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艷
來源:科技日報
【親歷者說】
十年間,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實現從4G同步到5G引領的歷史性跨越,給全球5G標準烙上“中國印”。
談及中國標準工作者十年如一日提升中國在全球移動通信標準化工作中的技術貢獻,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分外感慨:“對技術創新的追逐、對標準突破的執著,這一路的迎難而上和篳路藍縷,事非經過不知難。”
5G標準制定跌宕起伏
黃宇紅率領中國移動研究院標準化團隊參與了全球4G/5G標準制定的全過程。她回憶說,5G標準在技術上有著更多樣化的需求和挑戰,這使得中國移動研究院5G標準工作組常年在技術先進性與實現復雜度、通用化方案與個性化需求、后向兼容性與前向兼容性、性能與成本等各個維度之間反復權衡、艱難抉擇。
相比具體的技術方案抉擇,技術路線之爭為標準制定帶來的挑戰更為巨大。
黃宇紅介紹,5G標準研究啟動之初,業內在5G頻率和組網方式上產生了分歧,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運營商率先提出5G以中頻路線為主,美日韓部分運營商更傾向高頻路線;此外,如何組網也出現多個“選項”,種種分歧為5G標準制定帶來了不少困難。
為更快彌合分歧、凝聚共識,國際標準組織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史無前例地以每月一會的頻率加快了5G標準的制定進程。
信道編碼是每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化的關鍵,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中一直沒有中國方案。在5G第一版本的標準制定中,華為提出的Polar碼和歐美公司主導的LDPC碼成為兩個最具實力的信道編碼候選技術,同場競技。相比LDPC編碼歷經40多年的學術研究和應用,Polar碼初出茅廬,歐美公司對其的反對之聲不絕于耳。
黃宇紅指導團隊對這項技術進行獨立客觀評估,并結合形勢提出多編碼協同方案,通過多種渠道向其他國家的代表介紹Polar碼的技術優勢和建議的方案。在最后決策的3GPP標準化會議上,針對控制信道編碼技術方案的討論持續到了凌晨兩點。最終會議通過了Polar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機制這一決議。
全球5G標準制定中國力量不可或缺
5G時代,技術更加復雜,某些架構前所未有,想在5G標準中繼續擴大中國貢獻,挑戰重重。黃宇紅說:“國家相關部門有力組織,高效協同,在開放合作中,國內企業積極投入技術力量,在全球5G標準制定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5年,由中國移動牽頭的“下一代系統架構設計”(NexGen)立項,標志著5G系統架構討論在3GPP正式啟動,這是中國公司首次牽頭制定全球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網絡架構,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移動提出服務化新架構(SBA)后,歐美公司認為該架構變革大,多數持懷疑甚至反對態度。經過半年的拉鋸戰,服務化新架構贏得了全球運營商的支持。2017年,服務化新架構作為5G核心網唯一基礎架構,被確立為5G國際標準。
在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制定的舞臺上,擔任標準組織領導職務是對標準化工作的極大貢獻。十年來,中國在各類國際標準組織擔任的領導職務不斷突破攀升,已成為推進全球通信標準發展的重要力量。來自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中興通訊、大唐等運營商和企業的標準專家在3GPP多個工作組中擔任了重要職位,為全球5G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隨著5G標準制定工作的持續推進,中國的參與程度越來越深,中國通信行業已經從2G、3G標準制定過程中的“邊緣人”一躍成為5G標準制定的“領導者”之一。
黃宇紅說:“我們很自豪,中國企業在5G標準制定中的技術貢獻度超過50%,成為3GPP標準化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