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黃大智:新“金融消費者權益維護”指南

2019年12月30日13:26    作者:黃大智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大智

  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與金融業發展恰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只有金融市場發展好了,金融消費者才能真正受益。反之,如果忽視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使其喪失對金融市場的信心,那么缺少消費者的金融市場也不會發展得很好。

  2019年,國人對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需求,從未如此的強烈。

  注冊一個貸款APP,卻被無數貸款電話騷擾;本想貸款應急,卻深陷“套路貸”;本想延遲還款,卻被暴力催收;本想去存款,卻“被買保險”;本想去理財,卻“被延期”;本想去投資,卻“被爆雷”……

  技術的進步,讓國人很容易享受金融的便利,也很容易受到金融服務的傷害。

  不過現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辦法來了。

  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起草了《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這是繼中國人民銀行2013年發布《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管理辦法(試行)》與2016年發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后,再一次升級的3.0版本,也是專門針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部門規章”級法規。

  既然是升級版,內容自然是有所增減。相比于2016版,《意見稿》的主要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法律位階升格。由原來的“規范性文件”升級為“部門規章”,法律執行效力增加。

  其次,新增“法律責任”章。針對具體違反法規的行為,對金融機構及其高級管理人員作出了具體的處罰規定。

  最后,整體內容大幅增加。由原來的6章48條,增加到7章69條。其中,對金融機構的行為規范、金融消費爭議解決、監督與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規定。

  下面,我們來看對這幾方面的具體分析和解讀:

  

  “金融機構行為規范”篇

  第一,增加“金融營銷宣傳管理制度”。

  這與近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四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一脈相承,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步調一致。

  根據上述《通知》要求,2020年1月25日之后:

“不得利用互聯網進行不當金融營銷宣傳。利用互聯網開展金融營銷宣傳活動,不得影響他人正常使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不得提供或利用應用程序、硬件等限制他人合法經營的廣告,干擾金融消費者自主選擇;以彈出頁面等形式發布金融營銷宣傳廣告的,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不得允許從業人員自行編發或轉載未經相關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經營者審核的金融營銷宣傳信息。”

  從此,自編的浮夸型金融產品營銷文案將逐漸絕跡于微博、微信、朋友圈,所有的金融從業人員都要為自己發出的每一條營銷信息負責。金融營銷宣傳管理絕不僅僅是保護消費者,更是對金融從業者自己的保護。北京高院在2019年8月份對“基金虧損60%,銀行全賠”案的裁定,已經為行業作出了非常鮮活的示范。

  第二,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全流程管控工作。

  根據《意見稿》,金融機構要建立包括但不限于事前審查、事中管控、事后監督的機制。簡單來說,就是事前要檢查、事中要營銷、事后要跟蹤。

  同時,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貫穿到金融產品的設計開發、營銷推介及售后管理。

  第三,金融機構開展考核評價時,應當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作為重要內容,并合理分配相關的指標占比和權重,綜合考慮業務合規性、客戶滿意度、投訴處理及時率與合格率等,不得簡單以投訴數量作為考核指標。

  從內容來看,這是一條非常硬核的規定。金融機構都非常重視自身的考核評定,因為這是其實力的象征,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與考評相聯系,要想考評結果好,就要切實的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第四,增加“不得強制搭售其他產品或服務”條款。

  正常來講,金融消費者在選擇金融產品或服務時,理應有自主選擇權,但在實際業務中,特別是貸款業務,往往被保險、信用卡、基金、貴金屬等各種金融產品捆綁搭售。2019年11月,國務院督查辦通報批評并罰款的兩家金融機構,便屬于此種典型。

  我想,作為消費者,從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對金融產品的搭售說“NO”了。

  第五,增加金融產品或服務內容的披露,如所執行的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團體標準或者企業標準,以及實際承擔合同義務的經營主體。

  一方面,部分機構在推薦產品時,有意模糊各類標準,使消費者產生盲目的信任,選擇并不適合自身風險的產品,最后造成損失,引發糾紛。

  另一方面,很多消費者對于自己所簽署的合同中,實際承擔義務的主體是誰并不清楚。例如某股份制銀行和某P2P合作中,投資者誤以為通過銀行的渠道投資,就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結果,當平臺難以兌付時,才驚覺是P2P,隨后又牽扯出一系列的推諉、訴訟。

  將產品或服務的標準、實際合同主體等信息披露公示,既告知了消費者其中的風險,滿足其知情權,也有利于金融機構自身風險的管理。

  第六,對金融機構“格式條款”做出禁止性規定。如不得規定金融消費者承擔超過法定限額的違約金或損害賠償金;不得排除或限制金融消費者依法對其金融信息進行查詢、刪除、修改的權利。

  第七,將“普惠金融”列入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積極支持普惠金融重點目標群體獲得必要、及時的基本金融產品和服務。

  

  “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篇

  相比于2016年的辦法,《意見稿》在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方面更加全面,也更加完整。通過對消費者金融信息的全生命周期保護,進一步強化了信息知情權和信息自主選擇權。主要增加的內容有:

  第一,增加“金融機構收集消費者金融信息用于營銷、用戶體驗改進或者市場調查的,應當以適當方式供金融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同意金融機構將其金融信息用于上述目的。金融消費者不同意的,金融機構不得因此拒絕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

  從過往來看,部分機構喜歡玩“以調研之名,行收集信息之實”的游戲,通過所謂的市場調查,高頻的調用手機各類權限,以收集用戶信息,用于金融業務。如果不填寫,則無法使用服務,是侵犯用戶自由選擇權的典型案例。

  第二,在確認信息發生泄漏、毀損、丟失時,明確了金融機構應當在72小時以內采取補救措施,并告知金融消費者。

  第三,發現金融機構違反法律法規、監管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其金融信息的,有權要求金融機構停止使用并刪除前述金融信息;發現金融機構收集、存儲的消費者金融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金融機構予以更正。金融機構應當采取措施予以刪除或者更正。

  典型如金融類APP中,手機號被注冊、身份被實名、郵箱被注冊、信用記錄錯誤等情況。再遇此類情況,消費者就可依法要求金融機構更正、刪除。

  第四,明確向境外提供消費者金融信息的,必須經金融消費者書面授權。

  事實上,隨著國內金融業不斷的對外開放,將不可避免的涉及跨境的數據流動問題,而個人金融數據一旦非法流出境外,帶來的個人金融風險極大,嚴格管理金融信息的跨境流動,既是金融機構所需,也是消費者所需。

  第五,明確了金融機構與外包機構合作關系結束后,外包機構要銷毀從金融機構獲得的消費者金融信息。

  最后,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基于金融消費者的請求,將其金融信息轉移至金融消費者指定的其他金融機構”。

  

  “金融消費爭議解決”篇

  在對金融消費爭議的解決上,《意見稿》結合當下的主要金融消費糾紛,從解決原則、責任主體、受理渠道、告知等方面做出規定。

  第一,金融機構應當切實履行金融消費投訴處理的主體責任,金融機構的法人機構應當按年度向社會發布金融消費者投訴數據和相關分析報告。

  其實這種數據和報告的發布,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已經有所實施。此次通過立法規定,明確金融機構都要履行這種義務。同時,這類數據的公布也有利于金融機構解決糾紛。

  第二,金融機構應當通過金融消費者方便獲取的渠道公示本機構的投訴受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營業場所、互聯網站首頁、移動應用程序的醒目位置及客服電話主要菜單語音提示等。

  相信這將有力的解決部分金融機構“投訴無門”的現狀。

  第三,對金融機構的投訴處理信息報送做出明確規定。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信息系統,對投訴進行正確分類并按時報送相關信息,不得遲報、漏報、謊報、錯報或者瞞報投訴數據。

  第四,明確金融機構和人民銀行各自投訴的時限,避免拖延、消極的處理糾紛。

  《意見稿》指出:對于接收的投訴,應當自決定接收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將投訴轉交被投訴金融機構處理或轉交金融消費糾紛調解組織提供調解服務。

  金融機構應當自收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轉交的投訴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答復投訴人。情況復雜的,經本機構投訴處理工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處理期限,并告知投訴人延長期限的理由,但最長處理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

  第五,金融機構應當妥善保存投訴資料,留存時間自投訴辦結之日起不得少于三年。

  

  “監督與管理機制”篇

  監督與管理機制方面,《意見稿》主要是豐富了監管措施的手段。

  首先,加強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協作,探索多部門合作檢查、評估的機制。

  《意見稿》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與其他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部門間溝通協作。同時,會同有關部門構建監管執法合作機制,探索合作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督檢查、評估等具體工作。

  其次,央行牽頭構建非訴第三方解決機制,鼓勵、支持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社會組織依法履行職責,推動構建公正、高效、便捷的多元化金融消費糾紛解決體系。

  再次,落實普惠金融工作。

  《意見稿》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協調推進相關普惠金融工作,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工作機制,指導、督促金融機構落實普惠金融發展戰略,組織開展職責范圍內的普惠金融具體工作。

  最后,金融群體性事件有望減少或得到解決。而這些現象正是2017年以來,P2P、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機構,由于違規經營或經營不善所導致的,新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難題。

  《意見稿》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出現以下情況有權對其進行調查:在一定時期內被投訴數量增長較快的;發生群體性投訴且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對人民銀行轉交的投訴敷衍塞責、消極應付的。

  

  “法律責任”篇

  法律責任方面為本次新增章,而在罰則設置方面分類型規定了消保法責任、規章責任、高管責任以及人民銀行法律責任,在處罰責任上則一定程度上參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一,除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外的,央行及分支機構可對金融機構實行警告、五千到三萬的罰款。

  第二,對于重大案件,可對金融機構的“董監高”處警告、三萬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建議限制責任人的一定期限內的擔當職務。

  第三,對于央行及分支機構的執法權的監管。

  最后,在參照適用范圍上,包括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以及征信機構、特許貨幣兌換經營機構。

  除了上述新增內容外,《意見稿》對于公眾較為關注的暴力催收、個人金融信息授權與使用、金融機構投訴等問題都有所回應,但因內容與2016年《辦法》一致,故此不再分析。

  

  結語

  很顯然,監管對于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從今年以來的一系列的文件,可以看出這種趨勢(見表1)。

  但是,未來需要做的還有更多,我國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仍然不成體系,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缺少明確規定,消費者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一旦發生惡性金融事件,消費者就會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我們需要看到,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與金融業發展恰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只有金融市場發展好了,金融消費者才能真正受益。反之,如果忽視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使其喪失對金融市場的信心,那么缺少消費者的金融市場也不會發展得很好。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基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