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至24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2024年財政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財政重點工作。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給出具體安排。財政政策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從“積極”到“更加積極”預示著明年的財政政策力度將會明顯加力,而如何落實“更加積極”成為2025年財政政策的重點。此次會議從五個方面對于如何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給出具體闡釋。
一、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
近年來,在實施逆周期調節過程中,黨中央多次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保持一定強度。財政赤字反映了財政擴張的強度,適度的財政赤字水平有利于提高財政政策的靈活性,增強經濟發展動能。2020年,我國財政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這是我國財政赤字率首次突破3%;2023年,我國最終財政赤字率首次提高至3.8%;2024年財政赤字率按3%安排,安排財政赤字4.06萬億元。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對于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按照此次會議具體部署,2025年財政總體支出規模有望進一步增加,財政赤字率或將按4%左右安排,支出節奏也將靠前發力,確保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形成有力支撐。
二、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為穩增長、調結構提供更多支撐。
2024年,不計入財政赤字的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額度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分別為3.9萬億元和1萬億元。其中,不同于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的資金用途,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資金主要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其發行能夠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可用資金。截至目前,2024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已發行完畢,發行規模約4萬億元;資金主要投向產業園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市政設施、生態保護、舊城改造等領域。超長期國債方面,在支持“兩重”“兩新”方面,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成為今年財政政策加力增效的重要抓手。從政策實施效果來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為地方的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在擴大有效投資規模、拉動消費增長等方面發揮效應顯著。按照此次會議表述,2025年,預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將繼續擴張,其投向領域和使用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有效拉動地方政府經濟發展;預計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規模也將以較大幅度放量,加力支撐“兩重”與“兩新”政策的擴容。
三、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精準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
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內需,財政支出的著力點需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增加對民生領域財政支出的強度,提高社會保障的厚度,減少人民群眾消費的后顧之憂,將有利于提升消費意愿,實現擴大內需的目標。在財政支出的著力點上,不僅要求擴大規模,還應強調資金投向的精準到位,重點聚焦優化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對終端消費的直接拉動等方面。在優化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預計2025年,財政支出結構上將更加注重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以及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等,在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時,提升消費能力和意愿。在直接拉動終端消費方面,今年財政用于支持地方自主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為1500億元。截至12月13日,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整體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1萬億元。預計明年財政對終端消費的投入資金將進一步擴大,享受財政補貼的產品及服務也將明顯擴圍。
四、持續用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促進財政平穩運行、可持續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落實好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的各項舉措。自9月底以來,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加力顯效,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舉措精準發力、協同推進,在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方面,預計隨著10萬億元地方化債資源的陸續投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將得以有效緩解,地方政府的融資能力也將有所恢復,進而為地方經濟發展騰出更多資源,逐步實現“在發展中化債”。在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方面,在一攬子調控政策作用下,自10月以來房地產市場持續呈現積極變化態勢。預計明年財政政策將繼續著眼于供需兩端,優化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稅收政策、專項資金等財政工具,加力推動房地產行業回歸平穩健康發展。此外,隨著特別國債注資國有大行工作的啟動,國有大行在風險抵御和信貸投放等方面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當好金融穩定壓艙石。
五、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財力,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主要用于解決地區財政不平衡問題,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政府實現調控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根據財政部發表的《關于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的說明》,保障和改善民生,依然是轉移支付的重要著力點。此前在10月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超10萬億元,更多資金用于補充地方財力,支持地方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展望2025年,中央將進一步提高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強化基本民生財力保障,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作者系大公國際研究院劉會)
報告聲明
本報告分析及建議所依據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依據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依據本報告提供的信息進行證券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負責。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大公國際,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紹:大公國際作為中國國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擁有獨創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技術,科研成果豐富。)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