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深滬兩市共有645家上市公司先后實施過配股或增發,其中再融資額超過10億元的有49家公司,而其中超過1/5的公司融資額超過5億元,再融資“冠軍”的最高紀錄是先后從證券市場募集了44億元資金!
但資金的使用效益就遠沒有募集金額那么令人振奮。由于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周期較長、再融資資金的投資回報期還需假以時日,而一些已經產生效益的項目也沒有對實際投資回報率有詳盡的披露,因此,我們對再融資資金的投資回報率目前還難以做一個全面的統計。盡管如此,通過對募集資金金額在前30名的上市公司的統計發現,1996年以前,上市公司實施配股后,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一般都有穩步上升;而1996年以來,再融資金額雖然不斷提高,但在這30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在再融資后卻出現顯著下滑,有的甚至出現負值,如廈新電子、濟南輕騎等。不僅如此,30家中更有11家公司凈利潤大比例下降。這一事實表明近5年來上市公司再融資資金使用效益明顯比以前下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施再融資的公司中,曾經或現在戴上ST帽子的有59家,2000年底出現虧損的有55家。由此看來,相當部分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資金使用出現敗筆。
統計還發現,一些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有靠再融資的資金堆砌起來的跡象。不少公司融資一次凈利潤或其他財務指標就好看一些,但“富”不過3年。濟南輕騎就是一個典型。公司1996年實施過配股,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從1997年開始出現下滑的苗頭,到1999年再次配股時這兩項指標降幅驚人,2000年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凈利潤是負數,絕對值比1996年的正值還大;凈資產收益率從1999年0.66%跌至-10.3%。除了行業競爭激烈因素影響外,上市公司再融資投資失當從而加速企業業績滑坡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資金使用效益低下還體現在諸多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在申請配股或增發前,沒有或根本就不打算對項目進行充分的論證,一個可能只需投入1000萬元的項目,動輒募集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結果可想而知,哪有什么資金使用效益!或者是,多余的錢被大股東堂而皇之地挪作它用,而且還遲遲不予償還或支付任何費用!
有些項目正在或即將失去投資價值,如一些行業正面臨技術更新換代,或產品逐步被淘汰,但上市公司仍然理直氣壯地向證券市場要錢,并吹噓該項目前景如何如何好,結果募集資金仿佛投入了一個無底洞,壞攤子也越鋪越大,導致經營情況每況愈下。
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途徑來實現自身規模的快速擴張,這本無可厚非。但一些公司為了圈錢而圈錢,則是對投資者信任的濫用,也是對證券市場籌資功能的扭曲,低下的資金使用效益已到了非重視不可的程度。資金使用效益,應成為上市公司能否再融資的條件之一!度嗣袢請蠛M獍妗 (2001年07月28日第六版)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