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新金融聯盟NFA
作者:高向陽 工銀理財總裁
過去一段時間,尤其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隨著政策密集出臺落地,市場預期和信心顯著改善,股票市場大幅反彈,債券市場收益率快速上行,給銀行理財行業的規模和凈值都帶來了一定挑戰。但在監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整個行業積極應對、及時調整、措施得當,凈值獲得較快修復,基本平穩渡過了這一輪市場波動的沖擊,說明整個行業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顯著提高,客戶申贖和機構行為也更加理性,市場調整幅度以及對理財行業的影響整體較為可控。
今天,我們共聚一堂,共同學習貫徹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共同研討理財行業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對策,非常必要也恰逢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期價值。接下來,我將結合公司前一段時間的業務實踐,圍繞“當前市場環境下銀行理財的平穩運行”向大家匯報幾點體會和思考。
第一,經過幾輪市場波動周期的考驗,銀行理財的行業韌性和發展質量獲得了顯著提升
過去六年來,在監管部門的統一領導下,銀行理財深入落實資管新規精神,以規范帶轉型,以轉型促發展,實現了回歸本源、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良好改革效果,迎來了市場規模加速增長、競爭格局全面重塑的高質量發展新紀元。
從管理規模來看,今年是理財行業發展名副其實的“大年”。9月份在本輪市場調整之前,理財行業整體規模擴張至超過30萬億,相比去年底大幅增長超過3萬億,規模增長在整個大資管行業中都是非??斓?。但正如8月8日監管部門在青島召開的理財行業二季度座談會所討論的,今年年初以來,結構性“資產荒”問題極致演繹,各類機構搶抓債券配置機會,各期限、各品種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尤其是長端品種,比如10年國債收益率從2.56%一路下行到2.0%的歷史極低水平,整個固收市場都呈現出期限利差、信用利差“雙低局面”。面對產品端、負債端規模的快速增長和“低利率”、“資產荒”的大環境,理財行業資產收益與負債成本之間的匹配難度是比較大的,一旦出現預期反轉和利率上行,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也是比較大的。
9月24日央行、金監總局、證監會宣布的“一攬子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緊接著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釋放出更加積極的政策信號。會議通稿發布后,國內股債市場均反應強烈,股票短期漲幅和成交活躍度創出歷史紀錄,十年國債利率一度上行超過20bp。
國慶節后,市場交易情緒逐步回歸理性,股票市場呈現震蕩走勢,債券收益率總體下行,預計本輪股債調整暫告一段落。同時近期各部委、各機構持續發聲,積極傳達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一系列政策措施接連發布,力度顯著加大、節奏明顯加快,市場普遍預期更多增量政策有望陸續出臺落地。
回顧本輪市場波動對理財行業的影響,從規模來看,根據市場機構數據,“股債蹺蹺板效應”疊加季末存款互動,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理財行業規模累計下降了約1.24萬億,總規模從前期超過30.5萬億的峰值水平降至29.6萬億左右。對比22年以來幾輪債市調整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本輪理財行業規模降幅顯著弱于22年底,略高于23年9月、24年8月,市場擔心的“負反饋”效應并未出現。從凈值來看,根據市場機構數據,本輪純債類理財產品凈值最大回撤幅度約在20-30bp,小于短期純債型公募基金指數的36bp以及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的67bp,也遠低于22年四季度最大回撤幅度。
回顧22年四季度理財行業凈值化轉型后面臨的第一次“大考”,當時在“贖回-回撤-贖回”的負反饋循環中,理財行業凈值和規模遭遇了巨大挑戰,純債類理財產品普遍最大回撤幅度在70-80bp,并且在債券收益率觸頂回落后,理財產品規模流失仍延續了一段時間。此后,理財行業從中汲取了深刻教訓,做出了有針對性的優化調整,特別是隨著統一監管、分級分類等政策的持續推進,行業良性競爭生態得到進一步優化,在資產配置方面大幅提升了穩估值資產的比例,產品管理和組合策略通過多元化、多市場、精細化、差異化提升了抗風險能力,應對市場波動的韌性顯著提升。
第二,面對市場快速波動,工銀理財積極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保障業務平穩運行的探索與實踐
今年以來,工銀理財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提升對宏觀經濟形勢、財政貨幣政策、監管政策動態等關鍵問題的跟蹤和研判,通過逐步調整組合久期、靈活使用杠桿頭寸、深度開展信用挖掘等策略舉措,有效把握住了前期債券市場的長期配置和短期交易機會,防控了投資風險,推動公司經營工作穩中向好、穩中提質。截至9月末,公司管理規模峰值突破2萬億元,今年以來非現產品債券投資收益率超過3.9%,明顯優于可比市場指數。針對債券市場收益率快速上行,工銀理財立即啟動預防性應急管理措施,及時開展壓力測試和情景模擬,積極向監管溝通匯報有關情況,通過多種方式安撫客戶情緒,多措并舉確保各類業務穩健、有序運行。具體措施包括:
一是統籌優化理財底層資產配置結構,提升穩估值資產占比,增強組合結構韌性。
基于對過去幾輪市場周期的復盤總結,以及對股債市場走勢的動態研判,工銀理財堅持穩健配置策略,審慎把握波動類資產比例,更加注重各類資產配置比例的整體均衡。相比2022年底,工銀理財整體投資結構中,存款、存單等穩定類資產占比明顯提升,債券類資產占比下降、久期水平中性,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顯著增強。在本輪債市調整中,理財、農商行、保險等各類機構均不同程度逆向增持信用債、政金債及中長期國債,有效平抑了債券市場的回調幅度。
二是全面加強流動性管理,提前儲備市場尾部和極端風險的應對策略,做好應急預案。
理財客戶具有整體投資期偏短、對凈值變化相對敏感等特點,在市場大幅波動中易于出現“順周期”行為。在本輪市場調整過程中,工銀理財立足主動性、及時性和安全性,密切做好組合持倉的跟蹤監測,嚴格開展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根據市場情況及時動態調整,確保產品流動性的生命線。具體舉措包括:嚴格控制杠桿水平,科學用好衍生工具,持續控制組合波動,做優客戶體驗;加大流動性資產儲備力度,前瞻應對市場調整引發的客戶贖回風險;及時與監管部門、同業同仁做好匯報、溝通和協同,共同堅決守好理財流動性風險底線。
三是結合市場變化搶抓投資機遇,做好理財凈值管理工作。
近期市場波動呈現出了顯著的“股債蹺蹺板”效應,股債市場反復波動,投資上機遇與挑戰并存。工銀理財堅持分類施策,審慎開展差異化投資操作,在充分保證流動性安全前提下,積極挖掘流動性危機下錯殺的優質高票息資產機會,增厚固收端收益;在中長期限負債穩定的產品中開展波段操作,擇機提升產品業績表現及風險收益比,并做好權益市場回調的資金承接,積極穩妥擇機加大優質標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做好全球化、多元化資產配置,培育新的投研能力圈,努力增強組合韌性。
四是持續做好客戶營銷工作,堅持投教、陪伴與引導的有機統一。
在市場波動過程中,工銀理財堅持與客戶保持高頻的溝通交互,做好應答和陪伴,采取多種措施穩定客戶情緒,全力保持負債端穩定。同時面對市場的動態變化,靈活調整營銷重點,努力服務好客戶避險需求以及把握權益市場投資機會的差異化需求,持續優化產品布局,前瞻科學、保質保量做好理財產品供給和營銷服務支持,以調結構促進穩規模。在做好存量低波開放式產品持營和宣傳基礎上,加大中長期限封閉式產品、季開半年開等開放式產品、優先股策略產品的布局力度,在波動行情下為客戶追求穩健收益。
第三,從行業短期面臨的挑戰看,銀行理財行業全面高質量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五年來,在監管部門的關心支持和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下,銀行理財發展成就令人矚目,但在轉型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客戶風險偏好下降,規模提升和能力建設不相匹配,產品現金化、短期化,策略單一化、同質化,階段性“順周期”波動放大等客觀難題,理財行業面臨的短期挑戰也不容忽視。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兩個月內二度提及資本市場,強調“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這也為理財行業有效發揮市場“穩定器”作用和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機遇、指明了方向,為了更好推動銀行理財行業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我也想提幾點建議,供各位領導、同仁參考。
一是建議銀行理財行業應從戰略高度重視國內權益市場的投資機遇。
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措施直接指向前期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的經濟社會領域,充分體現了我國宏觀政策的及時性、穩定性、持續性,突出顯示了黨中央對穩定當前經濟形勢的高度重視和總攬全局的戰略自信、戰略清醒和戰略前瞻。當前政策信號仍在持續顯現過程中,經歷“情緒面定價”和“資金面定價”階段后,資本市場將步入“基本面定價”階段,預計后續權益市場結構性機會有望系統性增多。長期來看對中國資產的重新定價可能剛剛開始,建議銀行理財公司應持續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把握權益市場投資機遇,有效發揮市場“穩定器”作用。
二是從豐富可投底層資產及完善估值體系著手,加強金融工具創新,探索更適配理財行業的估值方法。
一是建議以稅收減免、專項獎勵等方式,鼓勵理財行業積極參與實體經濟主題債券投資,制定清晰統一標準。二是建議在真實反映產品風險收益基礎上,允許理財行業符合條件的產品、資產、組合等采用更穩定的估值方法,引導形成更成熟的估值反饋機制。三是建議允許對理財產品投資的以持有至到期為目的的利率債及銀行資本補充工具進行攤余成本估值。
三是建議從銀行理財參與養老體系建設著手,引入長期限增量資金。
建議推動將銀行理財納入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范圍,將銀行理財納入年金、養老金等管理人名單,進一步拓展養老理財、個人養老金賬戶等的試點范圍,發揮理財在服務我國整體養老體系建設過程中更大潛力。同時,建議適度提高個人養老金賬戶稅優額度,提升個人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開展養老投資的積極性。
下一階段,工銀理財將緊緊抓住行業高質量發展機遇,繼續發揮國有大行理財公司責任擔當,聚焦主業、做精專業,以合規穩健經營為底線,以投研專業能力為依托,以多元化產品體系為載體,以優化創新服務為驅動,奮力開創理財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回報。
(本文作者介紹:一個高質量的新金融政策研討和行業交流平臺。)
責任編輯:王馨茹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