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明
1、“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金融等領域風險有所積聚,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加劇。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官僚主義仍較突出,少數干部不作為、不會為。一些領域腐敗問題多發。在疫情防控中,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環節,群眾還有一些意見和建議應予重視。”
注: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挑戰的自我診斷。
2、“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風險有效防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注:這是今年的總體目標任務,有一些定量指標。例如新增就業人數要比去年低2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比去年高0.5個百分點,CPI漲幅也比去年高0.5個百分點。這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今年宏觀經濟面臨的挑戰有著清晰的認識。
3、“我們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注:這對為什么今年不設置經濟增速目標進行了解釋。今年淡化了對經濟增速的要求,但強化了對六穩與六保的要求。事實上,六保已經成為今年政府經濟政策的最大著力點,這凸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在非常時期的底線思維。兜底民生,主要靠四方面政策發力。一是以轉移支付為主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尤其是中央新增的兩萬億財政資金;二是要通過宏觀政策與轉移支付保護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這是中國解決居民就業的最重要渠道。只要市場主體能夠穩定,那么就業就能穩定,只要就業能夠穩定,那么民生就能兜底;三是貨幣政策要充分與財政政策、就業政策相互配合,保障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提高貨幣政策向基層傳導的效率;四是積極有為的就業促進政策,包括如何解決重點人群(尤其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如何為失業人員提供救濟以及再就業再培訓服務等。
4、“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注: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意思是3.6%是底線,這給赤字率提供了一定的向上彈性。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人民幣,略低于筆者之前的預期(1.5萬億元)。這兩筆資金的用途特別指明全部給地方,且首先用于減稅降費、降租降息、擴大消費,其次再用于擴大投資。轉移支付的色彩非常鮮明。
5、“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注:今年沒有給M2增速設立年度目標,原因之一是M2增速通常是在年度經濟增速基礎上設定的。既然沒有設定年度經濟增速,設定M2增速就面臨不確定性。M2增速4月份已經超過11%,而去年均值僅為8%上下。提高貨幣政策向實體企業傳導的效率,是今年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
6、“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注:六保內部也是有邏輯關系的。保就業的前提之一,是保市場主體。如果市場主體受到沖擊過大,就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就是為什么今年財政貨幣政策的著力點都是保市場主體的深層次原因。
7、“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注:這是減稅降費的具體目標。
8、“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重大工程建設)。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要優選項目,不留后遺癥,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
注:中央財政增加2萬億、地方專項債增加1.6萬億,共新增財政資源3.6萬億,占到GDP的3%左右。新增財政資源力度低于筆者之前的預期(GDP的5%左右)。“兩新一重”將成為今年基礎設施投資的重點。這里提到要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這是試圖避免2008年4萬億之后“國進民退”現象的重演。要優選項目、不留后遺癥,這也是試圖避免2008年4萬億之后出現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然而要做到這兩點,還需要進一步的配套措施。
(本文作者介紹: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