盟自貿區仍將釋放巨大紅利。
第二,中國市場潛力充分展現。一季度環比進口總量不變。可以看出,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中國強大的國內市場潛力得以充分展現。一季度消費品進口增長13%,其中增長最顯著的是肉類,累計進口額同比增長143.5%,豬肉一項進口近百萬噸。進口醫藥材及藥品619.1億元,增長14.8%。另外,一季度進口鐵礦砂2.6億噸,增加1.3%;進口原油1.3億噸,增加5%;進口煤9577.8萬噸,增加28.4%。從貿易品結構看,中國市場消費潛力巨大,同時,中國的產業結構仍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對世界經濟增長仍起著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新興業態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一般貿易數據向好,說明中國產業結構中的自主產品仍然在增加,中國制造在全球價值鏈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另外,新興業態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額增長34.7%,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繼續保持蓬勃發展。
第四,從世界市場來看,“一帶一路”推動市場多元化。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增長,進出口總值2.07萬億元,同比增長3.2%,高出中國外貿增速9.6個百分點,占比達到31.4%,反映出“一帶一路”沿線外貿發展空間廣闊。
在全球貿易減速的大背景下,中國6.57萬億元的貿易額實屬不易,是政府、企業等多方努力復工復產的結果。
六、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經濟將率先回暖
在中國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情況下,境外形勢卻愈加嚴峻,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風險明顯大于內部風險,經濟發展也可能會面臨新的不確定性挑戰。
受疫情影響,各國經濟增速均發生了明顯的下滑跡象。根據IMF的預測,2020年全球GDP總值將會下降3%,經濟衰退幅度遠遠超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水平,嚴重程度直追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IMF還曾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會達到3.3%的水平,僅僅三個月之后,IMF組織的預測就發生了反轉,由此可見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極大地增加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
美聯儲主席耶倫預計2季度美國經濟降幅將會達到30%,荷蘭銀行預計法國二季度將收縮12.5%,英國預算辦公室預計今年英國二季度經濟將會劇烈收縮35%。
另一方面,由于中國采取了有效措施應對疫情,并成功在近期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各行各業也已經開始全面復工,二季度中國各項經濟指標會出現顯著改善,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比較快地回到潛在產出附近。預計中國經濟將先于世界其他國家,在今年二季度步入復蘇階段。
(課題組組長:王文;本文執筆人:賈晉京、卞永祖、曹明弟、劉英、楊凡欣、陳治衡、崔一喆)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上海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億元的主要資助項目。)
責任編輯:張緣成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