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李迅雷:中國何時能成為高收入國家

2019年11月11日07:42    作者:李迅雷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迅雷

  對中國而言,目前近14億人口,要占全球總人口的18.3%,超過目前被歸類為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總和。如此龐大的人口體量,若要躋身高收入經濟體的行列,在現有高收入經濟體的排序不變情況下,將使得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比例達到34%,顯然違背了二八定律。

  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份額的不斷提升,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顯著,大家對我國成為高收入國家的期望越來越強烈。包括某些著名經濟學家在內的學者都在預測中國跨入高收入經濟體的具體時間。不過,我發現他們在預測時往往忽視兩點:一個是匯率變化因素,因為人均國民收入高低是按美元計算的,而新興經濟體的匯率往往波動較大;另一個則是更重要的,高收入永遠相對概念——二八定律:一般而言,高收入經濟體所覆蓋人口不能超過全球總人口的20%,而不是超過某個收入門檻就可以成為高收入經濟體。  

  高收入標準設定依據二八定律

  中國在過去40年中,經濟維持高增長,使得中國經濟(GDP)在全球的份額,從不足5%,提升到接近16%,而人口在全球的占比,則從25%左右下降到了18.3%,因此,中國人均國民收入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按世界銀行對收入分類的標準,中國早已成為中高收入國家。

  那么,中國何時會從中高收入國家進一步升格為高收入國家呢?有樂觀的學者推測,2023年中國將晉升為高收入國家。其邏輯是假設未來GDP的平均增速為6%,以2018年我國人均GDP9630美元為基數,則到2023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2887美元。因為世界因為是以人均國民收入(GNI)12375美元(2019年標準)為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中國的GNI比GDP低的幅度非常小,歷史看不會超過2%,那么,到2023年,人均GNI應該也超過12375美元了

  難道幸福真的會來得那么快嗎?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世界銀行的收入分類情況。世界銀行把全球國家和地區按人均GNI分為四大類: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劃分的依據究竟是按人口比例還是經濟體比例呢?

  我覺得是按人口比例劃分更加合理,因為經濟體之間的人口差異過大,從幾百萬人口一個經濟體到十幾億人口的經濟體都有,如果200個國家排序,每個組別都為50個國家或地區,那就太機械了,缺乏現實意義。因此,合理的分布應該參照人口規模,如按二八定律,高收入經濟體和低收入經濟體的人口各占20%,中等偏上和中等偏下收入經濟體的人口各占30%

  事實上,最近兩年依據世界銀行的分類,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一般在16%左右,而低收入經濟體的人口占比在10%左右,兩者相加為26%,但中等偏下的占比接近40%,中等偏上的占比超過30%。也就是說,中等偏上加上高收入人口占比在50%左右,中等偏下加上低收入人口的占比也在50%左右。

  全球各大經濟體收入分組概況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中泰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中泰證券研究所

  因此,世界銀行在對收入分類方面,實際上是采用了橄欖形的結構分類法,即中間大、兩頭小。這也意味著,能夠歸類到高收入國家或地區人口占比,一般不會超過20%,極端情況而言,絕不應超過25%。

  如2015年世界銀行所統計的215個經濟體中,高收入國家達到80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53個,中等偏下收入國家51個,低收入國家31個。把歐、美、日等高收入經濟體加起來的人口達15億,接近全球人口占比的20%

  那么,對中國而言,目前近14億人口,要占全球總人口的18.3%,超過目前被歸類為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總和。如此龐大的人口體量,若要躋身高收入經濟體的行列,在現有高收入經濟體的排序不變情況下,將使得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比例達到34%,顯然違背了二八定律

  事實上,隨著全球貨幣的超發,通脹持續不斷,美元也在不斷貶值,為此,世界銀行是不斷調高高收入經濟體的門檻,如30年前,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均收入門檻是6000美元,如今,則早已翻了一倍以上。今后,世界銀行還會依據二八定律來不斷調高標準。

  2018年全球各經濟體人均國民收入排序(前80位)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中泰證券研究所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中泰證券研究所

  美元強勢致2014-17年高收入門檻降低

  目前,全球人口過億的經濟體中,僅美國和日本為高收入國家,俄羅斯曾在2012-14年被劃入高收入國家,但隨著能源價格下跌和盧布貶值,這個高度依賴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國家,人均國民收入再度下行。

  俄羅斯人口占全球1.9%,它進入或退出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對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比例或結構影響不算大。但未來中國人均GNI超過俄羅斯的可能性非常大,這是由于經濟結構決定的。

  2014年,世界銀行把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從2013年的12745美元調降至12735美元,之后又多次下調,最低降至2017年的12055美元,下調的原因主要是美元升值,使得不少經濟體以美元計價的GDP縮水。不過,今年七月,世界銀行又把高收入門檻調高至12375美元。

  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標準調整:人均GNI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中泰證券研究所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中泰證券研究所

  因此,人均GNI的提高,并不完全與經濟增速相一致,還得考慮匯率和通脹因素。例如,201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約貶值5%左右,即便經濟增速超過6%,但按美元計價的國民收入增速或大幅放緩。因此,不要以為世界銀行把高收入國家標準放低了,會有利于我們更加接近目標,事實可能恰好相反。

  當我們中不少人在憧憬中國將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時候,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我國人均GDP水平還低于全球GDP的平均水平。如2018年全球的平均GDP為1.13萬美元,我國為0.96萬美元,2018年在全球人均GNI排名第66位,俄羅斯為第64位

  為何全球平均GDP與高收入經濟體的標準那么接近呢?背后的原因是我們“被平均”了。如按世界銀行最新標準,2018年歸入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占比只有全球的15.59%,但收入占比卻高達62.56%。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均國民收入大約為4.3萬美元,中位數為3萬美元,超過3萬美元才算發達經濟體

  去年,韓國的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進入發達經濟體,而我國的臺灣地區大約為2.5萬美元,只能算高收入經濟體。因此,即便達到了1.2375萬美元標準,仍然屬于高收入經濟體中的“窮國”。

  各類經濟體的收入與人口匹配關系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中泰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中泰證券研究所

  中國18%的地級以上城市跨入高收入經濟體

  如果把中國地級以上城市按人均GDP(無法獲得GNI數據)大小進行排序的話,那么,按2018年世界銀行的收入分類標準,國內有62個城市(占比18.4%)對應3.87億人口步入“高收入經濟體”。當然,無論是人均GDP還是人均GNI,與居民收入水平未必一致。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泰證券研究所

  備注:

  1、部分城市2018年人均GDP數據缺失,采用GDP現價與人口推算(標紅),若仍缺失無法計算,則采用2017年數據替代(標藍)

  2、部分城市人口數據缺失,采用GDP與人均GDP推算(標藍)

  中國區域經濟差距較大,按世界銀行標準,至少頭部區域可以超過全球高收入標準線。但是,要想讓國內所有城市全部超越,那只能企盼空中樓閣般的奇跡了。

  唯有改善結構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從未來看,持續低下的生育率,使得中國的人口在全球占比還會不斷下降,而中國在人口占比下降的同時,要讓GDP的占比不斷上升,才能提高中國在全球的經濟排名。那么,就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或者全要素生產率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按照世界銀行的分類規則,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升格為高收入國家,因為人口占比太大。除非兩種情況同時出現:中國人口在全球的占比下降至15%;美國、日本這兩個人口大國及英法德等人口次大國都出現了長期經濟負增長,人均GDP水平被中國趕超。這才有可能使得15%的中國人口加上5%的其他國家人口被歸類到高收入經濟體行列。

  從長期趨勢看,我國經濟正面臨兩方面的壓力,一是制造業的占比在不斷下降,服務業的占比持續上升。由于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速度總體高于服務業,如果制造業向外轉移的規模過大,顯然對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或中速增長不利。二是結構性問題日趨顯性化,包括金融與非金融結構、新舊動能結構、債務結構、收入結構等。

  二戰后日本和韓國的崛起,如今成功晉升為發達經濟體,就是靠制造業的高端化與出口導向之路。俄羅斯、巴西等國靠能源、原材料支撐經濟,最終還是會被逐出高收入經濟體的行列,伊朗、伊拉克等雖然也是富產石油,但最終也沒有成為高收入國家。因此,中國需要依靠制造業的不斷升級來維持制造業大國的優勢,擴大對內對外的市場份額,籍此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從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今年三季度報告看,分化非常嚴重,超過30%的行業整體利潤出現負增長。剔除2017年以來新上市公司,3000多家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利潤增幅已連續五個季度出現負增長,而且幅度驚人。即便績優公司(ROE水平在前25%)仍有增長,但增福明顯收窄,且低于GDP增速。

  A股上市公司的季報業績(扣非)持續負增長

 數據來源:滬深證券交易所,中泰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滬深證券交易所,中泰證券研究所

  如果在進一步分析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數據,發現剔除金融行業上市公司之后,非金融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只增長0.13%,剔除房地產行業后,則出現了負增長。因此,大力發展制造業,讓經濟脫虛向實依然任重道遠。

  制造業面臨的困境之一,恐怕是需求不足導致的產能過剩,這也是2016年開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原因。但是,從國內居民奢侈品消費規模看,卻非常驚人,2000年,全球奢侈品消費份額中,國內居民的消費比重僅為1%2010年占到19%,2018年居然占到33%

  本人曾在2012年研究過居民可支配收入被低估的現象(見拙作《中國經濟結構存在誤判》),采取了兩種計算方法,獲得的結論都反映居民的支配收入存在大幅低估,而且低估總量占GDP10%以上。最近又重新計算了截止2018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發現去年大約有14.5萬億元規模的低估。如果這一結論成立,那就容易解釋為何我國高端消費規模如此之大的原因了,因為被低估的部分大部分分布在接近三億人的高收入組中。

  未納入官方統計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規模估算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泰證券研究所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泰證券研究所

  因此,我們實際上沒有必要去追求GDP的高增長,改善居民的收入結構、全社會的債務結構、產業結構等才是當今及未來的主要任務,通過優化收入結構,擴大內需,才能讓制造業消化產能和實現技術升級,從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環顧大中華區的人均GNI水平,幾乎都處在高收入經濟體的水平,如果加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則除了臺灣地區和大陸以外,都屬于人均GNI超3萬美元的發達經濟體了。

  因此,中國人的勤儉愛財、吃苦耐勞等文化習俗優勢,未來一定能繼續助推中華民族提升中國在全球的經濟份額,走上富強之路。

  注:本文有刪減

  (本文作者介紹: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王進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李迅雷 收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