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高瑞東
我們經常聽到投資者提問,我國城鎮化已經逐步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卻相差甚遠,未來中國經濟是否會轉換為消費拉動型經濟呢?城鎮化率與消費率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系?本文我們試圖通過觀察六個主要發達經濟體,并且綜合內外國情差異,進行充分探討。
一、六國經驗:城鎮化后期,消費率觸底回升
1.1 日韓:快速城鎮化時期,消費率下滑
日本、韓國在快速城鎮化的時期,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包括政府消費及居民消費)均出現回落。以日本、韓國為例,在上世紀均經歷了城鎮化率快速提升的過程,比如日本城鎮化率,從1960年的63%,提升到了1976年的76%。韓國城鎮化率,從1960年的30%,提升到了1991年的75%。在這個階段,日本、韓國均出現了消費占GDP比重(下文中我們簡稱為消費率)回落的現象。
日韓城鎮化率達到70%之后,城鎮化率放緩,消費率開始企穩、慢速爬坡回升。當日韓兩國進入城鎮化后期,消費率開始觸底回升。日本在1970年,城鎮化率達到72%時,消費率就已觸底,底部在60%。韓國在1991年,城鎮化率達到75%后,消費率也在61%左右觸底。之后,日韓兩國的消費率緩慢提升,分別在2012年及2002年,回升至高點78%及68%。
消費占GDP比重之所以會隨著城鎮化推進,呈現“U”形變化趨勢,原因在于:城鎮化前期,國家通常面臨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投資對消費產生擠出效應,于是最終消費占GDP比重處于下降階段;城鎮化后期,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制造業向成本更為低廉的海外國家轉移,雙重因素導致國內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下降,消費占GDP比重提高。
1.2 美英德法:高度城鎮化時期,消費率趨于穩定
歐洲在二戰后,普遍已經達到較高的城鎮化水平,消費率趨于穩定。美國、英國、德國,在二戰結束后,由于普遍已經實現了較高的城鎮化率,經濟增長低速波動,可參考意義較小。但可以看出,長期以來,美英德消費率已經趨于穩定,也沒有進一步的大幅回升或回落。
美國居民消費緩慢回升,但政府消費持續回落,整體最終消費趨于穩定。
美國居民消費提升主要集中于醫療服務型消費,實物消費則持續回落。將居民消費做進一步拆分,從1950年以來,美國居民消費提升主要集中于服務消費;實物消費,尤其是食品消費的占比則持續下滑。美國服務型消費占比的提升,主要集中于醫療服務,尤其在2007年之后,美國老齡化率加速提升時,醫療類服務型消費占比在短期快速提升。
法國則與日韓相同,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消費率有所回落。法國在二戰后,也經歷了城鎮化率從60%快速提升到70%的過程,這一階段法國消費率與日韓一樣,出現了小幅回落。在城鎮化率提升到70%后,消費率則趨于穩定,不再下滑,經濟增速也開始逐級回落。
二、中國消費占GDP比重已經觸底回升
2.1從六國經驗推導:中國消費率基本觸底
考察六國經驗,對于中國城鎮化率和消費率未來的演變,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第一,中國城鎮化率距發達國家還有10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觀察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普遍維持在75%左右。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4%,“十四五”規劃提出2025年城鎮化率要達到65%。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預測,2035年中國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74.39%。因此,中國城鎮化率提升預計還有10個百分點左右的空間。以14億人口來計算,預計還有1.4億農民將變為城鎮戶口。
但是,隨著老齡化率加速提升,疊加三四線城市棚改結束,中國城鎮化率預計將進入低速爬坡的階段。2018年11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長安講壇提到,目前中國城市化增速正在放緩。蔡昉表示,城市化的可持續性正逐漸乏力,目前每年城鎮人口的增量中,53%來自于“就地變更”,即通過行政區劃變動導致的城鎮化,本身并不涉及就業類型和居住地的變化。
第二,城鎮化率放緩時,消費率基本觸底。日韓在城鎮化率放緩后,消費率在60%左右觸底,也沒有進一步回落。參考美英德法的經驗,在城鎮化的后期,消費率基本趨于穩定。2010年,中國消費率在49%觸底,此后已經開啟了緩慢提升的趨勢。未來中國城鎮化率還會繼續提升,但消費率難以再次回落。
2.2 中國消費率較低,未來仍有較大空間
中國的消費率低于主要經濟體同等城鎮化率下的應有水平。從21個國家2018年的城鎮化率和消費率的截面數據來看,城鎮化率與消費率呈現正相關關系。但是,中國位于趨勢線之下,也意味著中國目前的消費率,低于主要經濟體在同等城鎮化率下的應有水平。
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將不斷縮小,消費率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一方面,2014年前后中國20歲到60歲勞動力總規模達峰,中國逐步走入城鎮化后期,房地產和基建等傳統投資的空間和規模有限。另一方面,習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的撰文《扎實推動共同富?!分刑岬?,“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共同富??偩V領下,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醫療、住房、教育等民生壓力降低,居民消費意愿將不斷釋放。第三,中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大關,消費升級推進,居民消費觀念也從商品消費到服務消費轉變,醫療、餐飲、醫美、家政、旅游等服務需求持續釋放,消費率也將進入上升通道。
但是,是否意味著固定資產投資對于經濟的貢獻會快速削減,我們即將轉換為消費拉動型經濟呢?
三、長周期視角下,最終消費如何增長?
3.1 制造業和新基建投資依然有發力空間
我們在11月9日的報告《為什么制造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中提到,從美德經驗來看,制造業產值占比和基尼系數呈現負相關關系。穩定制造業,一方面,通過推進產業升級和自主可控,有利于保證經濟增速不會快速下滑;另一方面,可以穩定和擴大就業,壯大中等收入群體,避免收入差距擴大。因此,建立強大的制造業,是實現共同富裕,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保障。
因此,雖然我國消費率已經觸底,但是我們認為,起碼在未來的兩個五年規劃中, 制造業和新基建投資依然處于擴張階段,消費率會處于緩慢爬坡的狀態。
制造業和新基建投資有兩條鮮明的主線驅動。第一條是產業升級和制造業自主可控,第二條是新能源相關的產業投資。在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政策推動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將逐步形成,高新技術及新興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卡脖子薄弱環節如軟件、半導體設備、材料、先進制程代工等將獲大量投資。在“雙碳”目標下,產業投資迎來新變局,新興能源行業產業空間巨大。
觀察日本、韓國、德國這些制造業導向型的國家,在城鎮化后期,其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并未快速下滑,而是維持高位,原因在于日本、韓國、德國在持續推進產業升級。從截至2014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制造業中高技術產業占比依然遠低于日韓德(制造業驅動型國家)和英美法(消費驅動型國家),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2 長周期視角來看,消費支出年化增速穩定在6%左右
在制造業投資穩定的前提下,考慮到經濟潛在增速逐步下行,未來消費率提升的路徑如何演繹?
首先,觀測日韓城鎮化后期消費率提升的速度。日本,消費率觸底后的10年內,消費率從底部的60%,回升至69%,城鎮化率則是從72%上升至76%;韓國消費率則是從61%上升至63.6%,城鎮化率從69%上升至79%。從日韓兩國數據對比也可以看出,城鎮化率提升的越快,消費率上行的越慢。
參考日韓經驗,估計到2030年末,中國消費率有望較2020年末提升五個百分點。根據住建部,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3.89%。根據“十四五”規劃,2025年我國城鎮化率要上升至65%。根據社科院2019年公布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我們參考日韓的歷史數據估算,隨著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0%,消費率提升的幅度,約在7個百分點左右。但是,考慮到我國制造業占比維持相對穩定,我們認為中國消費率提升的速度將較為緩慢,預計最終消費率從2020年的54%,到2030年提升5個百分點,達到59%左右。這也與2010年至2020年,中國消費率每年提升的速度基本一致。
長周期看,最終消費支出(名義口徑)增速穩定在6%左右。參考中國社科院2020年發表論文《未來15年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及指標研究》,“十四五”期間實際GDP潛在增速約為5.5%,2026年至2030年實際GDP潛在增速從5.17回落至4.65%。我們在社科院測算上進一步微調,最后得出,長周期來看,消費支出(名義)增速穩定在6%左右。
(本文作者介紹: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研究所副所長,早稻田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財政部金融人才庫專家,中國金融四十人青年論壇會員。)
責任編輯:李維嘉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