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許澤瑋
傳統金融具有資金和風險審核的優勢,民間金融注重用戶體驗,具備大數據能力,兩者在競爭中共同成長,一起推動著整個行業的升級,兩者的融合成功解決了傳統金融機構不敢貸的顧慮,在暢通中小企業融資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融資貴、融資難,已經是個老問題了,大家也已經談論了好多年,最近從上到下關注的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習近平主席親自表態,民營和小微企業更加被呵護。
支持民營企業在行動,民營企業不僅迎來了政策碩果,而且從部委到地方政府到各金融機構紛紛出招,政策執行落地有聲,國家層面全方位給予民營企業支持。
對民營小微企業360度的支持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民營企業的春天或者為時不遠了。但不得不考慮的是民營企業融資難既然是個老問題,那么為什么一直不容易解決呢?
我們現在病垢的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主要指的是銀行不愿意向他們發放貸款,民營企業不能夠通暢地從銀行拿到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
為什么銀行這么惜貸呢?
看看銀行的業務模式,存貸利差是銀行主要的盈利來源,實際上銀行自身也是要“賺錢”的,所以從邏輯上講,銀行沒有理由不愿意借錢給企業。那么為什么企業的貸款需求不能夠及時得到滿足呢,從資金出借方(銀行)來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擔心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而謹慎放款,因為害怕還不了錢而不敢放貸。因此,企業能否滿足銀行的信貸標準從而使得銀行能夠放心放貸,在一定程度上就成為了企業能不能獲得銀行融資的重要原因。
根據2萬多家中小企業的實踐來看,問題出現在信息不對稱上。傳統銀行無法做到對中小企業的全面掌握和了解,而中小企業本身由于缺乏金融知識,面對眾多的銀行產品不懂得如何去申請,也不知道哪款適合自己。所以架起一座供雙方互通有無的橋梁就顯得特別重要,大數據的運用成功搭起了這座橋梁,建立起有價值的企業數據庫和豐富的金融產品數據庫,一方面為銀行尋找合適的客戶,另一方面可以全力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銀行貸款。
在資金匹配方面,通過網絡化的方式進行信息處理,信息不對稱程度較低,使得資金供求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分攤等方面的成本較低,接近無金融中介的狀態,不僅節約了時間,還提高了資金配置效率,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風險定價方面,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進行充分的客戶信息挖掘與風險識別,能夠形成一個風險管理風險控制體系,在客戶與風險中建立起一個量化關系,提高了風險定價的準確性。
以北京為例,中小企業在銀行申請抵押貸款從30天增加到了60天,中小企業具備小而靈活的特點也決定了他們會頻繁出現短期的應急資金周轉需求,時間對他們來說就是生命線,單單下款時間延長1個月,可能就要了他們的命,快捷、便利、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撮合渠道在某種意義上說可以解決小微企業生死存亡的命脈。從銀行角度講,民間金融能夠為其提供可靠、穩健、投資高效的貸款產品,大量減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傳統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的融合,不是簡單的合并,而是在發揮各自優勢基礎上的融合,能夠起到1+1>2的效果。傳統金融具有資金和風險審核的優勢,民間金融注重用戶體驗,具備大數據能力,兩者在競爭中共同成長,一起推動著整個行業的升級,兩者的融合成功解決了傳統金融機構不敢貸的顧慮,在暢通中小企業融資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的自身實力決定了它獲得融資的能力,民營企業提高自身融資能力才是根本所在。
金融最終是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的。
而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不僅僅是依靠貸款融資服務,民營小微企業這些年來一直都存在著過度依賴銀行信貸的問題,其實支付、并購、財富管理等等這些都是金融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重要內容,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作用,除運用杠桿以外還必須通過改革來提升。創造一系列的金融制度業態和金融工具與處在不同周期的企業相互協調,需要金融創新來完成。
讓大商業銀行為小微企業包括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似乎不太現實,發展PE、VC、天使基金等新金融業態以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服務或許是一條不錯的路徑,他們投資的第一鐵律就是只關注熟悉的、高科技的或者新興領域,看重的是項目和團隊以及前景本身,對風險的包容度與銀行放貸注重的償債能力截然不同,也不會說你這一單投資失敗了就會追究你的責任,創業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創新企業不防可以多多考慮這一融資方式。
(本文作者介紹:91金融創始人\CEO,中國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陳鑫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