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高瑞東
核心觀點:
3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最早可能在5月啟動縮表,并且,多位美聯儲官員傾向于一次或多次加息50bp。會議紀要表明,美聯儲控制通脹意圖明確,貨幣政策收緊或將提速,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次數再次上調。
風險提示:通脹超預期致美聯儲收緊政策;疫情超預期導致美國經濟快速下行。
一、最快5月開始縮表符合預期
3月議息會議紀要首次透露美聯儲縮表細節,總體來說,所有與會者(all participants)都同意,在通脹高企、勞動力市場緊張的背景下,美聯儲最快可能于5月開始縮表(possibly as soon as in May),并且縮表的節奏將快于2017-2019縮表周期。到期國債和機構MBS再投資縮減的每月上限,分別為600億美元和350億美元。
具體細節上,縮表將以減少到期證券再投資(adjusting the amounts reinvested of principal payments)的方式進行,并且其節奏將會是可預測的、按月逐步遞進的(predictable and phased in over a period of threes months)。
回顧上一輪縮表,美聯儲在2017年6月公布了縮表計劃:到期國債再投資每月縮減60億美元,縮減額度每三個月增加60億美元,一年后達300億美元;到期MBS再投資每月縮減40億美元,縮減額度每三個月增加40億美元,一年后達到200億美元。持續兩年的縮表后,美聯儲資產規模從2017年的4.5萬億美元下降至2019年時的3.8萬億美元,降幅達15%。
紀要透露,此次縮表框架將類似于上一縮表周期(2017-2019),但節奏上會更快,遞增的規模可能更大。中性假設下,假定本輪縮表于5月開始,每月縮表規模與總資產規模比值為上一周期的兩倍,我們預計,2022年縮減規模約5900億美元,其中,國債縮減規模約4100億美元,機構MBS縮減規模約1800億美元。
我們認為,此次縮表預期的兌現,加強了美債需求減弱預期,由此推升期限溢價,引導長端美債期限溢價上行。
二、美聯儲重心全面轉向控制通脹,與會者加息態度較為一致
3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許多(many)與會者認為,在之后的會議中,一次或多次50bp的加息可能是合適的。所有與會者(all participants)均表明,為恢復價格穩定需要采取必要的貨幣收緊措施。
紀要傳達的信息與3月16日公布的點陣圖基本一致,但一次或多次加息50bp的言論表明,美聯儲收緊的節奏可能比預期更快。4月6日,CME Fed Watch數據顯示,美聯儲5月加息50bp的幾率接近80%,市場預期3月后美聯儲加息次數從6次升至9次。
鮑威爾主席在3月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中也曾表態,若通脹繼續上行,美聯儲會加快加息。
“That story has already fallen apart,to the extent it continues to fall part, my colleagues and I may well reach the conclusion we’ll need to move more quickly. And if so, we’ll do so.”
根據美聯儲貨幣政策連貫性的歷史經驗,和相機抉擇的行為模式,我們認為,美聯儲大概率將沿著市場預期的方向行動,5月開始縮表,并在上半年持續加息。但在貨幣政策收緊的過程中,美聯儲將緊密跟蹤通脹和經濟數據,評估加息對經濟的影響。我們預計,美聯儲將加息前置,若通脹趨緩,經濟衰退風險上行,則降低激進加息必要。
三、經濟、通脹、貨幣政策仍是決定美債收益率的主要因素
在美聯儲會議紀要公布后,10年期美債收益率迅速跳升5bp至2.59%,顯示加息和縮表預期強化推動美債收益率上行。展望來看,我們認為,經濟、通脹和貨幣政策仍是決定美債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參見3月27日外發報告《近期美債收益率跳升的三大原因——美聯儲觀察系列七》。
短期內,美聯儲的重心仍是控制通脹,FOMC貨幣政策強度不減,縮表預期的進一步兌現仍會支撐美債收益率上行。但中期看,美國經濟復蘇前景較差,通脹大概率在下半年回落,無法支撐美債收益率上行。
一則,因需求趨弱和供應鏈制約,消費和投資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有限,參見2月23日外發報告《美國經濟能承受幾次加息?——美聯儲觀察系列六》。二則,加息和縮表導致金融環境趨緊,進一步影響投資和消費意愿。三則,通脹增速將大概率在下半年回落,通脹預期持續上行的風險較低。
總結來看,從美聯儲貨幣政策和通脹的角度看,美債收益率短期內向上的概率更大。但中長期看,美國經濟基本面疲軟,疊加通脹大概率在下半年回落,美債收益率或將面臨下行壓力,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年末會回落至2%左右水平。
四、風險提示
美聯儲貨幣政策超預期調整。
(本文作者介紹: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研究所副所長,早稻田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財政部金融人才庫專家,中國金融四十人青年論壇會員。)
責任編輯:傅薏寧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