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國金融雜志
令人矚目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首次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并從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金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和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本刊特別開辟“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專欄,約請金融業人士深入探討如何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金融支撐。
作者|劉加旺‘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以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顯著提高。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普惠金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務院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我國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舉措和具體安排,勾勒出以高質量普惠金融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普惠金融的價值內涵進一步豐富,承擔的責任使命更加重大。農業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意見》要求,始終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在新形勢下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重大意義
普惠金融的內涵和價值理念與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高度契合,發展普惠金融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最重要最直接的體現。要認真領會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意義,樹立“大普惠”思維,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持續推進普惠金融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普惠金融發展之路。
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領導的金融事業起于人民、興于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普惠金融專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擴大就業、拉動消費、改善民生、活躍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經濟社會整體的發展息息相關。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拓寬小微市場主體融資渠道、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是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創業致富的重要群體,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中堅力量。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小微市場主體,支持其干事創業、發展生產,能夠有效擴大內需,暢通供給渠道,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也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關鍵一環。
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需要。《意見》指出,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當前,雖然普惠領域信貸總體規模不斷擴大,但普惠金融服務仍面臨供需的結構性失衡,普惠金融在有效滿足人民群眾金融需求、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重點領域方面還有待加強。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使命感,持續推動改革創新,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著力提升普惠金融供給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聚焦實體經濟,持續加大重點領域普惠金融服務供給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農業銀行將堅定回歸本源,打造服務實體經濟主力銀行,以高質量普惠金融服務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更好地發揮重點領域在實體經濟中的牽引帶動作用,用好“重點論”、牽住“牛鼻子”,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貢獻力量。
完善經營機制,提升普惠金融專業服務能力。做實“五專”機制,在資源配置、產品研發、科技支撐、考核激勵、免責機制等方面傾斜資源,打造“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按照零售化、數字化、線上化思路,建立差異化普惠信貸政策制度體系,優化授信審批模型,提升信貸審批效率。完善差異化資源保障機制,充分運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等政策措施落實對普惠小微、普惠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將財務費用、薪酬補貼等向“三農”和普惠金融業務傾斜。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普惠金融服務特色專營機構建設,壯大專業化人才隊伍,激發內生動力。
優化產品服務,加大小微經營主體金融供給。圍繞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發展需求,構建以客戶為中心、多維數據驅動的小微企業信貸產品體系,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投放力度。立足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需要,用好“科技e貸”“科創貸”“專精特新‘小巨人’貸”等特色信貸產品,通過投貸聯動、貸債結合、知識產權融資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專精特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優化制造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全面升級中長期貸款產品,加強對小微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資金支持。
凸顯“三農”底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業銀行因“農”而生、因“農”而興,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和主力軍,農業銀行將繼續把“三農”普惠戰略列為全行三大戰略之首,完善“三農金融事業部+普惠金融事業部”雙輪驅動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持續做好“三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揮產業貸款、幫扶項目對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帶動作用。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探索“政學企銀”多方合作服務機制,大力支持育種攻關、農機裝備、合成藥物等涉農高新技術企業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支持縣域優勢特色產業,與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電商平臺、物流及倉儲等平臺合作創新“平臺e貸”“倉單e貸”等新型融資產品。
助力綠色發展,打造綠色普惠金融特色品牌。推進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融合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普惠金融業務經營各環節各方面,在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服務中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目標,著力加大對普惠群體綠色消費、綠色生產及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創新,大力推廣生態修復貸、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等特色產品,積極開展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業務,全面構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投行、碳金融等多層次、立體化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促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和農村生態環境治理。
堅持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科技賦能構建數字普惠生態
《意見》指出,有序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打造健康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堅持走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道路,是農業銀行普惠金融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招”。農業銀行將不斷優化數字普惠金融體系主體框架,形成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經營管理方式,推動普惠金融經營管理模式變革,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效能。
做實平臺支撐,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和質量。打造全流程數字化產品創新平臺,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重構批量獲客、自動審批、自主用信、集中風控的線上信貸模式。實現基于多維數據的綜合畫像、精準測評,持續完善涵蓋信用類、抵押擔保類、供應鏈類三大數字化產品體系的“小微e貸”。創新推出自助可循環的農戶線上貸款“惠農e貸”“惠農網貸”,滿足多場景融資需求。持續優化“農銀智鏈”平臺,提高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智能化、模塊化、參數化水平,優化供應鏈貿易背景資料OCR智能采集和集中審單功能,提升客戶和客戶經理操作體驗。打造“普惠e站”小微企業線上營業大廳,實現全產品、“一站式”辦理,支持場景創新和第三方平臺接入,進一步破除普惠金融發展的時空限制,全面提升小微企業客戶的在線金融服務質量。
創新經營模式,推動線上線下協同發展。農業銀行將充分發揮“線上科技強大”和“線下渠道廣布”的雙重優勢,打造線上線下協同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一方面,深化普惠金融數字化經營管理平臺建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和智能移動設備,更好地滿足客戶經理和各級經營管理人員在數據統計、差異化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客戶識別和管理精準度,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注重發揮傳統線下方式在客戶維護、情況核實、貸后管理和綜合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優化線下業務流程,提高業務辦理效率,為不易獲得線上服務的人群提供優質的線下服務,推動線上線下協同健康發展。
加強數據引入,多方協同聯動推進高質量發展。建立共享政府信用信息新模式,引入和應用發票、結算流水、公積金、社保、水電氣等涉企信用信息數據,落地“信易貸”創新產品,深化“銀稅互動”“銀商合作”。加強銀擔業務合作,開展線上“見貸即保”批量擔保業務,研發政府增信類創新產品;積極與地方風險補償基金合作,豐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緩釋方式。積極對接融資登記基礎平臺,探索應用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研發應收賬款線上融資產品,實現鏈上應收賬款簽發、確權、轉讓、質押等信息的記錄和驗證。
堅守人民立場,自覺擔當便民惠民利民責任和使命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普惠金融事關國計民生、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享受普惠優質的現代化金融服務是金融機構的職責使命。農業銀行將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普惠金融發展的方向,以便民、惠民、利民為出發點,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溫度、廣度、深度,多措并舉增強人民群眾金融服務獲得感。
提升服務溫度,拓寬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健全普惠金融服務渠道,發揮農業銀行點多面廣優勢,進一步下沉經營重心,將新增網點更多布局在縣域農村和脫貧地區,優化助農取款服務點建設,讓基礎金融服務惠及廣大縣域鄉村。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完善“人工網點+自助網點+惠農通服務點+互聯網線上渠道+流動金融服務”的“五位一體”渠道服務體系,打通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立足便民利民,加快推廣網點“濃情暖域”專區,為客戶以及戶外勞動者提供充電、飲水、休息等服務。推進網點、系統適老化改造,完善手機銀行鄉村版、大字版、少數民族語言版,通過“空中柜臺”遠程服務、預約上門服務等,為老年客戶等特殊群體提供便捷服務。全方位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層層壓實金融消費者保護主體責任,建立常態化金融消費者宣傳教育機制,暢通投訴渠道,強化溯源治理,提升復雜投訴化解能力。踐行負責任金融理念,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持續做好信息安全保護,把人民立場落實到實實在在的金融服務中。
擴大服務廣度,讓金融資源惠及更廣泛普惠群體。在服務好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群體基礎上,進一步把金融產品和服務向更多弱勢領域延伸,積極為老年人、殘疾人、新市民、初創企業、困難學生、低收入人群提供公平、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加大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將民生領域納入未來普惠金融的服務重點,創新推出創業貸、安家貸等產品,滿足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婦女等群體創業需求,助力農業轉移人口等新市民安居樂業,讓金融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
拓展服務深度,以綜合金融服務滿足多元金融需求。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金融服務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行司聯動、多業務協同作用,逐步從以貸款為主的服務模式升級為“表內+表外”“商行+投行”“債權+股權”“融資+融智”的綜合化服務,全方位滿足小微客戶金融需求。持續加強銀企互動,依托大型核心企業,構建“融資融信+信用流轉+支付結算”的綜合化服務體系,為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發展高質量普惠保險服務,積極推進普惠型人身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穩步開展面向縣域居民的健康險業務,因地制宜發展面向農戶的意外險、定期壽險業務,提高普惠群體抵御風險的能力。
守住風險底線,更好發揮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壓艙石作用
堅持把風險防控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農業銀行將繼續把風險防控擺在突出位置,在銀行同業中走在前、作表率,不斷增強對重大風險的預判、應對和處置能力,積極向外輸出風控經驗和技術成果,為普惠金融總體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構建普惠信貸智能化風控體系。持續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和管控水平,建設覆蓋風險識別、限額管理、風險預警、催收和核銷全流程的風控體系,形成以綜合量化模型為主要手段的風險管理新模式,將數字化風控嵌入貸前、貸中、貸后各個環節。以區域、行業和產品為維度開展組合風險預警,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精準預警、及時處置,推動風險管理由“人控”向“機控”“智控”轉變。強化對非法金融活動的監測和預警,落實小微企業客戶盡職調查工作要求,推進客戶身份初次識別、持續識別、重新識別,推動反洗錢、反欺詐相關系統功能的建設和優化。更好地發揮數字化風控中心作用,提升普惠信貸風險管理的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為普惠金融的穩健發展筑牢底線。
提高不良貸款處置能力。統籌用好自主清收、訴訟追償、呆賬核銷、不良資產證券化等處置手段,提高普惠不良貸款處置質效。探索將賦強公證等嵌入產品辦理流程,解決不良貸款立案難、處置周期長的問題。創新不良貸款處置機制,根據風險管理水平,動態調整小額線上化標準產品不良貸款核銷權限。通過證券化對普惠不良貸款實施常態化處置,實現不良貸款批量適時出表,及時化解存量風險,確保小微信貸業務資產質量穩定。
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堅持和加強黨對普惠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農業銀行將深刻領會、牢牢把握普惠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進一步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作用,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普惠金融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農業銀行普惠金融工作沿著正確道路和方向前進,以高質量普惠金融助力建設金融強國,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復興偉業。
(本文作者介紹:權威、專業、理性、前沿,宣傳金融政策、分析金融運行、報道金融實踐)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