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曾剛
2023年1月17日,由天府新區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成都金融業聯合會、零壹智庫主辦,中國零售金融智庫、《陸家嘴》雜志承辦的“第四屆中國零售金融發展峰會”在線上召開。本次峰會由新網銀行作為支持單位,并得到了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小組的學術支持。
會上,天府新區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以“科技賦能零售財富管理轉型”進行了演講。
曾剛說,零售金融的發展隨著居民財富積累程度的不斷提升而得到迅猛發展,已成為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方向,也是銀行業中最富有增長潛力的業務領域。
在很多上市銀行中,零售銀行的業務占比已經超過一半,超過了其他所有業務的總和,成為銀行業中主要的收入來源。在零售銀行業務發展中,除了總量不斷增長外,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零售銀行業務內容也在不斷豐富。早期零售銀行業務更多聚焦在的個人業務部門,包括消費金融、按揭貸款等,集中在融資端。而近年來隨著居民財富的增長以及對資產配置的服務需要,銀行業由單純向客戶提供融資服務變更為提供多元化服務,為個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的服務已經成為零售銀行業務中發展非常快速的領域。
在金融機構的零售業務轉型中,零售財富管理業務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傳統銀行業務由于經濟增速放緩原因,資金需求有所下降,銀行在信貸業務上面臨一些困境,而財富管理需求則不斷增長。傳統銀行業務中因為政策引導、息差收窄、利率下滑等多方面原因,傳統貸款業務利潤率下滑,金融機構急需收入的全新增長曲線。而財富管理是非常典型的服務類業務,也很適合成為銀行業應對息差挑戰背景下的收入來源。
另一面,傳統信貸業務會帶來風險資產的增長,同時資本約束、資本損耗逐步加大,從資本回報率角度來看并不劃算,而財富管理業務屬于受托管理的中介業務,并不損耗資本。特別是在凈值化轉型后,風險不由金融機構承擔,風險損耗較低,資本回報更高。故而以財富管理為代表的中間業務會成為銀行業角逐的重點。
受益于外部環境以及財富管理行業自身的轉型,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在十四五期間將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
2020年,我國財富管理行業規模約為89萬億,按單一國家比較,絕對規模僅次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但從相對數據來看,我國2021年的財富管理AUM/GDP約為87.6%,距離發達經濟體(美國177%、歐洲143%、日本116%)水平仍相差較遠。中性假設未來5年名義GDP增速 8%,以及財富管理AUM/GDP提升至110%,測算至2025年,我國財富管理行業AUM將達到達160萬億左右,較2020年增長近一倍,對應5年的復合增速約在12.4%左右。
從長遠來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有望形成美、中、歐三大財富管理市場并立的全球財富管理格局。
個人端的收入在不斷增長,衍生出資產配置的需求,而我國家庭資產結構配置中,金融資產相對其他國家占比較低,實物(房地產)資產較高。隨著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金融資產的占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供需兩端的需求都指向了財富管理市場,但趨勢并不能直接帶動零售業務總量的增長。因為部分金融機構沒有能力匹配較為分散的個人服務,如果以傳統的方式服務,成本較高。故而在金融行業中尤其是零售業務中有大量的科技手段的都應用,讓供給端可以滿足需求端,科技推動了零售業務的飛速發展,規模急劇擴張。
曾剛認為,除了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外,財富管理市場還有幾大集中趨勢:行業結構將進一步調整、市場集中度將不斷提高、“平臺化”、“生態化”成為行業升級新方向、數字化轉型推動行業升級、ESG、綠色低碳投資將迎來重大發展、養老金融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經濟、社會數字化提供全新業務空間等趨勢。
在財富管理行業中,一些細分市場存在重大機遇。
第一是養老,我國家庭資產結構中金融資產占比較低的前提下,長期持有、帶有養老性質的產品較少,還是需要大力去發展,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商業養老保險、養老保障基金會成為財富管理業務中非常重要的趨勢。
第二,新市民群體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關于此類群體的城市就業、安居等服務也有較巨大市場空間。
第三,則是機構合作間的市場機遇,財富管理市場由多個機構合作完成,并非單純的銀行主體,信托、保險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提供不同類型的產品來滿足零售客戶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需求,誕生諸多合作空間。
第四,財富管理行業對科技能力的需求,帶動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型商業銀行、互聯網平臺的發展,一些一站式服務的財富管理平臺成為主要發展方向。
第五,消費者的教育仍有待加強,傳統銀行理財保本保收益,而“資管新規”后,變更為客戶風險自擔,但消費者的理解還沒有完成,需要一定時間磨合,需要一步步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
第六,財富管理行業售前、售中、售后的信息披露也需要一些科技手段來完成。長尾客戶的溝通、觸達、信息保護以及滿意度維護都需要從業機構去探索。
(本文作者介紹: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