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金融和經濟動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還處在可控范圍之內,但預計將會加深。世界銀行指出,2009年中國出口增長將會降低,盡管預計其市場份額會繼續上升。
基于目前對全球經濟走勢的預期,在發給本報的最新《中國經濟季報》中,世界銀行大幅下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測,預計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降至7.5%,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贏周刊記者 魏川
出口增長可能大幅下滑
2008年前十個月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大幅減緩。GDP從2007年第二季度的年同比增長12.6%降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9%,而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長的放慢更為顯著。10月份工業增加值年同比增長降至8.2%,為2001年以來首次低于10%。造成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內需減弱。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際金融動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算可控。自9月中旬以來國際金融動蕩進一步加強,演化為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去杠桿化的過程和風險厭惡的增強導致資本向新興市場的流動減緩,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發生反轉。這給很多國家的貨幣、利率、資本市場、外貿融資及實體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由于中國各大銀行對與次級貸款相關的資產涉入不深,而同時國家對資本流動進行控制,再加之由外部盈余所帶來的金融市場充足流動性和中央銀行大量外匯儲備,這都使得迄今為止,國際金融危機僅對中國金融體系造成了有限的直接影響。不過,中國的實體經濟已通過廣泛的對外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完全融入了世界經濟,因此不能逃脫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但直到最近中國的出口仍保持了相對良好的態勢。自2008年年中以來年同比實際增長13%,而2008年全球進口的增幅估計只有6%。這主要是由于歐洲市場及新興市場的需求還保持強勁,同時中國憑借其較強的競爭力擴大了自身的市場份額。
出口總體增長的背后隱藏著不同產業間的重大差異。在輕工產品(包括玩具和紡織品)出口增幅急劇下降的同時,有著更高附加值的機械設備類出口繼續快速增長,而電子類產品的出口態勢也保持良好。這種行業差異顯然會對某些區域造成較大影響,如傳統上輕工制造業聚集的珠三角地區(廣東)。
國際經濟動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進一步加深。8月份對歐盟的出口增長開始減弱。中國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是出口至新興市場國家(包括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第三季度對這些國家的出口以美元計年同比仍增長了32%。但隨著美國和歐洲經濟動蕩的加深,新興市場國家也將受到影響而需求減弱,中國的出口增長可能大幅下滑。采購經理人指數中出口訂單指標的近期變化表明了這一趨勢。
部分由于政府的緊縮政策,國內投資增長在2008年已經放緩,從而影響到了同期的總體經濟增長。自2007年秋以來中國收緊貨幣和其他政策以遏制通貨膨脹。但這也“冷卻”了經濟(特別是房地產部門)。在這一過程中,信貸配額發揮了關鍵作用。2008年的大部分時間,以CPI平減后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信貸的增速都大大低于實際經濟活動的增長。盡管2008年前十個月的投資依然保持了一定規模,但其實際增速遠遠低于2007年。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制造業的投資到目前為止仍保持較高增長。而一般的認為是因為出口前景不好,制造業投資應顯出疲軟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