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昨日發布后爆火,昨晚游戲同時在線人數更是突破了兩百萬,不少游戲博主都在第一時間直播自己的體驗過程。
就在大家熱火朝天地圍觀主播玩游戲的時候,竟然有一位熱門游戲主播“玩吐了”!對,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吐”了,以至于該主播不得不中斷直播,表示“吃完暈車藥之后再戰”,還一度沖上微博熱搜。
很多游戲玩家在體驗后,也出現了類似“暈游戲”的情況:
甚至有網友調侃道:“這游戲沉迷不了一點,完全生理性防沉迷!”
大家可能在生活中,聽說過不少暈車、暈船、暈飛機的人,但坐在電腦前打個游戲為什么也會暈呢?今天來具體聊聊。
玩游戲真的會暈到吐?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玩游戲,特別是玩 3D 類、 VR 類游戲,真的會暈,而且一點也不亞于暈車和暈船。要搞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先從熟悉的暈車說起。
暈動癥
我們平時所說的暈車、暈船、暈飛機,被稱作暈動癥(motion sickness),它的成因跟感官不匹配有關。
舉個例子,當人坐在行駛的汽車上的時候,人的身體跟車輛是相對靜止的,所以人眼看車內的物體并不能感覺到自己在運動。
但是我們耳朵中的前庭系統也能感受運動,并且在行駛的汽車上,前庭系統是可以感受到晃動和加速、減速的。
這樣一來,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和前庭系統收集到的信息不匹配,產生了沖突,導致人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電子暈動癥
早在上個世紀中期飛行模擬器誕生的時候,人們就發現,飛行員在使用飛行模擬器訓練的時候,就會出現暈模擬器的癥狀。
后來,隨著沉浸式的電子游戲和 VR 設備的出現,它們也引起了類似暈動癥的情況,后來人們給這樣的暈動癥起了個名字,叫電子暈動癥(Cyber sickness),或者叫虛擬現實暈動癥(Virtual reality sickness)。
玩 3D 游戲眩暈嘔吐,就屬于電子暈動癥了,它的形成也跟感覺不匹配有關,但情況與暈車、暈船略有不同。
在玩 3D 游戲的時候,眼睛看到的畫面來自電子屏幕,屏幕上的畫面在不斷移動,所以眼睛傳遞給大腦的信號是“我們正在運動”。但耳朵中的前庭系統捕捉到的信號是,我們的身體正坐在沙發里一動不動呢。
這時候,眼睛和前庭系統傳遞的信息又相互矛盾了,造成了感官不匹配,引起了和暈車、暈船一樣的癥狀。
所以,如果你的小伙伴在玩游戲時候玩著玩著吐了,并不是說游戲不好玩,他可能是有電子暈動癥。
電子暈動癥能否緩解?
如果你或者小伙伴有電子暈動癥,又想玩 3D 或者 VR 游戲,有沒有什么緩解辦法呢?這就要從影響電子暈動癥的因素說起了。
視野和沉浸感
玩游戲的時候,視野越大,玩家的沉浸感會更好,更容易把自己帶入帶“黑悟空”的角色中去。但這樣的沉浸感,反而會加劇電子暈動癥的癥狀。
在開頭提到的“主播玩游戲玩吐了”之后,也有熱心網友提醒主播把游戲的全頻模式改成窗口模式,這其實就是在縮小視野,這樣做確實是能夠起到一定效果的。
另外,你也可以坐得離屏幕遠一些,讓視野里融入一些房間里的物件,減少游戲畫面的占比,同時可以把房間里的燈打開,照亮周圍的環境。
總之就是減少自己的沉靜感,讓大腦意識到,自己并不是在跟 BOSS 對戰,而是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里。
另外,如果你有比較嚴重的電子暈動癥,在設置游戲畫面的時候,可以適當降低一些游戲的幀速率。雖然這可能會讓游戲畫面看起來不那么平滑流暢,但能讓自己不會那么快就感到頭暈惡心。不過這似乎也從側面印證了,《黑神話:悟空》的游戲畫面和沉浸感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視角
有研究發現,對于使用 VR 設備的游戲來說,玩家的視角也會影響電子暈動癥癥狀。
在玩游戲時候如果一直看著水平方向,眩暈感還相對好一些,但如果在玩游戲時候,有 3% 的時間低頭看自己的腳,那眩暈感會明顯加重。
所以,如果你有電子暈動癥,在玩 VR 類游戲的時候,盡量減少低頭向下看這樣的動作。
還有一項研究顯示,在模擬駕駛類的 VR 游戲中,使用“司機視角”和“乘客視角”引起的電子暈動癥嚴重程度也不一樣,司機的第一人稱視角帶來的癥狀更加嚴重。
照這么看,《黑神話:悟空》沒有使用 VR 設備,采用的視角也是第三人稱視角,這已經算是“暈動癥友好”了。
游戲時長
玩游戲的時間,會影響暈動癥的癥狀,時間越長,電子暈動癥的癥狀也會越嚴重。
這很好理解,就和暈車、暈船類似,在車上和船上待的時間越長越暈。所以在玩游戲的時候如果感到眩暈想吐了,就應當停下來休息一會了。
吃暈車藥,有用嗎?
除了前面的方法,吃暈車、暈船藥,也是可以緩解電子暈動癥癥狀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吃藥,建議在吃之前咨詢醫生。對于異丙嗪、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等一代抗組胺藥物,需要提前 30 分鐘到 2 小時吃,等暈了再吃,就已經晚了。
在最后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出現了電子暈動癥的癥狀,應該注意休息,而不是硬撐著吃暈車藥打游戲。畢竟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玩游戲還是為了娛樂放松嘛。
參考文獻
[1] Lin J J W, Duh H B L, Parker D E, et al. Effects of field of view on presence, enjoyment, memory, and simulator sickness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C]//Proceedings ieee virtual reality 2002. IEEE, 2002: 164-171.
[2] Kourtesis P, Collina S, Doumas L A A,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virtual reality neuroscience questionnaire: maximum duration of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sessions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pertinent adverse symptomatology[J].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9, 13: 417.
[3] Seay A F, Krum D M, Hodges L, et al. Simulator sickness and presence in a high field-of-view virtual environment[C]//CHI'02 extended abstract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2002: 784-785.
[4] Ruddle R A.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user interaction on levels of virtual environment sickness[C]//IEEE Virtual Reality 2004. IEEE, 2004: 141-285
策劃制作
作者丨田達瑋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唐芹?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研究員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策劃丨林林
責編丨林林
審校丨徐來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