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法人股市場依然紅紅火火,但火爆市場下隱藏的一些問題,已經引起有識之士的思考。
據悉,目前的法人股市場主要包括公開的拍賣會和買賣雙方接觸的協議轉讓。法人股不同于公眾股,不能在公開統一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也不同于以往的專為一些法人股提供交易平臺的STAQ和NET市場,因此法人股交易的透明度不高。
也正因如此,法人股拍賣會較容易被操控。有時投標人到了拍賣當天現場才被告知標的物的底價,時間緊迫,考慮的余地不大,顯得很被動。為了出手容易,拍賣會上的標的基本都“打包”成3—10萬股不等,東方明珠還創下5702股的單筆最少數額的拍賣紀錄。一場拍賣會上同一只法人股的總額一般不超過30萬股,全部買下也只需要幾十萬或最多幾百萬元。這就為一些投標人惡意操縱價格制造機會,因為要操縱一個拍賣會比動用幾個億甚至更多在流通股的二級市場上興風作浪容易多了。
很多二級市場的操盤手法也被搬到拍賣會上來,一些持有大批法人股的大戶通常會分拆出一小部分貨,自買自賣,人為哄抬價格,然后在較高的價位陸續出貨。因此某場拍賣會開始時冒出一個天價,之后一路下行,或者在接下來的拍賣會上同一標的物的起拍價會比上一次成交價低很多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某公司法人股就曾有過14多元的天價,但至今在9元附近橫盤,不排除曾有做莊的嫌疑。還有惡莊通過對倒等伎倆形成交投活躍的假象,達到操縱市場的目的。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拍賣行的廣告都出現一些新鮮的標的物,如基金公司發起人法人股,申請上主板的法人股,或創業板的自然人股,這類標的往往拍賣當天才有價格,而現場并沒有提供相關文件。有業內人士認為,有些標的物的名稱含有嚴重的誤導成分。因為能否上主板或創業板尚未有定數,因此不應該籠統以上市為招牌。
如今市場上還流行一種反復質押、空手套白狼的做法。一些公司將拍賣而來的法人股A拿到銀行申請質押貸款,再去購買法人股B,再抵押,下一步再到C,這樣反復操作,在行情看漲的時候,賣出C,再把B換出來,賣B,再賣A。這樣利用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可多做幾回交易,賺取幾倍的差價。專業人士指出,對于法人股質押貸款的問題,目前證監會和人民銀行都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這種做法顯然是打了個擦邊球。但這種做法明顯擾亂了金融秩序,放大了金融風險。(甘 玲)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