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宏觀調控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大方面。2021年“兩會”在即,各方關注的宏觀政策熱點問題之一,是我國貨幣政策要“轉變”但“不急轉彎”的方針已明朗,那么財政政策方面,大的取向應如何正確把握,財政政策相關的綜合性、代表性指標——赤字率,應當如何安排?
2020年——大疫之年也是大考之年的兩大政策搭配,是貨幣政策“穩健”概念下的適當寬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組合。在抗疫新冠、于“非常時期”應對經濟社會遭受沖擊局面和支持復工復產過程中,這樣的政策安排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2020年三、四季度后,貨幣政策以實質性“穩健”為訴求的調整方向,已趨于明朗化,同時中央定調的“不急轉彎”,顯然又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剩下的,只是如何掌握“慢轉彎”過程的操作控制問題;財政政策方面,雖還未得到中央決策層面的具體表述,但在今年兩會上,其基調一定會有明白宣示。我認為,最大可能性,是今年的財政政策繼續積極,因為這樣,才能在疫情不良影響遠未完全消除情況下適應繼續擴大內需、滿足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客觀需要。2020年已升高到“3.6%以上”的赤字率,今年的調整安排,也應順應和服務于這樣一種全局需要。
余下的問題,是赤字率既要體現財政政策的“積極”,又要兼顧“瞻前顧后”、防范風險、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考慮,應作出何種量化權衡后的具體安排?在貫徹中央宏觀政策指導精神前提下,政策設計部門的數據資料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由此形成的這方面的設計方案,尚有待于兩會期間浮出水面。但我以多年從事研究工作的經驗,愿在此作個粗線條的展望與建議,可分為三個視角來說:
第一,財政政策的“繼續積極”應是方向和框架,其代表性的特征是赤字率所表示的“擴張”力度,應保持一定水平。
第二,所謂“一定水平”的擴張力度和赤字率,是個原則性說法,預計2021年還要加上財政可持續性視角和防范風險的謹慎性考慮——既然疫情沖擊最嚴重的階段已經過去,今年的“恢復性增長”已是極大概率事件,那么赤字率指標上權衡后的安排,應是不會再達到上一年“非常時期”的“3.6%以上水平”;
第三,于是乎最大的可能性,是2021年財政赤字率會有所下調,但幅度亦不應太大,既然貨幣政策都不能急轉彎,繼續“積極”且更多承擔“優化結構”功能的財政政策,更不應在赤字率水平上驟降。所以,如我作個研究者的點評式參考性建議的話,我愿把這個年度指標的量化區間,建議為3-3.5%,基本理由是:從全局的需要和財政的可持續綜合權衡考慮,既可以也應當從上一年特殊的高赤字率水平上有所下調,又完全可以至少保持3%整數關口的赤字率水平——這不僅關聯于財政可用資金量的問題,而且這個“積極”形象,對于引導市場預期的作用也十分值得重視,同時,這一赤字率水平,應能夠保證我國財政擴張度是在安全區之內,而且在年度比較中,已帶有了一定的“審慎”意味。
(本文作者介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