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新一期《巴倫周刊》5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牛市來了》。去年《巴倫周刊》就預測道瓊斯指數將達到15000點,結合歷史數據和近期市場表現,本輪上漲才剛剛開始。
《巴倫周刊》也加入了唱多道瓊斯指數的大合唱,去年我們就預測會到15000點,然而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消除通貨膨脹因素,這個指數仍然低于2000年1月14日的歷史最高紀錄。
既然社保福利津貼緊盯CPI,為什么股市不掛鉤?——尤其很多人用股票收益作為退休金的補充。名義上道瓊斯指數在2000年1月14日收盤于11723點,但是考慮到此后CPI上漲了37%,調整通貨膨脹后,當年應報收16088點。上一次名義歷史最高點出現在2007年10月9日,按照2013年的價格水平計算則為15732點。
但諷刺的是,這卻是一個看漲指標。長期來看大盤總能夠跑贏通貨膨脹,尤其考慮股利再投資因素之后。從歷史經驗來看,現在仍滯后的股市可能意味著后市的表現超乎尋常。
然而長期到底是多久?過去五年回報率低于平均水平通常意味著今后兩年回報率高于平均水平。不管是名義還是實際情況,即便考慮股利再投資,過去五年市場的回報率都低于平均水平。
因此,道瓊斯指數今后兩年有80%的可能性保持穩定或是上漲,而有50%的可能性拉升到18500點。如果CPI上升幅度不超過兩位數,那么扣除物價因素后道瓊斯仍將創歷史新高。
1979年8月13日,《商業周刊》的一片著名封面文章赫然刊發了一條聳人聽聞的標題“股票已死”,而副標題則是“通貨膨脹正在摧毀股市”。當時的股市確實表現不好,而且還受到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率的困擾。
但和往常一樣,《商業周刊》的文章成為牛市開始的信號。 當時道瓊斯指數按名義價值計算是875點,按照今天的美元計算為2579點,市場不但起死回生,1979年購買股票的人還能獲得遠高于通貨膨脹率的收益。
2009年初股市再次瀕臨崩盤后,《巴倫周刊》開始用長期數據記錄對市場表現進行定期追蹤,我們使用的歷史數據是由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杰里米-西格爾整理的,他還是《股市風云話投資》一書的作者。
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包括股利再投資后,即便考慮通貨膨脹因素,股市5年、10年、20年和30年的回報率中值都顯著為正。這就是說如果有一段時間市場回報率低于平均水平,那么隨后必然有更長一段時間市場回報率高于平均水平,反之亦然。
統計學家稱之為股票收益的“均值回歸”趨勢,而《巴倫周刊》則稱為股市的橡皮筋效應:市場處于下降期時有反彈的趨勢,而市場處于上升期時也一樣。
現在市場的跌幅比09年3月要低,而市場反彈的越多,周期性指標作為牛市信號的可靠性就越差,一旦市場接近中值,橡皮筋就失效了。當然如果市場表現超過中值,橡皮筋效應就可以被用來預測熊市。
但是橡皮筋也可能在上升過程中反彈。2008年4月30日到2013年4月30日五年的回報率遠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仍可以作為牛市的信號。一些股票交易員可能會指出均值在這段時間開始時已大幅下跌,但這并不代表將出現熊市,因為這五年橫跨了09年初的恐怖波谷,所以這個效應仍可以用來預測股市的復蘇。
這種復蘇是真實的但卻低于平均水平。扣除物價因素,包括股利再投資后的五年期年回報率為3.83%,而五年期平均回報率為7.16%。而如果不扣除物價因素,包括股利再投資后的五年期年回報率為5.80%,而五年期平均回報率為9.41%。
這些數據來自杰里米-施瓦茨,他是紐約WisdomTree資產管理公司的研究主管,以前曾是西格爾的學生,而西格爾本人也和這家公司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據從1871年開始的142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他滾動計算了五年期的市場回報率,例如1871-75年,1872-76年,依此類推。運用同樣的辦法他還滾動計算了10年、20年和30年的回報率。為了簡化結果,全部計算以名義數據為基礎。應《巴倫周刊》的要求,施瓦茨還計算了兩年期的回報率用于短期預測。
他發現最近五年調賬通貨膨脹后的市場回報率為3.83%,在所有五年期實際回報率中處于最低的40%。而近兩年的名義回報率同隨后的55個兩年期數據相比,要高于其中的46個,前景一片光明。
所有55個兩年期數據的名義回報率中值為14.59%,而剩余兩年期數據的中值為6.66%。為了利用14.59%的道瓊斯指數,我們再減去2.39%的股利率,結果得到了12.2%的中位價回報率。以4月30號的14839.8為基準,為了實現12.2%的年回報率,今后兩年道瓊斯指數平均至少漲到18681.59點。
西格爾大膽做了短期預測。他認為市盈率將上升,而到年底道瓊斯指數應該在16000-17000這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