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上海市常態化核酸檢測點免費檢測服務延長至2023年1月7日
據上海發布消息,按照國家和本市疫情防控有關要求,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全市常態化核酸檢測點免費檢測服務,延長至2023年1月7日。各區要科學設置采樣點位,繼續為有需求的市民群眾做好核酸檢測服務。上述措施將根據疫情形勢和防控要求動態調整。
此前,上海曾多次延長常態化核酸檢測點免費檢測服務。根據國家衛健委12月26日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2023年1月8日起實施“乙類乙管”。
上海“重癥高峰已慢慢出現”,醫院呼吁分流就診讓出“生命通道”
上海多家三級醫院急診量猛增。
“隨著新冠感染者數量的增多,急診就診量已經翻了一倍,重癥高峰已經慢慢出現了,我們正在集中力量,確保重癥患者的救治。”12月29日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告訴記者。
與瑞金醫院一樣,面臨急診大考驗的還有上海多家三級醫療機構。在仁濟醫院,連日來120接診量逐日攀升,東院和南院兩個院區12月28日一天共接到269輛救護車,位居全市市級醫院前列。“其中,東院區急診就診量已達1500人次/天,南院區急診量也在1000人次/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門急診辦公室副主任莊旭透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前,前來三級醫療機構急診的患者群體中,仍存在少部分“非急診”需求的人群。對此,多家三級醫院發出呼吁:“非急診”患者可以通過普通門診或區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級診療”,為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讓出一條“生命通道”。
陳爾真透露,目前社區的診療能力和藥物儲備正在逐步提升。接下來,新冠抗病毒藥物供應也將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傾斜,其中包括國產、進口小分子治療藥物,在醫生的指導和評估下,滿足部分社區病人的診療需求。
瑞金醫院:急診就診量翻倍,“非急診”需求仍存在
“隨著新冠感染者數量的增多,重癥高峰已經慢慢出現了,急診壓力很大,人手很緊張。”陳爾真表示,該院這兩天來,發熱門診的就診量出現了下降趨勢,從以往的600人次/天已降至300人次/天,但急診的就診量出現明顯增長,較之前翻倍,達到了1500人次/天。
陳爾真坦言,當前,前來急診的新冠感染者占據80%,其中老年人比例又占了40%-50%,大部分是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因新冠感染后導致疾病加重,在65歲以上老人中有肺炎表現的占了一半左右,“在收治入院的病人中,主要包括有重癥化傾向的,以及出現低氧血癥、胸悶氣促的危急重癥患者等等,我們需要密切觀察他們的生命體征變化,第一時間采取救治的措施。”
“對于三級醫療機構而言,集中力量救治重癥患者,是當前的重中之重。”陳爾真發現,在該院急診中,也存在一些“非急診”需求的病人,如一些沒有基礎性疾病的年輕人在感染新冠后,出現了發燒、咽喉痛、輕微咳嗽等,但沒有一點胸悶、氣促的情況,跑來急診排了長隊,最終也沒有查出任何肺炎的表現。
陳爾真還提及,還有一部分病人存在就診誤區,“有人一咳嗽,就跑來急診,想要醫生幫忙開抗生素掛水。新冠感染是由于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的,盲目掛水并不能對病情起到緩解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專門跑來醫院配新冠抗病毒藥物,想為自己或家里的老人備點藥,陳爾真對此表示:“這也是沒有必要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這一藥物也需要規范使用,即使在三甲醫院,這一藥物也主要針對住院病人使用。在門診中,醫生也會根據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如肺炎滲出的情況來綜合判斷,嚴格把握用藥指針,抗病毒藥物絕對不能濫用。”
陳爾真同時呼吁,針對一些沒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如果僅僅存在發燒、肌肉酸痛、輕微咳嗽,沒有明顯的胸悶、氣促情況的,可以優先選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區級醫院就診。
“目前,社區的診療能力和藥物儲備正在逐步提升,如果不屬于高風險感染人群,僅存在一些普通感染癥狀的,區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也能滿足診療需求。如果癥狀相對嚴重的,社區醫生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進一步判斷,是否需要轉診到上一級醫療機構,這樣也是為了保證分類治療、合理就醫。”陳爾真進一步透露,接下來,新冠抗病毒藥物供應也將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傾斜,其中包括國產、進口小分子治療藥物,在醫生的指導和評估下,滿足部分社區病人的診療需求。
防疫新階段首個雙節將至
中國如何答好“人員流動”這道題?
在出臺二十條優化措施和“新十條”進一步優化措施后,中國決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跨區域人員流動迎來更多便利條件,民眾出行意愿加速提升,雙節期間客流總量或出現大幅增長。
以近期在網上流傳的“‘陽康’們涌向三亞”話題為例,相關報道稱,近來三亞酒店入住率明顯提升,一些酒店多次出現滿房情況。也有當地民宿老板表示,春節期間的房源已全部訂出。
在此背景下,如何使長期低負荷運行的交通運輸快速適應客流變化、暢通運轉,確保民眾安全順利出行,是雙節期間“人員流動”這道題的第一問。
另一方面,當前中國國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處于高位運行,多地預測疫情高峰即將到來。隨著感染者數量快速增加,一些地方正面臨巨大的醫療救治壓力。
12月29日下午接受媒體采訪時,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所有傳染病的流行,只要有人員流動,就會傳播擴散。人員流動得越頻繁、越快、距離越大,其傳播速度就越快,傳播就越頻繁。
如何避免大規模人員流動可能導致的疫情擴大等問題,是雙節期間“人員流動”這道題的第二問。
如何科學謹慎作答雙節期間“人員流動”這道題?中國多個層面已經開始動筆。
在官方層面,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部署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其中提出,適應客流變化做好運力供給,加強熱點區域、線路、時段的客運保障,優化運輸銜接和旅客換乘,強化道路疏堵保暢,減少旅客出行擁擠和聚集。
交通運輸部也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對乘客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不再實施測溫。12月29日發布的通知再度明確,自明年1月8日起,取消乘客出入客運場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測溫要求。
2023年春運將從1月7日開始,交通運輸領域自1月8日起實施相關優化調整措施。有觀點認為,這是在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為民眾雙節出游、返鄉提供便利的及時、務實之舉。
中國多地也在提前部署,利用當前這段“窗口期”,積極應對雙節期間人員流動可能帶來的疫情防控壓力。
吳尊友表示,中國的春運會有大量人員流動,疊加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風險,使疫情可能更加復雜。各地都在認真做好關于疫情信息的監測、分析、研判,最大限度削弱流行高峰帶來的影響,將疫情對工作、生活的影響降至最低。
對于普通民眾,力所能及之舉仍是保持個人防護措施。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期提示,元旦、春節返鄉途中乘坐飛機、火車、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時,要全程規范佩戴口罩,注意手衛生等個人防護。
張文宏談新冠易感人群防護:新春是個坎兒,居家監測有四個標準
新春將至,但新冠感染高峰期還未結束,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如何安穩過冬?
“對于脆弱人群,奧密克戎可能會‘咬人’,所以我們需要從癥狀、氧飽和度、體溫、脈搏四個方面對他們進行監測。”12月29日晚,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主辦的“科學防疫,健康為民”系列科普直播講座第一期——“科學應對新冠,健康過新年”上說道。
張文宏稱,劃定新冠感染低、中、高風險人群,有三個衡量標準:年齡、基礎疾病情況、疫苗接種情況。具體來說,年齡在80歲以上,基礎疾病穩定/不穩定,未全程接種疫苗人群;年齡在65~80歲之間,基礎疾病不穩定,無論是否全程接種疫苗;年齡<65歲,基礎疾病不穩定,未全程接種疫苗人群均屬于高風險重點人群。中風險次重點人群則是以下三種:年齡<65歲,基礎疾病不穩定,全程接種疫苗人群;年齡 65~80歲,基礎疾病穩定,未全程接種疫苗人群;年齡>80歲,無基礎疾病或基礎疾病穩定,全程接種疫苗人群。
即將到來的返鄉潮可能會對脆弱人群造成沖擊,脆弱人群如何做好居家監測?張文宏給了四個指標:癥狀、氧飽和度、體溫、脈搏。發熱、咽痛、咳嗽等均屬于普通癥狀,但是當脆弱易感人群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模糊、持久高熱的高危癥狀時,要及時就醫。
在氧飽和度方面,張文宏建議家中常備血氧儀,當氧飽和度持續低于95%時,要引起注意。張文宏也建議大家家中常備體溫計,易感人群最好早、晚各量一次體溫,同時,可通過智能手表或血氧儀及時監測脈搏。
對于開放節點,張文宏稱,現在放開符合全球疫情大趨勢。放開后會出現感染高峰,但目前疫情正在或已經從全球大暴發向地方性流行轉變。
對于易感人群的飲食護理,張文宏建議,要營養,但不能過量,尤其是對老人的飲食照料要像“寶寶”一樣。尤其要注意對優質高蛋白、奶及奶制品的補充,建議每日攝入量在150~200克,每日攝入奶及奶制品300克,蔬菜攝入量要大于250克,必需脂肪酸控制在25~30克。
張文宏表示,“對易感人群來說,接下來的元旦、春節是一個坎兒,需要重點保護。建議返鄉人員減少聚集性活動,與未感染的老人聚集要注意防護,春節是團圓的節日,注意防護,才能開心過年。”
張文宏解讀為何覺得白肺變多了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目前我國流行株仍是奧密克戎毒株。
奧密克戎致肺炎比例遠遠低于德爾塔和原始的毒株。但因感染人口基數大,出現白肺也就是重癥肺炎患者的數量也會有所增加。其他細菌性肺炎,也就是所有重癥肺炎都會引起白肺,這并不是奧密克戎的標志。
感染者增多是原始毒株回來了嗎?高危人群咋預防?——國家衛健委組織權威專家解答防疫熱點問題
近期有網民反映,隨著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重癥患者也在增加。原始毒株回來了嗎?出現“白肺”有沒有后遺癥?高危人群該如何預防?國家衛健委組織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于凱江、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馬曉春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
問:有網民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越來越多,很多人因為救治不及時,拖成了肺炎。怎么認識這個問題?
于凱江:國家在及時出臺優化措施時,同步進行了相關部署。落實分級診療工作,充分發揮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積極作用,對其職責和定位進行了明確。特別是三級醫院要重點收治高齡、患有基礎疾病等高風險人群,擴充發熱門診和急診,擴容重癥資源,尤其是重癥床位、醫療力量,重點滿足急危重癥患者的診療需求。
目前個別患者出現就醫晚的情況,為避免這一問題,建議出現感染癥狀要做好居家健康監測,如果出現連續三天以上高熱、呼吸困難等轉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診。
問:近日,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診療過程中發現了肺炎,甚至肺部CT呈現“白肺”現象。有網友認為,“白肺”與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或德爾塔毒株有關。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于凱江:目前我們監測到的新冠病毒主要是奧密克戎變異株亞分支BF.7和BA.5.2,沒有監測到早期原始毒株和德爾塔毒株。這與接種疫苗也沒有關系,目前的臨床結果和國內外文獻都顯示,接種疫苗后發生重癥的概率會顯著下降,不接種疫苗發生重癥的風險則會增加。
何英利:不僅僅是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多個病原體都可能引發肺部炎癥,加之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出現肺部感染的風險增高,并非所有的“白肺”都是新冠病毒導致的。
問:如果出現“白肺”,臨床上采取什么治療措施?預后如何?有無后遺癥?
于凱江:臨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種:一是給氧治療,包括有創機械通氣、無創通氣;二是俯臥位通氣;三是免疫調理、營養支持。這些方法都能幫助病人盡快恢復,多數預后良好。
馬曉春:從這三年的臨床觀察來看,無論是從肺功能還是從影像學的吸收上,多半患者恢復得都很好,肺部有明顯殘留損傷的情況極其少見。
問:此前,奧密克戎毒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以輕癥和無癥狀為主。現在一些老人因新冠病毒感染導致肺炎,甚至出現死亡。該如何解釋?
何英利:總體來講,目前醫院住院患者中,重癥患者數量較以前有所增多,主要是由于感染基數大所致。奧密克戎本身導致重癥的風險并沒有增大,但感染的患者基數增多,相應的重癥患者也成比例地增加。
馬曉春:一些高齡老人,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的老人,以及需要長期透析或腫瘤晚期患者,本身就是脆弱人群,感染之后會使病情加重。這部分人群應該是我們重點保護的人群。
問:有網友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屬于新冠高危人群,極易發展成為肺炎。該如何預防,萬一感染怎么治療?
于凱江: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在疫情流行期要更加注意個人防護,減少聚集,做好日常消殺,盡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健康監測要更加科學嚴謹。如有吸煙等不健康行為,要盡快戒煙,減少對呼吸道的不良影響。
馬曉春:高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持續高燒、氣短、呼吸困難,特別是血氧飽和度降低明顯、基礎病有所加重,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可能是損傷加重的征兆,要盡快到醫院救治。治療時可進行高流量吸氧、無創通氣,服用化痰平喘藥物,便于盡早康復。
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元旦春節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
民辦函〔2022〕9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2023年元旦春節將至,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疊加一些地方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等災害,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壓力增大。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保障元旦春節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全面落實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政策
各地要全面落實民政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民發〔2022〕83號)要求,規范完善低保準入條件,做好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按時足額發放各類救助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元旦春節期間提前發放救助金,或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對新審核確認的低保對象,要協調財政部門急事急辦,盡快發放低保金,滿足困難群眾過節需要。落實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鼓勵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低保對象務工就業,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全面落實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階段性調整價格補貼聯動機制 加大對困難群眾物價補貼力度的通知》(發改價格〔2022〕1340號)要求,階段性降低價格聯動機制啟動條件,擴大價格補貼發放范圍,密切關注、綜合研判節日期間物價波動情況,按規定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提高補貼標準,進一步降低機制啟動條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物價上漲影響。
二、進一步加大臨時救助力度
各地要強化急難社會救助,對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暫時性困難的群眾及時給予臨時救助,情況緊急的實施“先行救助”。全面落實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的政策規定,加大對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未參保失業人員及流動人口救助力度,適當提高疫情嚴重地區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下撥額度和審批額度。加強對感染重癥、危重癥困難群眾救助,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強化臨時救助等政策與受災人員救助政策有效銜接,切實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三、加強特困人員日常照料和健康服務
各地要全面落實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相關規定,督促照料服務人認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務協議,照顧好特困人員日常生活。對因疫因災導致照料服務人無法提供照料服務的,及時指定其他責任主體接續做好照料服務工作。加強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的走訪探視,及時了解掌握他們的健康和生活狀況,為其發放口罩、消毒液、健康包等防疫物資,積極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疫苗接種、健康咨詢、用藥指導、協助轉診等分類分級健康服務。指導村(居)民委員會配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藥品和抗原檢測試劑,出現發熱等癥狀后,協助指導開展抗原檢測或核酸檢測。對居家自我照護感染者,要協助提供健康指導、就醫購藥等必要服務;對重癥感染者,要依托村—鄉—縣重癥患者就醫轉介便捷渠道和市縣兩級轉診機制,協助做好轉運、救治工作,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四、扎實做好取暖救助工作
北方地區要加強取暖救助,加大對困難群眾取暖補助力度,鼓勵將取暖救助范圍由低保、特困人員等向低保邊緣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難家庭拓展。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困難群眾減免電費、暖氣費等取暖費用,采取發放取暖爐具、取暖煤和御寒取暖物資等多種方式,幫助困難群眾解決過冬困難。南方地區也要結合當地實際適當開展取暖救助,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五、提高社會救助服務時效
各地要充分發揮主動發現機制作用,全面了解轄區內困難群眾生活狀況,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數據比對分析,強化對低收入人口的監測預警,做到迅速響應、及時救助。加強各類救助資源統籌,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開展送溫暖等活動,為困難群眾提供針對性、個性化救助幫扶。進一步簡化優化社會救助審核確認程序,積極推行社會救助申請全流程網上辦理,鼓勵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保持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暢通,及時受理和回應困難群眾求助,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堅決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
六、切實強化組織領導
各地要充分認識做好元旦春節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樹牢底線思維,完善工作措施,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充分發揮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及時協調解決元旦春節期間困難群眾急難個案問題。結合疫情防控實際,靈活采取多種方式對困難群眾開展走訪慰問和關心關愛,把黨中央、國務院對困難群眾的關心關愛落實落細落到位,確保困難群眾度過溫暖祥和的節日。
民政部辦公廳?
2022年12月28日
(來源:綜合新華社、民政部網站、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上海發布)
責任編輯:馬婕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