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付一夫、童鸞
居民消費的不斷提升是擴大內需、持續推動GDP增長、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石之一。時下,如何擴大居民消費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有人說,作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美國似乎從來不需要為內需不足而擔憂。那么,美國是如何做到讓國人積極消費的呢?或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便找到了擴大我國居民消費的切實路徑。
01美國人的消費現狀
曾幾何時,美國也是崇尚勤儉節約的國度,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美國于上世紀初期基本完成了工業化與城市化,再加上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美國的消費文化發生了顛覆性的轉變——先是少數富有階層為彰顯社會地位而進行“炫耀性消費”,再到全國各階層人群的“大眾消費”崛起,數十年間,美國完成了由節儉主義社會向消費主義社會的轉型。
數據顯示,在美國的GDP構成中,來自居民部門的消費始終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早在上世紀中葉,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就超過了60%,此后更是長期居高不下,2017年這一比重達到68.4%(參見圖1)。
另外,從美國人均消費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來看,自1960年開始,一直未曾低于83%,2016年與2017年該比重更是超過了90%(參見圖2)。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還極為熱衷超前消費,這從居民部門的杠桿率(居民部門負債總額占GDP比重)即可一窺究竟。數據顯示,1985年,美國居民杠桿率首次超過50%,而后便開始了一路攀升,2007年達到了最高的97.9%。雖說近10年有所降低,但其數值仍接近80%(參見圖3)。
再看我國,自2008年起,居民杠桿率一路飆升,到了2017年也只有49%。這也證明了“中國老太太與美國老太太買房”的段子所言極是,即“一個中國老太太,60歲時終于掙夠了錢買了一套房子;一個美國老太太,60歲時終于還清了購房的貨款,可是她已經在這房子里面住了30年了”。
至此,美國人的消費現狀已經大體呈現在我們面前。
02美國如何擴大居民消費?
誠然,美國人熱衷消費的現狀與其國家的經濟實力有很大關系。不過筆者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美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刺激居民消費的措施與手段,從而推動了國內消費市場的繁榮。
那么,美國在擴大居民消費上都做了哪些努力?下面從供需兩端分別加以說明。
從供給端來看,美國致力于提高生產效率,這帶來了兩方面積極影響。
一方面,生產效率的提高,豐富了商品品類,降低了商品價格。美國生產方式的改變與生產效率的提升主要經過兩次躍遷:
一次是工業革命之后,美國企業家創造性地發展出分工和專業化的生產鏈,將泰勒的科學管理和福特流水線生產的廣泛應用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另一次是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將人和信息快速連接,將生產力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兩次躍遷的直接結果就是產品供給愈發多樣性,質量也逐漸提高,越來越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同時生產效率的提高降低了成本,進而導致商品價格的下降,讓大眾消費成為可能,曾經的“奢侈品”也開始變為普通家庭的必需品,原來高價的汽車、洗衣機、電冰箱、電腦、手機都作為家用消費品進入大眾階層的生活中。
另一方面,增加了居民的閑暇時間。從經濟學角度看,閑暇也是影響居民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產效率的提高讓人們工作時間有所減少,越來越多的人從長時間的辛苦勞動中解放出來,進而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購物。此外,閑暇時間的增加,還引發人們通過享受、娛樂和自我提高等方式來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以此形成了“生產→效率提升→閑暇時間增多→消費增加→生產效率提高→生產進一步擴大”的良性循環。
從需求端來看,美國著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而拉動消費增長。
美國的政策制定從來都是以國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為取向,在國家強大的同時不忘促進民富。具體來看,在初次分配環節,美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幾乎從未低于50%,且常年保持在55%左右的高位上(參見圖4),這有力地提高了居民所得。
到了再分配環節,美國制定了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水平、完善社會保障、增加就業、推動教育公平在內的一攬子政策,來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還鼓勵發展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注重發揮其“第三次分配”的積極作用。社會成員以自愿捐贈等方式,資助困難群體,使社會分配更加趨于公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二次分配的不足。而美國富豪捐助慈善事業時,還能減免一定的稅費。于是,從洛克菲勒到卡內基,從比爾·蓋茨到巴菲特,關心慈善事業、捐助大筆善款早已成為這些美國富豪的常規動作。這些舉措,不僅有效緩解了美國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的趨勢,還真正做到了讓所有人都能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從而激發人們高昂的消費熱情。
除了供需兩端外,對消費信貸發展的支持也是提高美國人民消費意愿的重要手段之一。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套迄今為止全球最完善和最高效的消費信貸體系,并構建了較為完備的信用制度體系和風險管理制度,對消費信貸各參與方及其行為和責任進行了嚴格規定和精細管理。
同時,美國消費信貸品種頗為豐富全面,償還期限與方式也很靈活。在美國市場上,任何一種消費信貸產品的設計和推出都是以充分滿足社會各階層對消費信貸的多樣化需求為出發點的。因此,美國的消費信貸已經滲透到了經濟社會的每個角落,美國人的消費意愿也大大提升。
03我們能獲得哪些啟示?
必須指出,美國在擴大居民消費方面所采取的各項手段并非十全十美,特別是其發達的消費信貸,雖說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內需的增長與經濟的發展,但背后同樣隱藏著諸多風險與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就是最為慘痛的教訓。
然而,不管怎樣,美國是世界頭號消費大國的地位與國人旺盛的消費能力就在那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擴大居民消費,美國的相關理念與做法都是可供借鑒的樣本。對我國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重考慮:
第一,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擴大消費的前提是增加收入,就我國目前來看,廣大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較低,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并不高,使得消費存在顧慮,消費意愿不強。因此,我們需要著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深化稅制改革,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建立最低工資與物價聯動機制。
第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關系國計民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居民的消費預期。因此,需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減少居民后顧之憂,進而使居民消費傾向得到提高。
第三,提高生產效率與供給質量。平心而論,國內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并不是沒有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而是基于價差、品牌信任度等原因,在可選擇的情況下,更青睞去境外消費。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國商品供給體系仍需要完善,而解題之匙便是推動技術進步與生產效率提高,從而實現商品質量更加優化、商品品類愈加豐富以及商品價格的不斷降低。此外,政府部門還應著力構建公平競爭營商環境,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準對標,支持企業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實政策,強化監管,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等。
第四,在適當的范圍內支持消費信貸發展。美國的經驗表明,消費信貸的發展能夠助力居民的消費增長,但消費信貸的無節制發展同樣也會帶來風險甚至引發危機。因此,我國在推動創新信貸產品形式、完善信貸市場時要量力而行、適度發展,做到更加嚴謹地評估消費信貸創新的可行性,力求風險在可控范圍內,同時加強監管,避免行業亂象的叢生與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管理學博士)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