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我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消費在雙節效應等拉動下增長加快,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保持增長,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探但邊際向好跡象顯現,工業生產有所加快,供給端表現好于需求端,物價持續低位。下階段,隨著宏觀政策效能持續釋放,內生增長動能有望進一步增強,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穩步推進。
正文
一、雙節效應、去年同期基數走低等影響下,10月消費增長提速
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社零)總額同比增長7.6%(+2.1pct),假期效應、去年同期基數走低為支撐消費同比環比增長的主要原因,消費的結構性特征顯著。一是雙節效應下,旅游、餐飲、娛樂、購物等假期出行相關的消費明顯增長,10月餐飲(17.1%,+3.3pct)、體育娛樂用品類(25.7%,+15pct)、金銀珠寶類(10.4%,+2.7pct)漲幅擴大,其中,雙節期間,國內日均旅游收入較上年增長129.5%。二是手機等通訊器材類需求旺盛,10月同比增長14.6%,較上月0.4%呈現大幅上漲。三是汽車保持增長。10月汽車促銷活動等拉動下,汽車銷售持續增長(11.4%,+8.6pct)。四是農產品供應充足、國際油價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食品類、油類等商品價格邊際走弱,拖累相關產品零售額雖同比保持增長(去年基數走低支撐)但環比出現下降。此外,從近期雙“十一”購物節熱度較去年明顯降溫、11月上旬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跌多漲少等指標可看出,當前消費的內生增長動能或仍不穩固。后續隨著各地促消費措施進一步發力,消費需求有望持續釋放,受部分消費品價格邊際走弱、去年11月社零邊際走弱等影響,預計11月社零或將同比提速但環比減少,12月邊際回升,全年消費增長有望達到6.8%以上。
二、10月基建投資保持增長但略不及預期,制造業投資增長穩定,房地產投資邊際向好跡象顯現
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9%(-0.2pct),環比看,10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10%。民間投資(扣除房地產投資)增長9.1%(持平)。從三大主要領域來看:
基建投資保持增長但略不及預期。1-10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5.9%(-0.3pct),廣義基建投資同比增長8.3%(-0.3pct)。分行業看,鐵路運輸業投資(24.8%,+2.7pct)、水利管理業投資(5.7%,+0.8pct)增速有所提升,公共設施管理業(-2.2%,-1pct)、衛生和社會工作(-1.3%,-0.9pct)降幅略有擴大。雖然10月年內新增專項債已基本發行完畢,但從基建投資增速略不及預期來看,資金投入、形成實物工作量等有待加快推動。后續隨著萬億國債增發投向水利等防災救災領域、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限額提前下達等積極的財政政策助力下,預計基建投資將迎來快速增長,但從近期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等高頻指標回落來看,財政拉動基建投資提速或將于明年顯著體現。
制造業投資增長穩定。1-10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2%,與1-9月增速持平,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10.7%,+2.5pct)邊際提速,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36.6%,-1.5pct)、汽車制造業(18.7%,-1.7pct)、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3.4%,-0.1pct)仍保持兩位數高增但邊際放緩,其他主要制造類分項投資大體保持穩定。高新技術投資(11.3%,持平)增長穩定,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19.0%)、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16.7%)、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12.7%)等重點領域仍保持較快增長。隨著企業生產持續推進及重點領域政策支持下,預計年內制造業投資增長將保持穩定。
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探但邊際向好跡象顯現。1-10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3%(-0.2pct),降幅略有擴大,但部分指標呈現環比向好跡象,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等指標降幅收窄(0.1-1.1pct),說明前期一系列地產政策推動居民剛需及改善性需求持續釋放。但或需注意,從10月百城房價漲幅回落、部分城市房價環比下跌等信號來看,房貸利率政策、保交樓等相關政策對地產的托底作用或正持續減弱,后續隨著房企持續去庫存降風險,或有望在明年完成出清,以保障房為首的“三大工程”(保障房、城中村、平急兩用)有望對地產修復形成一定支撐。綜合來看,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或在2.7%左右。
三、10月主要受海外地緣沖突升級、外需持續減弱等影響,我國出口明顯走弱,汽車、原油等產品對進口形成一定支撐
10月,我國貿易進出口總額為3.54萬億元,同比增長0.9%,主因去年低基數影響;環比下降5.3%,主因10月海外地緣沖突加劇等影響。進口(同比6.4%,環比-1.5%)表現好于出口(同比-3.1%,環比-8.2%),顯示內需增長較外需更為強勁。
出口方面,10月海外地緣沖突加劇、外需持續放緩等因素影響下,10月出口同比環比均轉弱。從結構來看,除汽車、船舶、手機等產品出口在逆勢中保持環比正增長外,其他主要出口產品均出現環比下滑,且對主要區域國家的出口額亦普遍減少。海外主要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制造業生產放緩(如10月全球PMI、歐洲制造業PMI等景氣指標持續下降)為部分原因,10月突發的多起地緣沖突或為降幅擴大的重要原因。1-10月,我國出口總值達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出口區域呈現多元化特征,除東盟、歐盟和美國仍是我國前三大出口國家或地區外,我國對拉美、非洲等地的出口份額明顯上升。隨著海外加息進入尾聲、外需逐步修復以及國內穩外貿相關政策支持下,我國出口有望呈現恢復增長。
進口方面,我國穩外貿、擴內需等政策生效顯現下,國內生產需求穩中向好,支撐進口同比保持增長,環比下降同樣受制于10月多起海外地緣沖突爆發對貿易及貨運等帶來的不利影響。從結構來看,10月我國自動數據處理設備、汽車(包括底盤)、原油以及鐵銅礦砂等產品進口保持環比正增長,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以及非洲的進口額保持環比正增長。1-10月,我國進口總值達14.77萬億元,同比下降0.5%,其中機電產品、農產品、原油仍是主要進口品類(三類產品合計貢獻進口近六成),東盟、歐盟、拉美為我國前三進口地區(其中拉美超過美國成為我國第三大進口地區)。隨著國內基建等生產提速、中美貿易壁壘降低等利好因素影響下,預計后續進口有望持續改善。
四、10月工業生產保持增長,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扎實推進,工業經濟呈現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6%(扣除價格因素),環比增長0.39%,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從大類來看,制造業發揮主要拉動作用,其中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顯著,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高達45.1%。裝備制造業中,汽車制造業(10.8%,+1.8pct)、鐵路船舶航空航天(9.6%,+7pct)增加值增速有所加快,電氣機械(9.8%,-1.7%)增速略有放緩。此外,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動能持續增強,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智能、綠色相關領域生產保持較快增長。但同時需關注:我國醫藥類生產相對偏弱,10月醫藥制造業工業增加值降幅(-10.4%,-2.7pct)持續擴大,進口依賴相對偏高、自主研發創新有待提升。總體來看,10月工業生產保持增長,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扎實推進,工業經濟呈現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五、受農產品供應充足等影響,10月CPI同比環比均落入負區間,PPI受去年基數走高影響,同比降幅略有擴大,環比持平
10月CPI同比(-0.2%)、環比(-0.1%)落入負區間正如預期,主要由于農產品供應充足、節后消費需求回落等影響。同比看,豬肉價格仍是主要拖累項,10月豬肉、鮮菜、蛋類價格下降分別影響CPI同比下降0.55%、下降0.08%和下降0.04%。環比看,鮮菜豬肉等食品類價格下降為主要原因,10月鮮菜、豬肉、蛋類、水產品價格下降分別影響CPI環比下降0.04%、下降0.03%、下降0.03%和下降0.03%。究其原因,10月全國農產品供應充足,鮮菜豬肉等食品類價格大多下降,此外,節后消費需求有所回落,機票等服務業分項價格均不同程度回落,汽車、房租等價格亦有所回落。隨著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市場需求持續回升,后續價格低位運行狀況有望逐步緩解。
PPI同比(-2.6%)下降且降幅略有擴大,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數走高等影響,環比持平。分項來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受供給偏緊等影響環比價格上漲且漲幅略有擴大;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石油開采、石油煤炭加工等類價格雖保持環比上漲但漲幅略有回落;有色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水泥等受供應充足等影響價格環比下降,農副產品亦受供應充足影響價格下降。概括來看,10月生產資料價格雖有基數走高、國際油價波動等外在因素影響,下游需求恢復進程放緩或為部分原因,后續隨著萬億國債增發帶來的基建擴產效應傳導,后續PPI有望進一步修復,但降幅受需求端及外部風險等影響或有所放緩。
總體來看,10月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但需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的修復是結構性的、波浪曲折式的,需求不足、預期不穩、重點領域風險等問題仍然突出,海外緊縮周期雖基本結束但地緣沖突等黑天鵝灰犀牛風險猶在。下階段,隨著各項支持政策持續生效顯現,將不斷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預計四季度我國經濟將保持增長,為明年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報告聲明
本報告分析及建議所依據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依據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依據本報告提供的信息進行證券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負責。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大公國際,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紹:大公國際作為中國國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擁有獨創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技術,科研成果豐富。)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