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夏心愉
現在這年頭,前有金融去杠桿、嚴監管、表外回表來消耗大量資本,后有金融紓困民營經濟要拿出真金白銀去放貸,特別是純信用貸款對資本金的占用以及風險資本的計提都比較高,銀行業,沒幾家不缺血的。
銀行理財子公司,這一新型資管主體才剛在銀行媽媽肚子里,就已經有了牛哄哄的綽號了,叫“升級版信托牌照”、“加強版基金牌照”……
不過商業銀行又不是只有工、農、中、建、交、浦發、興業、招行、華夏、光大、平安、民生、廣發、寧波、北京、南京、杭州、徽商的。還有一批小銀行,也有赴宴的心。
但有沒有赴宴的能力呢?
先來看看《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第一,理財子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第二,還應遵循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從業人員和管理信息系統等其他準入條件。
現在這年頭,前有金融去杠桿、嚴監管、表外回表來消耗大量資本,后有金融紓困民營經濟要拿出真金白銀去放貸,特別是純信用貸款對資本金的占用以及風險資本的計提都比較高,銀行業,沒幾家不缺血的。
大中型銀行(上市銀行)還好,一來風險管理、資本內生能力也的確強一些,二來,人家有地方補血呀:定增、優先股、可轉債的,忙得不亦樂乎。小銀行們要拿出10個億注冊資本,顯然是趔趔趄趄、螞蟻背田螺了。有的小銀行自己本身的注冊資本還沒到10億元。
雖然直接畫根線的判斷方式很不準確,但本身資產規模還沒上千億級梯隊的、或者理財總規模還沒上500億梯隊的,對于設立理財子,基本上沒戲唱。
有業內人士按照10億元的上船理財子注冊資本測算,全國能夠買得起“船票”的銀行不會超過50家,基本格局將是:5大行、股份制、頭部城商行和農商行與一些外資行。
再者,援引監管部門人士、財經專欄作家李庚南老師的一個觀點,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瓶頸,或也是中小銀行能否“赴宴”理財子的硬傷。
不過,不設理財子公司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還是可以按原來的內設部門模式繼續做。也許監管的期望,是小銀行不要冒超越自身管理能力、投研能力之外的風險(說到底,要干好這事,核心還是投資管理能力,否則做了也許鬧出更大問題);也是希望小銀行更該門當戶對普惠金融客戶,在這些方面做深做細。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宋易康注意到了《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給商業銀行組團設立理財子公司“開了口子”。其援引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的話說,具體模式為一家銀行作為主要控股股東,另外附加若干家小銀行,從股權比例上達到各方都博弈均衡的結果。
《辦法》指出,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參股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者控股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主持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委會研究員,上海金融青聯委員。微信公眾號:愉見財經。)
責任編輯:陳鑫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