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
4月18日,‘銀茅’招行罕見暴跌,收盤后,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免去田惠宇的招商銀行行長、董事職務,另有任用;由常務副行長王良主持招商銀行工作。
說實話,我和其他人一樣,除了震驚還是震驚,這個變動確實很突然,作為一個理性的行業觀察者,更多地還是要思考一些關乎未來投資決策的核心問題:未來會不會發生人事動蕩?長期堅持的零售戰略會不會發生偏移?招行將來靠什么保持領先優勢?
我們來一一分析。
1
一般行長級別的更替多少會伴隨一些人事變動,難免干擾員工‘搞事業’,從而給業務發展蒙上陰影。所以市場短期最擔心的就是后續會不會發生人事動蕩?我認為大概率不會在招行發生。
有兩個理由:一是,繆建民董事長已經在2021年招行年報中明確強調,招行將保持三個‘不變’:始終堅持董事會領導下的行長負責制、市場化機制和干部人才隊伍穩定性。
熟悉招行的老股東可能知道,這‘三板斧’就是招行前面三十年獨立鰲頭的底氣,董事會的充分放權,市場化的活力和專業專注的領導班子共同造就了過去的招行。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繆董前天在招行內部的干部大會上再次強調了這三個‘不變’。這三個‘不變’在內部就起到了一錘定音、穩定軍心的作用。
二是,目前主持工作的王良行長也是位經歷過三任行長、在招行工作長達27年的老招行人,公開履歷看,他從招行系統最大的分行——北京分行的基層一路成長起來。
有熟悉招行圈的人說,正是在王行長手上,北分成為了招行系統最大的分行和一面旗幟。后來調總行后,分管風險、投金、計財時期都立下汗馬功勞。
管風險的時候,帶領招行最早從‘不良’泥潭里脫身,資產質量反轉,風控能力甚至成為了招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管投金的時候,正好趕上金融供給側改革,又帶領資管板塊乘勢而上,為今天招行理財規模行業第一,托管市場第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管計財,招行的資本內生、NIM和存款成本等,都成為業界旗幟。
對了,王行長還寫過一本資產負債管理的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如果是招行的老粉應該有注意到,每次業績發布會上回答投資者的提問時,王行長都是脫稿,腦子里裝了招行所有數據,堪稱‘招行通’,對業務、財務、風險、管理問題的理解都很深刻,是位專家型行長。
而做人做事方面,聽說王行長‘低調儒雅’,與內部方方面面都相處和睦,內部聲望很高。
2
如果短期人事動蕩可以避免的話,那么從更長遠一些來看,一些投資者擔心的還是招行的戰略會不會延續下去?畢竟,招行估值的溢價很大程度上來自招行‘不一樣’的經營戰略。
關于戰略延續性這個問題,我也認為不用太過擔心,理由有三個:
首先,從繆董事長、王良行長還有招行領導班子對外發言都可以看得出,對戰略是有著管理層的深度共識的。
其次,與批發業務不同,招行的零售是靠‘十年磨一劍’磨出來的,已經沉淀下來一套體系化的打法,‘點點滴滴成就非凡’的文化基因,內部對零售戰略的高度認同等等。可以說,招行的零售體系已經強大到任何一個人來到招行行長這個位置上,都會尊重并好好利用這個優勢。
第三,前面也講了,王良行長先后分管過風險、合規、資產負債管理、財務、資產管理等多個條線。特別是在分管資產負債管理和財務期間,他可以說是招行戰略落地執行的實際操盤手,對戰略的理解和熟悉度非常高。
最后,招行能不能扛過短期的低谷,繼續做中國銀行業的領頭羊?招行的本錢何在?
其實回答了上面兩個問題,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最顯而易見的優勢是財務上的優勢,‘堡壘式’的資產負債表,高達480%的撥備覆蓋率,足夠低的負債優勢和足夠寬的息差。哪怕有人事上的波折,招行近年的業績也根本不用擔心。
而財務優勢的背后往往是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底層能力。
最典型的就是招行品牌在客戶中的口碑,零售口碑就不用說了,這也是很多客戶甘愿在招行放活期的重要原因。其實這幾年招行批發的口碑也慢慢建立起來了,對公存款超越多家股份行成為股份行第一就是明證。
還有招行優秀的文化基因,招行之所以能夠從蛇口的一個小網點發展到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戰略和文化。戰略已經分析過了。文化無形,但堅強有力,有點像太極功夫,以柔克剛。
某種程度上說,繆董的三個‘不變’其實就是對招行文化的一種總結。
所以,只要招行可以避免短期的人事動蕩,領先的戰略和文化,‘堡壘式’資產負債表和客戶口碑,這些都是其他行短期難以望其項背的,也是招行傲視群雄最大的底氣。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