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薛洪言
當余額寶們不能用于日常支付,你還會往證券賬戶中存入大量抄底備用金嗎?你還會提前往P2P平臺充值嗎?
據藍鯨財經消息,3月27日,監管部門召開了關于貨幣基金的閉門會議,主要結論有四點:
“第一,貨幣基金份額不能用于日常支付;
第二,投資者單日單賬戶快速贖回額度不超過1萬元;
第三,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能參與墊資,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機構;
第四,基金公司的自有資金也不能參與墊資”。
為貨幣基金加上支付功能,曾成就了余額寶,也屬于互金行業最為重要的基礎性“創新”之一,奠定了2013年下半年互金行業風口式崛起的基礎。
所以,當余額寶們不能用于日常支付,值得我們停下來,想一想。
1
曾經,理財是理財,支付是支付。
那個時候,人們理財時,首先會想到銀行,偶爾也嘗試下P2P,但基本不會考慮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只是個支付工具,人們在網上購物時才會用到。有些人會在支付賬戶里存點錢,便于支付;多數人則是綁張銀行卡,快捷支付很方便。
那時的第三方支付,更像個卡包工具,消費的時候調出來,想刷哪張卡就刷哪張卡。
后來,寶寶理財誕生了,理財產品有了支付功能。
從此,第三方支付的理財產品可以支付,而銀行理財還是理財。支付是高頻,理財是低頻,高頻打低頻,高頻勝。于是,可以支付的寶寶理財火了。
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在支付工具里買理財產品的習慣,第三方支付慢慢從卡包工具變成了錢包工具。
錢包里除了銀行卡,還有錢,有錢就可以衍生出更多金融業務。于是,互聯網金融起來了。
問題來了,當余額寶們不能用于日常支付,理財的歸理財,支付的歸支付,錢包有可能再次退化為卡包嗎?
那些剛剛收購一張支付牌照,夢想著由此打造一個互金帝國的各界巨頭,夢想還能成真嗎?
2
為理財加上支付功能,已經被很多機構學了去。
曾經,你證券賬戶里的資金,要么是買了股票,要么就趴在賬戶里,做抄底備用金。沒有利息,不如先放銀行賬戶,起碼賺個活期。
后來,證券公司引入了貨幣基金,加上了支付功能。此時,你的抄底備用金也可以賺利息,隨時可取,理財抄底兩不誤。把錢放銀行賬戶,反倒不方便。
同樣的場景還發生在P2P理財中,投標前的站崗資金,也是沒有利息的,引入具有支付功能的貨幣基金后,站崗期間也有利息。
所以,當余額寶們不能用于日常支付,你還會往證券賬戶中存入大量抄底備用金嗎?你還會提前往P2P平臺充值嗎?
再延伸一下,站崗資金沒了利息,不少P2P平臺自動投標的玩法也不靈了。用戶會擔心,如果用了30天才把錢投出去怎么辦,這30天的存款利息誰給報銷一下?
3
銀行活期賬戶,價值開始凸顯。
資金追著收益走。當貨幣基金有了支付屬性,當支付賬戶集成了具有支付屬性的貨幣基金,就把自己變成了資金吸鐵石。
錢從銀行活期賬戶流入到支付賬戶里的貨幣基金,銀行的活期負債下降;貨幣基金的資金經由銀行同業存款回流至銀行,銀行的同業負債增加。
一減一增之間,同樣是銀行負債項目,利息卻翻了幾倍。
銀行活期賬戶,不再受歡迎,開始貶值,代表活期資金的M0在貨幣供應量M2中的占比也開始加速下降。下圖供參考。
貨幣基金則成為市場新寵,2014年末-2017年末,余額從2萬億增長至6.7萬億。
只是,貨幣基金成了具有支付功能的“準貨幣”,干起了M0的活,M2答應了嗎?
切斷了支付屬性,貨幣基金的歸貨幣基金,M0的歸M0,銀行活期賬戶,會不會又迎來了價值回歸?
4
還沒有結束。
強監管下,互聯網和創新,不再是實踐新模式、新業務的“監管沙盒”。
在業務模式上,傳統金融什么樣,互聯網金融也要什么樣。缺少了差異化的玩法,互聯網之于金融的魔力,逐步褪色。
金融是什么?“金融是國之重器,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互聯網是什么,“‘互聯網+’是促進產業升級、推進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關鍵舉措”。
所以,互聯網顛覆金融,終究不可能。
最終,金融的歸金融,互聯網的歸互聯網。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