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四十人論壇
改革要守住底線,就是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進城落戶的條件,這些底線是要守好的。
2月19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20日下午,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等人對一號文件進行全面解讀。
今年的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并要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韓長賦在發布會上指出,“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進城落戶的條件,這些底線是要守好的。”
一號文件還提出,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此外,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去年,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國對美大豆增加關稅,進口量也大幅下滑。韓長賦表示,中國肯定會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和消費者需要,適度、合理發展自己的大豆。中國雖然是要恢復和發展大豆生產,但是大豆市場的供給以進口大豆為主的格局不會改變。“我們肯定會在國際上開展大豆貿易,進口要多元化,中美肯定是大豆貿易的重要伙伴。”
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打贏脫貧攻堅戰
韓長賦在發布會上說,到2020年,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所以,今年的一號文件對“三農”工作是圍繞這些硬任務作重點部署的。
第一項硬任務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硬任務,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今年文件把它擺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這方面一是要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薄弱環節。二是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要把這個“硬骨頭”啃下來。三是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從這個角度來說,產業扶貧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提供就業崗位、拓寬增收渠道,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最直接、最有效的銜接點。所以,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是一個重要措施。
第二,抓好糧食生產。這始終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也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種不確定風險增加的壓艙石。今年一號文件作出了特殊強調,釋放了明確的重農抓糧的信號。每年關注一號文件的朋友們會注意到,今年的文件強調要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就是穩面積、穩產量、穩政策,提出要穩定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糧食產量保持穩定。要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的特殊保護制度,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另外,也提出到2020年確保完成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的任務。所以,糧食生產是硬任務。
第三,增加農民收入。到2020年,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指標。這幾年農民收入增長較快,已經連續九年增幅快于城鎮居民收入。今明兩年要保持農民增收好的勢頭,所以文件對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作出了部署和安排。
第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必須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確保到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階段性明顯改善。這方面要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經驗,重點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因為中國各地農村的情況千差萬別,所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注重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還要同當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這也是推進這項工作要注意的問題。
第五,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后,是城鄉差距最直觀的一個表現,也是農民反映強烈的一個民生痛點。所以,要加快補齊短板,改善農村民生。文件提出要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村飲水、道路、用電、住房、物流、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生態宜居鄉村。
在其它領域也還有一些硬任務,也必須強化時間節點的意識,加強統籌協調,細化工作舉措,層層壓實責任,確保這些硬任務能夠按時按質收官交帳。應該說“三農”工作方面任務很多,這幾項是硬任務。特別是要對標對表全面小康,脫貧攻堅是重中之重,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不能打折扣。糧食安全是首要任務,必須守住底線,確保生產不滑坡。鄉村振興是總抓手,必須全面推進,久久為功。我想這些都是今明兩年我們必須要大力推進、全面完成的。
恢復大豆生產
但中美肯定是大豆貿易的重要伙伴
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
對此,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指出,大豆振興計劃是調整農業供給側結構,特別是種植業結構的一個重要舉措,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著力點:
第一,要穩定恢復中國大豆種植面積,主要是在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引導農民擴大大豆種植。第二,在科研上加快優質、高產大豆品種選育,開展聯合攻關,提高大豆品種的適應性、高產性和優質性。第三,結合加工業發展,培育一些新的大豆企業、新的合作組織,提高大豆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和水平。所以,大豆振興計劃主要是從技術上、結構上、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
關于中美貿易大豆進口的問題,吳宏耀表示,中國常年從美國進口大豆,占總進口量的1/3左右。去年受貿易摩擦的影響,從美國進口大豆有所減少。中國大豆的需求量每年大概在1.1億噸左右,而我國大豆產量在1600萬噸左右,90%的大豆需要進口。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包括農業對外開放的力度,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進口大豆的大門是打開的。從哪兒進,要根據市場,讓市場說了算,讓企業說了算,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我們也是向美國市場開放的。
韓長賦補充說,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也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所以中國肯定會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和消費者需要,適度、合理發展自己的大豆。中國雖然是要恢復和發展大豆生產,但是大豆市場的供給以進口大豆為主的格局不會改變。我們一年生產1600萬噸左右大豆,而我們需求在1.1億噸,常年需要進口9000萬噸左右。我們肯定會在國際上開展大豆貿易,進口要多元化,中美肯定是大豆貿易的重要伙伴。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點和方向:
全面推開 不搞私有化
中央一號文件對新一輪農村改革作出了部署。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仍然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總的要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農村改革。具體來說,有這么幾個方面是重要的。
第一,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要扎實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妥善處理好、化解好遺留問題,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到農戶手中,我們叫頒鐵證、吃定心丸。這項工作在黨的十八大以后已經連續干了五年,已經基本完成,今年要做好收尾工作。同時,研究出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長30年的配套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宣布了這樣一個決策,我們要根據中央要求,制定配套政策,確保政策銜接,能夠平穩過渡。
第二,要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就是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改革試點已經實行了四年,要總結好試點經驗,鞏固擴大改革成果。試點比較成熟的,比如農村土地征收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這方面將會在修改相關法律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試點不夠充分還不夠成熟的,比如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穩慎推進,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的有效途徑,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大家都說農村有很多“空心村”,有很多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要探索一些盤活利用的路徑。在這之前,要做好基礎性工作,組織開展農村宅基地和農房的調查,摸清全國宅基地的基本情況,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第三,創新經營方式。要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突出抓好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這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同時落實扶持小農戶發展政策,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農業的經營效率和水平。
當然,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還有其他的任務,這項改革是大事,所以必須穩慎推進。一號文件也強調,改革要守住底線,就是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進城落戶的條件,這些底線是要守好的。總之,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會進一步釋放農村發展的活力。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臺+實體”新型智庫,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責任編輯:楊希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