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岸元
過去十多年,每次國際金融市場異動,就有些人出來倡議拋售美債如何如何。今年一月,內地持有10798億美國債,占外國投資者持有量的16%,僅次于日本的12117億(18%)。萬億規模的資產結構調整,激動人心。
一、買現貨?
賣了美債轉而持有美元現金,顯然是繼續支持美國——這不是貨幣戰爭論者的目標。于是,大量采購原油、鐵礦石、農產品似乎就成了選項。
去年我國進口原油2413億美元,鐵礦砂及其精礦1015億美元,大豆354億美元。用央行賣美債的錢買上述產品,將替代企業外匯需求,繼而還是導致外匯儲備增長。
二、買儲備?
用于實物儲備顯然不可能。以原油為例,去年布油在60美元上下波動,目前已經跌至約27美元。大體測算,我國持有三個月儲備僅需300億美元。我們不清楚國內儲備狀況。按照IHS MARKIT的說法,由于需求大幅萎縮,全球將在三個月后無處存放石油。至于購買鐵礦石壓在港口,更是沒有可能性。
三、買期貨?
買期貨總得看看市場容量。同樣以原油為例,目前布油期貨總持倉量260萬張,約合680億美元;美國WTI期貨總持倉量不到220萬張,約合430億美元,其中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占比有限。中國資金大量進入這個市場,直接結果就是拉高期貨價格,帶動現貨價格上漲——還是當期進口國買單。
四、買黃金?
去年底,全球黃金儲備3.4萬噸,其中,歐盟1.78萬噸,美國0.81萬噸,俄羅斯2271噸。我國1948噸,占比6%,約合1100億美元。以1600美元/盎司以上的價格大規模增持黃金,極為孟浪。即便短期內實現黃金持有量倍增,也只能吸納千億美元左右。
國際市場大幅波動,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基于實體經濟需求,增加對某些物資的購買,需要分散決策。各國儲備都會有所調整,依據是仍然是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性原則。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博士,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兼任南開大學等校客座教授、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委員會委員等。)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