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肖颯
北京、上海、深圳三市對于“防范虛擬幣”非法活動進行風險提示,業內紛紛猜測此次活動是否會全國統一活動;將如何影響幣價;已發幣還想好好干的項目方應該怎么辦?
北京、上海、深圳三市對于“防范虛擬幣”非法活動進行風險提示,業內紛紛猜測此次活動是否會全國統一活動;將如何影響幣價;已發幣還想好好干的項目方應該怎么辦?昨天在某道口授課時也有同學提問了相關問題,一并作答:
文章脈絡:
1. 排查的重點是境內發幣和境外ICO內地宣傳銷售;
2. 或全國統一行動,防范老百姓盲從被套;
3.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并非虛擬幣監管機關。
排查重大,明確清晰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Libra影響力的持續,礦機生意穩定(嘉楠科技昨晚在美上市),鏈圈幣圈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但是我國對于境內發幣的法律定性并沒有絲毫改變,如果在境內進行ICO或變相ICO,我國法律會將其認定為: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違法犯罪。
這里澄清一個誤會,并非只有資金盤會被打擊;也并不是不動法幣(含外國法幣)就是安全的,ICO募集比特幣以太幣的行為同樣是非法的。
當幣圈朋友嘲笑資金盤的時候,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從當前形勢看,未來3-5年不會改變對于ICO的法律定性,除非有特別的變量出現。
關于境外ICO在國內的“宣傳”“引流”“代理買賣”,我國一直秉承嚴肅處理的態度。2017年9月4日之后,大量虛擬幣交易所遷至海外,在海外謀取了當地國的合法身份,但是在其他國家合法的業務在我們國家不一定合法(請腦補對于嫖娼的不同看法)。
然而,從國內遷出的很多交易所,其用戶還有大量中國老百姓(無需否認),雖然表面上交易所會使用中等水平的KPI技術排斥中國人+美國人購買虛擬幣,但實際上還是不斷誘惑中美兩國人民投身“炒幣大業”。
這讓我想起了香煙廣告,不敢明著打某煙廣告而是透過造新聞、宣傳集團(其他板塊)讓人產生無限聯想,從而誘使消費者深陷其中,從中牟取暴利。
或全國統一行動
業內也關注到一個細節,三個城市對于“虛擬貨幣“的風險提示來自各轄區“互聯網金融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此看出,對于類似亂象,國家層面可能已經警覺,出于“打早打小”的考慮,在還沒有形成新一波購幣狂潮之前,率先出擊,把風險化解在初期,防止涉眾金融案件的大量發生(前車之鑒P2P)。
進一步思考,如果是全國統一行動,下一步對于東南沿海地區和湖南湖北等地下交易所仍然存在且部分活躍的省市,也將陸續開始類似“風險提示”。
同時,我們相信“法律是有牙齒”的,風險提示之后,如果敢于頂風作案的項目方或人員,將由以公安機關為重心的打擊力量進行嚴厲處理。
根據我們的辦案經驗,《刑法》第266條詐騙罪會成為主力罪名,尤其對于項目方的項目進展緩慢低效,且掮客將幣轉賣后謀取高額利潤的,很容易引發詐騙類刑事風險。
而對于虛擬幣交易所而言,還是會使用《刑法》第225條非法經營罪來進行處置,如果有操縱市場(尤其是量化團隊進行配合的)等行為,將使用更為嚴苛的詐騙罪處置,不排除數罪并罰,刑期最高可達無期徒刑。
莫要幻想扶正立牌坊
每次聽到幣圈朋友問:咱監管部門最近有什么新態度?俺就有種扼腕的嘆息感,非法生意哪里有什么監管機關呢。
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小組是治理互聯網金融亂象的機關,而非促進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監督管理機關。
相較于,互聯網金融曾經的主力網貸P2P行業,其擁有《網貸暫行管理辦法》和銀保監會網貸處等監督管理;而虛擬幣行業,并沒有規范性法律文件和監管機關予以促進和監管。對于非數字法幣和Q幣類之外的可上交易所炒作的虛擬幣,我國法律給予了“負面評價”。
2013年對于比特幣認可其為“特定的虛擬商品”,司法實踐中,對于以太幣給與與比特幣同等的“財產屬性”保護;但是對于兩個主流虛擬幣之外的幣種,司法實踐中并未真正作為“財產”看待而是認為其只是“一堆數據”,而126個數能否組合成值錢的公允商品,值得懷疑。
因此,近1年來,涉幣案件的罪名開始發生了變化,由詐騙罪往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上演化,未來隨著社會對于虛擬經濟的看法發生更迭,也許還會從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再返回詐騙罪(理由是虛擬幣實際上承載著財富累積功能)。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兼任北京市網貸協會法律顧問,主要從事互聯網金融法律工作。)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