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孫立林 唐虹剛
近期,面向未來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我國提出要加快5G網絡、衛星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提法由此而來,其本質是以核心高科技為發展的動力引擎,帶動中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老之交
老基建以建設物理世界的基礎設施為主要任務,實現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而新基建以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任務,將成為經濟的倍速加速器。以數學的方式來進行比擬的話,老基建是底數,新基建則是指數。
以“鐵公基”著稱的老基建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機場等公共基礎設施上,過去極大地拉動了中國經濟,拓展了人們的物理生活空間。
將來的新基建將在數字世界里通過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繼續加速數據價值的發掘,進而加速推動整個社會向數字世界轉型,大大加速經濟向以科技進步為核心特征的新經濟發展的過程。
新老基建相互補充,新基建的高效智能數字化將大大提升老基礎設施的社會效能,而老基礎設施也將不斷隨著新基建的快速升級,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為新基建提供數據和服務支持。
例如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智能交通是當前新基建重要投資方向,可以受益于新基建的IOT、衛星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更為智能的全程全網安全監控,更加高效的全網運力調度等。
技術融合
新基建的各個技術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要相互協同形成數字化基礎平臺的核心架構和基礎。
5G和衛星互聯網就如高速公路,提供更高、更及時的數據通訊能力,將數據采集段和數據消費端連接在一起。
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依托低功耗計算、先進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海量的數據采集,實時監控能力。
云計算就如一個大廚房,人工智能就如會十八般廚藝的大廚,在云端的大廚房中燒制各種鮮美菜肴,如智慧城市/農業/工業,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
數據困境
可以看出,新基建的各項技術都離不開數據的處理和運用,數據及其使用將成為新基建過程中所有經濟部門提高生產效率的新動能。
面向數據處理和運用的大數據技術的提出和發展已經有很多年頭了,傳統的大數據是將分布的數據集中到數據中心(數據湖)中,集中式存放和計算。這種方式特點是效率非常高,但與世界各國以及商業公司和民眾對隱私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存在著極大的矛盾。
特別是近年來以深度學習為主的人工智能商業化快速發展,大家對隱私數據的價值感大大加強,同時對隱私安全的憂慮也大大加強。各國也推出了相關的隱私數據保護條例,如歐洲的GPDR等。
科技后浪
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的出現和快速發展恰逢其時,將能夠為新基建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保駕護航。通過隱私計算支撐的隱私AI技術,公司、機構、政府和個人都可以非常安全地將隱私數據進行商業化,同時保障數據隱私不被侵犯。
作為所有分布式應用的基礎,分布式數字ID則在分布式架構下為人和物建立鏈上身份,突破行業間壁壘,通過鏈上身份確定資產與數據的所屬權。個人完全控制隱私數據的授權和使用,可隱私地進行身份認證。
基于密碼學加持的隱私AI實現了在跨域(公司)的大數據密文上進行AI計算,可消除數據源之間的交互壁壘,通過數據的多樣性來提升AI算法的處理能力與數據覆蓋維度,極大提升了AI的對數據源的可獲取性,提升了AI模型的質量。
商業公司/政府/機構可以利用隱私計算技術來將各自的寶貴數據進行商業變現,降低數據的靜默成本,獲取數據價值的更大收益。
我們正在經歷如18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新事物,新思想,新技術層出不窮,數字化世界將是生產力的新大陸。萬物智能隱私計算正是數字化過程基本特征,也是新基建的技術基礎架構,它將極大地解放被安全和隱私要求禁錮的數據價值,必將帶來比工業革命更加猛烈地生產力提升,推動社會的繁榮發展。
唐虹剛 系矩陣元首席投資官
(本文作者介紹:現任矩陣元創始人兼CEO,Chinaledger創始成員及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