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11.14萬億元,增長13.2%;進口8.66萬億元,增長4.8%。分階段看,前三個月開局平穩,4月受疫情影響外貿增速到達低點,5、6月份明顯回升: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9.5%,增速較4月份加快了9.4個百分點,6月份增速進一步提升為14.3%。總體上看,上半年我國外貿呈現出較為強勁的走勢,為全年外貿保穩提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當前的穩經濟大盤任務做出了貢獻。
內外部因素共同推動下,上半年我國外貿表現亮眼
一是從區域外貿結構上,長三角地區整體上對進出口的貢獻較為突出。上半年,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即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合計進出口7.14萬億元,同比增長9.3%。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該地區進出口反彈明顯,單6月份進出口就達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4.9%,高于同期全國整體增速0.6個百分點,對全國外貿增長的貢獻率接近四成。
二是從貿易主體上,民營企業經營活動進一步增強。今年上半年民營外貿企業在主體發展速度、貿易增速、產品結構等方面均好于全國整體,外貿經營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從外貿企業數量的變化上,民營企業數量的增速高于其他類型的企業: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0.6萬家中民營企業就占據了42.5萬家,數量增加了6.9%,高于平均增速的5.5%。從貿易額的情況上,民營企業進出口9.82萬億元,增長13.6%,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9.6%,而同期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則分別為6.75萬億元和3.2萬億元。總體上,凸顯了民營企業作為外貿第一主體的地位。從產品結構上,上半年我國外貿主要產品大類,機電產品出口、農產品、基本有機化學品、醫藥材及藥品進口等方面,民營企業貿易增速均高于全國同類產品出口/進口增速。
三是從貿易對象上,在對傳統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的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金磚國家的貿易增長表現突出。數字顯示,上半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和對金磚國家進出口增速分別達到了17.8%和14.1%,總體上高于我國傳統貿易伙伴如東盟、歐盟、美國等經濟體的貿易增速。
推動上半年外貿增長的因素可以歸納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從內部因素上,主要源于國務院上半年出臺的一攬子穩外貿政策措施,對出口企業在出口退稅、海運物流、海關通關等各方面給與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對沖了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暢通了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運行,對穩住外貿大盤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從外部因素上,上半年從全球貿易格局上看,傳統的出口大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經濟體的出口表現均差強人意,日本連續出現了10個月的逆差,韓國連續5個月逆差,受俄烏沖突等因素的影響5月份德國也罕見地出現了10億歐元的逆差。在全球通脹持續發酵的環境下,中國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更加凸顯,擠壓了其他傳統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產品市場,這也從側面也印證了我國多年來構建起來的全產業鏈在國際市場上強大的競爭力。
下半年激勵和制約外貿增長因素并存,一方面外需衰退可能限制外貿出口增長空間,內需回升緩慢或制約貿易增長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促進我國下半年外貿持續增長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積聚。
上半年外貿數據尤其是五、六兩月外貿復蘇顯著,但制約我國外貿下半年持續增長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
第一,主要經濟體的持續加息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抑制,將制約我國對外貿易外部需求的增長。歐美等經濟體的通脹持續攀升,歐盟區域6月份CPI達到8.6%,為近二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美國最近剛公布的CPI數據高達9.1%,使得7月份美聯儲加息力度或增強,利率的急劇攀升將制約外部需求的增長,從而限制了我國貿易對外出口的增長空間。
第二,疫情反復的不確定性。從貿易數據看,長三角地區過去兩個月的穩定是二季度外貿復蘇的重要推動因素。但國內疫情未來依然存在回潮的風險,尤其是冠狀病毒新變種的出現和蔓延,有可能對剛剛恢復的產業鏈供應鏈形成新的沖擊。
第三,從貿易結構上,上半年我國貿易呈現出口偏強而進口偏弱的局面,這一結構上的不平衡或制約下半年貿易增長的可持續性。雖然這一結構有望隨著國內消費的復蘇而有所改善,但下半年全球經濟整體步入衰退風險的加大或延緩這一進程。
同時也應看到,我國下半年維持外貿持續增長的動能也在不斷積累,主要表現在:
第一,區域貿易合作有所加強,一定程度彌補了傳統貿易對象的需求萎縮。例如,由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個成員國共同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今年年初生效以來,對我國貿易的拉動初見成效。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增長了5.6%,預期未來隨著RCEP機制的日漸成熟,我國在區域內的貿易量將進一步上升。
第二,全球貿易格局中我國貿易的重要地位一定時期內不會改變,體現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力和韌性。盡管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了巨大的擾動,但我國多年來所建立起來的全產業鏈格局在全球貿易中難以替代。在當前全球通漲的局面下對我國出口商品的需求會進一步上升。以中美貿易為例,盡管近年來兩國貿易摩擦不斷,但近期隨著美國國內通脹的加劇,拜登政府也不得不考慮部分取消或放松對我國部分輸美產品所加征的稅,以減緩其國內商品供應的壓力。這對我國下半年貿易而言是有利的信號。
政策持續扶持是下半年穩定外貿之關鍵,建議在稅收、匯率及新型貿易模式等方面加強政策引導
鑒于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波動和前景的不明朗,政策扶持是未來一段時期內外貿行業度過難關的關鍵。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扶持和引導,使外貿行業為進一步穩定全國經濟大盤打好基礎:一是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通過加快出口退稅審核進度,減輕企業資金壓力;二是穩定人民幣匯率,使外貿企業在成本核算等方面形成較為穩定的預期,同時引導外貿企業在外匯市場對沖遠期匯率結算波動風險;三是在穩定傳統出口產品和出口市場的同時,利用各類數字貿易和電商平臺,創新出口商品結構,并借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RCEP等政府間區域貿易合作框架協議,開拓新市場。
(本文作者介紹:大公國際作為中國國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擁有獨創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技術,科研成果豐富。)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