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摩爾金融
與螞蟻集團、京東科技竭力想要擺脫信貸標簽不同,360數科的業務顯得十分純粹,愣是靠放貸搞出來了一個金融科技帝國。
11月14日,360數科(NASQ :QFIN)宣布將在港交所上市,并已經通過聆訊。
360數科創立于2016年,是中國大型互聯網信貸科技平臺,旗下產品有360借條、360小微貸、360分期等產品。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計為133家金融機構和2560萬用戶撮合了人民幣1.1275萬億元貸款。
雖然以上數據很亮眼,但為了詮釋360數科的強大,讀懂君選擇了兩個參考系,第一個是京東科技。
與360數科相比,京東科技的信貸業務布局更早且有京東集團精準的流量支持,但其業績卻早已被360數科趕超。
2019年,360數科營收達到92.2億元,而京東“白條+金條”的收入只有68.7億元,360數科實現首次反超,并于2020上半年進一步將優勢拉大,而到了2022上半年,360數科營收已經達到京東科技2020年上半年的80%以上。(注:因為360數科主要業務就是信貸,所以其全部營收可以粗略看做信貸業務的收入。)
另一個參考系是360。
2020年Q1,360數科營收首次超過360集團,同年Q2,360數科凈利潤超過360集團,此后二者差距逐漸拉開。
在業績上,孕育了360數科的360集團徹底成為“弟弟”——2022前三季度,360數科營收約為360集團的2倍;凈利潤方面360集團虧損近20億元,而360數科則盈利超過31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360數科的盈利潛力不止于此。
2022上半年,360數科各項撥備占收入的比例為39.4%,僅次于2020年,而在沒有疫情的2019年卻僅占收入的9.6%,在疫情相對平緩的2021年也僅占24.6%,一旦未來經濟復蘇,這些撥備會釋放出大量利潤。
相比于京東科技和360集團,360數科頗有玄幻小說中“一拳破萬法”的感覺——管它什么花里胡哨,一個信貸業務吊打一切。
但360數科的崛起是否可以看做是純粹的信貸勝利?讀懂君認為,信貸業務的勝利是結果和表現形式,而不是原因。
與螞蟻集團、京東科技相比,360數科不是一家天然具備放貸場景的公司,其曾經的倚靠360系軟件也僅僅是PC端的產物,流量與阿里巴巴、京東早已不在一個層次,那為何其能一路發展至此?科技自然是一個繞不開的答案。
信貸是360數科的前臺業務,但強大的科技能力則是信貸業務的后臺支撐——互聯網信貸業務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科技實力,甚至于是花錢做廣告。
“我們沒有想到360數科是一個技術這么強大的公司。”這是巨量引擎一位高管對360數科的評價,“2017年開始360數科就是在我們信貸行業最大的客戶。”
在該高管看來,企業想把錢花出去“得靠點本事的。”
信貸行業在廣告流量上的經營難度要大于所有行業,它要求獲取更精準的用戶,這個精準不光是指信用風險,比如路人甲在360數科借了1萬塊,1天后就提前還款了,并且再也沒有過借款行為,那在這個用戶身上,360數科一定是虧的,廣告費都賺不回來。
在信用風險上,也要光速做判斷,“用戶看到這個廣告一瞬間,我們要控制在100毫秒以內做出所有的業務流程。”
據了解,360數科2022年在字節體系內的獲客成本較去年有所降低,在“24%的利率上限”的強壓下,更低的獲客成本無疑是360數科增長的利器,準確的說,“利器”應該是更強大的科技能力。
然而,或許是緣于過去幾年互聯網金融曠日持久的嚴監管,科技實力強大的360數科卻如A股的銀行一般僅僅斬獲10倍以下的PE(截至發稿前為3.59),這讓其市值也只有20多億美元。
這正常嗎?
就如讀懂君在《助貸還能有什么大利空》中所言:
“曾經,以P2P、助貸、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為主角的互聯網信貸市場充斥著一些問題——數據、催收、砍頭息,這一切問題都可以看做是高利率的“并發癥”。
過去幾年里,監管一步步解決掉高利率的“并發癥”,將99%的玩家淘汰,最終以非正式的方式一錘定音——利率24%!
經過一年左右的整改、適應,助貸和消費金融公司都很痛苦,但頭部和腰部也都扛了下來,這也意味著,這個市場不會再有大利空了,觸底反彈不遠了。”
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Jefferies根據360數科強勁業績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為21.8美元,較現價有50%的上升空間。
中金公司也在本月行業報告中重申了對360數科的首推建議。中金認為,階段性整改落地以及行業相關催化將為頭部機構帶來估值的持續修復,而360數科作為業務量增長穩健、資產質量較好、運營效率較高、符合監管導向的頭部助貸機構,將迎來利好。
投行對360數科的態度,與此前讀懂君對這個行業的判斷,基本一致。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