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定焦One 蘇琦
2025年,去哪里能搞到錢?
剛剛過去的2024年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隨時在變,因為AI來了。AI被視為2015年之后,唯一能和移動互聯(lián)網相媲美的風口。
2025年,這一趨勢仍將繼續(xù)。投資人們判斷,Agent(智能體)或許會帶來AI原生應用的爆發(fā),而AI眼鏡、AI耳機等硬件如果能量產,也有望帶火一批AI應用,就好比智能手機量產之后,社交、本地生活APP迅速崛起一樣。
還有投資人將目光投向了具身智能,盡管關注具身智能是投資行業(yè)2024年下半年才達成的共識,技術范式也不夠成熟,但對于永遠樂觀的一級市場投資人來說,具身智能代表著機器人行業(yè)的希望。
除了AI軟硬件和前沿科技,離普通人更近的消費領域也有新機會。零食折扣、平價連鎖餐飲這些在2024年仍在融資的消費賽道,以及即時零售、產業(yè)帶白牌等2024年成長起來的“潛力股”,在2025年也將迎來細分機會。
不管你是創(chuàng)業(yè)者、投資人還是打工人,面對新的浪潮,都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2025年開年,「定焦One」與多位科技、消費領域的投資人進行交流,總結出了一些趨勢。大勢之中必有機會,希望我們都能搭上時代的快車,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未來。
AI機會點:原生應用和硬件量產
2025年剛一開年,不少投資人就喊出了“All in AI”的口號。
這個行業(yè)是很難預測其趨勢變化的,但大部分投資人的共識是,2025年,AI原生應用、AI硬件的場景細分化,是兩大機會。
軟件層面,2025年,大家都在期待出現(xiàn)強大的AI應用,背后是Agent帶來突破。簡單來說,大模型為Agent提供智力支持,使得Agent能夠進行決策。而Agent的自主性和決策能力為AI原生應用的開發(fā)提供了可能性。
到2024年9月,OpenAI公開AI大模型GPT-o1,與此前的GPT大模型相比有了技術范式的改變,更注重推理與多步復雜問題,強化學習和后訓練。
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向「定焦One」表示,GPT-o1這一技術范式如果成熟,能在不同的垂直領域里面數(shù)據(jù)跑通,中國的Agent業(yè)務就能在近兩年發(fā)展起來,從而帶來更多真正的AI應用。
王晟一直看好AI原生應用,但整個2024年,幾乎沒有看到原生的、高價值的、被大規(guī)模使用的AI應用出現(xiàn)。國內在AI搜索、AI教育、AI陪伴等賽道的玩家,主要是兩種模式,一種是在原有業(yè)務上通過AI賦能完成轉型,還有一種是原本做TO B大模型創(chuàng)業(yè),但是為了商業(yè)化考量而做了TO C的AI應用,比如Minimax做了TO C的陪伴聊天應用(星野和Glow)。
不過,大部分投資人樂觀地認為,2025年會迎來AI原生應用的井噴式發(fā)展。其中有科技行業(yè)投資人認為,上個階段AI解決的是效率問題和工具屬性,長期來看,AI在健康診斷尤其是精神健康診斷和療愈領域,存在一些新機會。
硬件層面,2024年雖然AI很火,但更多資源都聚攏到大模型的頭部企業(yè),到下半年,AI硬件才出現(xiàn)了一個大熱賽道——AI眼鏡。
這股風由Meta吹起,它與雷朋合作打造的智能眼鏡Ray-Ban Meta具備拍照、播放音頻、語音識別等功能,一上市就受到熱捧。有券商預測,其2024年的全球銷量約200萬臺。1月4日,外媒報道稱Meta將于今年推出第三代雷朋智能眼鏡,首度引入HUD顯示屏,變身為AR智能設備。
Meta眼鏡的成功,讓國內企業(yè)紛紛行動。據(jù)「定焦One」梳理,入局AI眼鏡的公司可以分為三類,包括互聯(lián)網大廠(百度、字節(jié)等)、消費電子企業(yè)(華為、小米、OPPO、TCL、魅族等)、AR類智能硬件科技公司(Rokid、閃極科技、影目科技等)。不過,由于技術所限,目前大多數(shù)AI眼鏡都處在“只發(fā)布不發(fā)售”狀態(tài)。
很多人預測,2025年將是中國市場的“AI眼鏡元年”。是否真的如此,王晟認為關鍵要看兩點,一是國內智能眼鏡整體出貨量要達到1000萬副,市場規(guī)模才能吸引更多資金端和創(chuàng)業(yè)者入場;二是智能眼鏡當下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去堆多少新功能,而是要讓用戶愿意一直佩戴,用戶使用時長解決了,AI眼鏡才有可能變成像手機一樣的新載體,有了新載體,應用就起來了。
研究機構wellsenn XR預測,從2025年開始,AI智能眼鏡將在傳統(tǒng)眼鏡銷量保持穩(wěn)定增長的大背景下快速滲透,2029年,AI智能眼鏡年銷量有望達到5500萬副,到2035年,有望達14億副。
在AI硬件這個領域,還有AI耳機、AI手機、AI錄音筆、AI PC等賽道,有投資人認為AI硬件的產品化應用在2025年會是一大趨勢,關鍵在于挖掘并滿足用戶的細分場景,并將產品做得足夠好用、足夠日常。
消費新趨勢:正餐快餐化和到店到家融合
2025年的線下消費仍是一大主流。有數(shù)據(jù)顯示,2024前三季度,電商滲透率觸頂,線下渠道表現(xiàn)優(yōu)于整體,線上線下的流量正被重新分配。
綜合投資人的觀點,線下消費最熱門的行業(yè)為零售和餐飲。
先來看線下零售,2024年,兩家零食折扣品牌鳴鳴很忙和萬辰集團突破萬店,瞬間帶火了這個賽道,三只松鼠也收購兩家零食折品牌入場。隨著零食折扣賽道跨入精細化運營的下半場,有投資人預測,2025年,這股零售折扣風還將繼續(xù),折扣渠道正在變成零售的主流渠道形式之一,而全品類折扣超市是2025年硬折扣賽道的新戰(zhàn)場。
2024年,零食有鳴和萬辰集團已經宣布進軍全品類折扣超市,行業(yè)龍頭之外,區(qū)域型的折扣超市也正在涌現(xiàn),用硬折扣的邏輯改造百貨品類,重塑百貨的流通效率。
線下零售另一條注定激烈的賽道是即時零售,2024年,美團、餓了么、抖音、京東都在發(fā)力即時零售。而作為品牌方,如何借助即時零售同時布局到店和到家兩個場景,如何將線上線下多渠道零售形式進行融合,是2025年的新命題。
再來看線下餐飲,堅果創(chuàng)投創(chuàng)始人、諸葛開店創(chuàng)始人展豪看好2025年這幾大餐飲趨勢:正餐快餐化、爆款集合化、審美高級風。
展豪2024年孵化了一個“鐵鍋燉大鵝”品牌,8個月開了19家店,定位就是超級性價比。傳統(tǒng)鐵鍋燉一般需要一個小時、4-6人桌為主,聚餐場景居多。這個品牌以兩人餐的小鍋為主,人均50元,15分鐘就能一鍋出,一天最多能翻10臺,覆蓋工作餐場景。“做到正餐之下,快餐之上。”
此外,現(xiàn)在不少經典餐飲品牌開始從爆品邏輯轉向爆款集合邏輯,提高消費者的進店頻次。比如喜家德水餃售賣鮮蔬鍋、麻辣拌和鹵肉飯,霸蠻牛肉粉售賣各式拌飯和小炒。“在這個轉變的過程當中,藏著餐飲行業(yè)2025年結構性調整的新機會”,展豪稱。
他還預測,有一類在裝修審美上做出差異化的餐飲店也會在2025年持續(xù)火爆。比如他投資過一家西餐廳,裝修比薩莉亞高級,主打西式快餐,人均五六十元,“帶家人或者請閨蜜去,不丟人,又便宜又好看還能吃飽,也算是一種口紅經濟。”
整個2024年,線下業(yè)態(tài)之所以火熱,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原因是,線下場景能很好地承載用戶體驗。
因此消費賽道投資人陳默默在2025年看好線下體驗型消費,尤其是重服務、重差異化,能和消費者深度溝通的方向,比如線下品牌自營店。
過往幾年很多消費品牌的成長主要是吃到了電商和短視頻、直播等線上渠道增長的紅利,但當渠道紅利逐步消失,就到了考驗品牌力的時候。她向「定焦One」解釋,線上渠道為消費者解決“購買”這個動作,線下才能承載銷售服務、綜合體驗等體現(xiàn)品牌力的環(huán)節(jié)。
她舉例,“港股國貨彩妝第一股”毛戈平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1%至4.93億元,這個品牌與其他重線上渠道的國貨美妝相比,以門店化妝服務和培訓體系著稱,做到了稀缺性和差異化,客單價也明顯高出很多。
線上消費也并非毫無機會,在大主播逐漸失去標桿意義的2025年,“白牌品牌化”有望成為電商行業(yè)的新趨勢。
過去兩年,很多平臺都在造風,從運動領域的騎行風、露營風,到服飾領域的巴恩風、多巴胺風,再到美妝護膚的“以油養(yǎng)膚”風等,火的都是品類而非品牌。陳默默表示,這種風潮更有利于供應鏈出身的產業(yè)帶白牌借勢做銷量,同時在線上渠道布局品牌化,這可能是2025年的一大機會點。
消費品出海在2025年也將延續(xù)前幾年的熱潮,只是品牌和廠商卷的將不再是品類和價格,而是本地化品牌運營,這一點與國內消費趨勢類似。
陳默默指出,之前沒有看到太多的品牌強調在海外市場做品牌的能力,更多強調的是供應鏈能力,也就是在當?shù)剡x一個合作商或在當?shù)亻_店,沒有真的去運營和調動當?shù)氐挠脩簦踔劣行┢放菩麄骱M馐袌龅奈锪细嗍菫榱俗尞a品在國內更好賣。
泡泡瑪特算是打了一個樣,在泰國成功打出品牌,直接提升了產品在國外銷量。
隨著2025年一眾奶茶、美妝和潮玩品牌發(fā)力海外市場,對于其本地化品牌能力的比拼也將開始,國貨出海也將進入新階段。
前沿科技暢想:巨身智能和量子計算
2025年年初,不少投資人將目光瞄準AI的同時,也集體喊出了“押注具身智能”的口號。
王晟告訴「定焦One」,自己和團隊其實從2022年底就判斷出機器人行業(yè)的未來一定是具身智能,但當時具身智能的技術范式還很初期。一直到2024年下半年,他才感覺到產業(yè)內達成了初步共識,開始看好且投資具身智能。
簡單來說,具身智能就是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它們感知、學習和與環(huán)境動態(tài)交互的能力。目前這個賽道有三派玩家,分別是高校教授派、大廠派、老牌機器人廠商。
有人調侃,具身智能公司都是視頻拍攝公司,可能拍100條就成功了1條,然后把它剪輯出來拼到一起給投資人看。而且目前階段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任務不夠泛化,比如訓練出了抓杯子的能力,一旦周邊環(huán)境出現(xiàn)細微變化,任務就失敗了。
2025年,投資人對具身智能的期待,一是能否把具身智能的數(shù)據(jù)量做起來,這需要加強訓練;二是技術范式上能否有新的突破,但結果非常不確定。王晟解釋,它不像ChatGPT發(fā)布之后,大模型怎么做有一條清晰的、有共識的路徑,而具身智能還在摸索中。
他指出,人形是機器人領域的最終形態(tài),而擁有具身智能的人形機器人相當于自動駕駛的L4級別。從這一點來看,“人形機器人是個漫長的賽道,目前還非常初期,不僅很難進入To C的商業(yè)領域,這兩年也很難看到智能機器人在產業(yè)中的智能應用。”
前紅杉資本投資人、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杜雨也認為,具身智能這頂皇冠上的明珠就是人形機器人,而具身智能的核心是要看它的集成性,2025年押注這個方向是對的,但產業(yè)整體任重道遠。
他看到,OpenAI在這個時間段發(fā)展起來,一大前提是移動互聯(lián)網階段大量人類的信息被數(shù)據(jù)化了,但還有還多東西沒有辦法被數(shù)據(jù)化,比如非遺、中醫(yī)、心理咨詢師的感知力等,而這正是李飛飛的空間智能大模型正在做的事情——讓AI能像人類一樣對視覺信息進行高級推理,讓AI有五感和世界觀,這對具身智能的發(fā)展也大有幫助。
同樣在前沿科技方向,杜雨還看好生物科學、量子計算等賽道的前景。
2024年12月,谷歌最新的量子計算芯片Willow問世,性能吊打超級計算機。杜雨判斷,量子計算未來在算力、算法、數(shù)據(jù)、芯片等領域都能被很好的運用,以前一些只存在于理論層面的AI算法也有可能被實現(xiàn)。到那時,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類似于ChatGPT這個級別的創(chuàng)新。
而在合成生物方面,他提到,馬上要進入合成生物學的2.0時代,上一個時代的合成生物學的產出聚焦于生物醫(yī)藥等健康領域,接下來更偏向于生物制造這個方向,運用在服飾、包裝等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的場景,這方面存在較大的投資和創(chuàng)業(yè)前景。
總結來說,前沿科技這個方向,有些技術范式還在早期但賽道已存在多年,2025年,資本普遍更看好其底層技術的突破和長期發(fā)展的想象空間。但這些賽道在商業(yè)化上尚未大規(guī)模落地,也繼續(xù)考驗著投資人的耐心。
不過,在這些領域創(chuàng)業(yè),難度實際上是更高的,不僅需要團隊具備高精尖技術能力,還需要有商業(yè)化的頭腦。杜雨表示,看下來,對那些純搞科技的公司越來越不感興趣。“前沿科技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不光要抓住技術的變化,還要抓住消費者的變化。”
結語
2024年,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都感受到了水溫的變化——世界是熱鬧的,大事件幾乎每天上演;但生意是殘酷的,很多紅利都在消失。大家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回歸主業(yè),力求穩(wěn)健。
在劇烈變化的當下,上述三大行業(yè)的機會點或許很快就會被“證偽”,也或許很長時間也得不到突破,但請讓我們再次相信商業(yè)的本質,相信“創(chuàng)新”才是永恒的壁壘。
面向全新的2025年,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關注重點,將聚焦到“確定性增長”和“靈活性突圍”。
確定性來自專業(yè)。展豪認為,消費者的需求在進一步分化,說明消費行業(yè)的業(yè)態(tài)更成熟。這更加考驗從業(yè)者的專業(yè)性,不僅要預判趨勢并據(jù)此進行調整,還要思考競爭對手會出什么牌。
靈活性來自生活。杜雨認為,不管技術如何發(fā)展,懂生活、懂人性的創(chuàng)業(yè)者,才能做出一家好公司。?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