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近剛好也投了一位出自電子科大的創始人。”得知華為最新一位“天才少年”來自電子科大,深圳一位硬科技VC朋友頗為觸動。
日前,電子科技大學披露,在2022年秋季校園招聘中,該校博士研究生寧博宇進入華為,入選無線產品線與光產品線的“天才少年”計劃,年薪百萬。這也是第二位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電子科大學生。
正如寧博宇所言,是母校的水土哺育了他的成長。坐落于“天府之國”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成立于1956年,簡稱“電子科大”、“成電”。自誕生之日起,這座巍巍學府便肩負改變我國無線電工業落后面貌的使命,被譽為“中國民族電子工業搖籃”,也是著名的“國防七子”之一。
也許在全國范圍內知名度不算高,但業內曾流傳一句話,“走在任何一個城市的科技園,都能夠遇到電子科大校友。”長石資本管理合伙人胡可早年畢業于電子科大,最近回了一趟成都,他印象深刻——深圳的一位領導曾講過,電子科技大學支撐了兩個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的城市,一個是深圳,一個是成都。
電子科大26歲博士
華為最新一位“天才少年”
明明可以靠顏值,寧博宇卻偏偏要靠才華。
電子科大官網透露,不同于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學霸,現年26歲的寧博宇自小就是一名文藝青年,更是具備一身“舞”藝——曾斬獲成都市悠悠球電視大賽冠軍、亞洲青少年藝術大賽金獎、新加坡國立大學街舞之夜冠軍獎等等。
與此同時,寧博宇還是一位運動健將。在成都四中讀書期間,寧博宇偶然發現了自己跳高的天賦并愛上了這項運動。苦苦鉆研的他,甚至將牛頓第二定律和抗利尿素原理運用到跳高中,一舉打破了成都四中塵封了24年的跳高記錄。來到電子科大后,寧博宇依舊熱愛運動,加入了學校的游泳隊和田徑隊,并收獲了電子科大男子跳高冠軍、男子蛙泳冠軍等獎項。
雖然寧博宇看上去很愛玩,但他的成績也很優異。四年的本科生活,他的總績點達到了3.93/4,并在大四時順利保研到通信抗干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師從陳智教授開展研究。
在學校“領軍人才計劃”的資助下,寧博宇在研一時就得到了赴牛津大學科研訓練的機會。對于這段經歷,他曾感慨道,“我借助成電的平臺得以出國進行科研交流,拓展眼界的同時也提升了對科研的理解。”此后,寧博宇做出了直接申請碩博連讀的決定,成為所在實驗室有史以來第一位碩士研究生一年級轉博的同學。
博士被錄取之后,寧博宇的研究方向也逐漸延伸到通信的多個領域,獲得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全額資助,赴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四年,他在通信領域頂級期刊/會議上共發表了21篇論文。
期間,寧博宇受邀赴華為成都研究所2012無線通信實驗室實習,幫助解決了諸多問題,也為之后的華為面試埋下了伏筆。在2022年的秋季校招中,寧博宇收到了華為兩個產品線的邀請。在經過了十幾輪的面試后,他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成功拿到了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百萬年薪Offer。
值得一提的是,寧博宇還是一位B站UP主,粉絲超過4萬,擁有累計600萬的播放量。而在他發布的最新動態中,也對自己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做出了回應,表示今年其實有很多人入選,只不過有的沒簽約,有的沒報道,“我想接地氣點,只想踏實工作。”
事實上,電子科大與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淵源頗深。同樣是B站知名UP主的“稚暉君”,本名彭志輝,2011年進入電子科大讀本科,并在2014年考上本校研究生。從電子科大碩士畢業后,彭志輝曾就職于 OPPO 研究院 AI 實驗室,后在2020年11月加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年薪高達201萬元。但他卻在去年12月底宣布了離職消息,表示自己接下來會開啟一段新的事業。
日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在一篇萬字長文中透露,進入華為公司,“天才少年”這個稱呼就沒有了,定位“天才少年”主要用于入職的定級定薪,強調“不拘一格選人才”,老、中、青相結合,在開放的環境中向前滾動。
他還表示,華為不能壟斷人才,員工想出去創業或到其他公司去,人盡其才,發揮他的價值,對國家都是有用的。“我們對人才機制也有反思,比如有些人進入公司以后,沒有很好發揮他的長處,就等于浪費他的青春。”
最隱秘校友圈
他們都來自電子科大
電子科大到底有多牛?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在1956年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并創建而成。
早在成立之初,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就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隨后在1961年被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 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行列,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走過悠悠六十余載,如今的電子科大坐擁清水河、沙河、九里堤、永寧四個校區,已成為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信息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成長為國內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
這里被譽為中國電子信息領域的夢之隊。官網介紹,電子科大現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所包括的6個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在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有4個學科獲評A類,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學科為A+,A+學科數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而在科技界和創投圈,電子科大人的身影也隨處可見。據電子科大校友會此前統計,國內IT界公司、企業、研究所等中層以上技術負責人和高層管理人員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畢業于電子科大。
當下火爆的動力電池賽道,就有一位電子科大校友——劉金成。出生在湖北沙洋縣的劉金成,1981年考入電子科大物理化學專業。本科畢業后,他先后任職于一家國營工廠和德賽能源科技,進入了電池制造行業。2001年,他成立了億緯鋰能的前身惠州晉達電子有限公司,深耕鋰電池。時至今日,億緯鋰能已位列全球動力電池企業前十。2021年,在電子科大65周年華誕之際,劉金成向母校慷慨捐贈2000萬元,成立了億緯鋰能教育基金。
被譽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之父”的王東升,也是一名電子科大校友。1995年,王東升畢業于電子科大經管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在此期間,他臨危受命,毅然接下了年虧損數千萬元的北京電子管廠,并與員工自籌資金進行股份制改造,創辦了京東方。在他的帶領下,京東方逐漸成長為全球顯示領域巨頭。王東升也不忘回饋母校,2017年9月,京東方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約共建了聯合創新研究院,成為校企合作的典范。
網易創始人丁磊,同樣來自電子科大。1989年,丁磊考入電子科大的微波通信系。他曾回憶,正是通過學校的圖書館,讓他極大地拓展了視野,而他大學四年“唯一的遺憾”,就是“借書卡不夠用”。也是因為看書,讓丁磊在大三時就接觸到了互聯網,為此他也經常去計算機系蹭課旁聽。“非常感激學校開明的辦學風氣,能夠給我足夠的平臺去求知。”丁磊曾感慨。
還有中芯國際原董事長周子學、華為原董事長孫亞芳、魅族創始人之一白永祥、極米科技創始人鐘波、貝塔斯曼中國總部CEO龍宇、長石資本管理合伙人胡可、國光電氣董事長張亞、振華風光半導體董事長張國榮……他們都是出身電子科大的學子。當然,這一份名單還很長很長。
城市因大學而盛
電子科大,創投江湖新軍團
今年以來,VC密集出差成都,而電子科大也頻頻出現在投資人口中。“新基金去年落地成都,為此專門招了兩位電子科大畢業的投資成員,希望能通過校友圈資源覆蓋當地科技創業者群體。”華南某投資人如是說。
去年12月,芯進電子宣布獲得近億元A+輪融資,由陽光電源、中芯聚源、成都高投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共同參與。這距離其超億元A輪融資僅過去半年時間,彼時是由中車資本領投、匯川技術、尚頎資本、君桐資本、基石資本、聚合資本、得彼投資跟投。外界可能不知道,芯進電子創始團隊陳忠志、彭卓、趙翔,同為電子科大2000級校友,分別就讀于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和電子工程學院。
今年1月底,成都考拉悠然科技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四川發展、蜀杉資本、策源資本共同完成。總部位于成都的考拉悠然,由歐洲科學院院士、ACM/IEEE Fellow申恒濤教授領銜20余位歸國博士于2017年底創立。而申恒濤教授同時正是電子科大計算機學院院長,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鵬城實驗室視覺智能首席科學家,國家及四川省特聘專家。
今年2月初,武漢誕生一個芯片獨角獸——芯擎科技宣布已完成總額近5億元的A+輪融資,估值超70億。本輪融資中泰達科投、海爾資本、浦銀國際、武漢創新投、桐曦資本參與投資;現有股東國盛資本、越秀產業基金和嘉御資本等也再次加注。而芯擎科技CEO汪凱,15歲時就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電子科大雷達偵查與干擾專業,此后歷任國內外芯片巨頭高管,并在2019年4月加入芯擎科技,出任CEO一職。
在近日舉辦的“2023中國(成都)產業基金生態大會”上,畢業于電子科大的胡可分享道,2020年至2022年,有10家電子科大校友企業上市,而成都一半的科創板企業也都是電子科大校友企業。“對于一個基金來說,我們要尋求成都機會,而來到成都多挖掘校友企業資源是很重要的方面。”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同樣與成都淵源頗深。他也在大會上透露,本科實習就是在成都的一家科研院所,成立中科創星后,也多次到成都來看項目。其中從2018年起,中科創星陸續投資了多家電子科大校友企業,包括頻苛微、空間矩陣等,并且目前還有項目正在交割。
米磊表示,他所接觸過的電子科大創業者的專業度都很高,在電子信息的細分方向上都有深厚的積累,做事也很扎實,都是很有硬科技精神的創業者。“我們也希望電子科大能有越來越多的項目出來創業,在電子信息等領域為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眾所周知,科技創新的源頭在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掌握大量“知識價值”的城市往往能在硬科技競爭中占盡先機。
早在2015年,成都高新區就與電子科技大學深入實施“一校一帶”行動計劃,參照“斯坦福+硅谷”發展模式,打造培育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四級業態,以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建設環電子科技大學知識經濟圈。
隨后在2017年9月29日,成都市“電子科大日”正式發布,這是成都市首個以大學命名的活動日。據了解,每年的“電子科大日”,成都市政府都將和電子科大共同舉辦發展峰會、高端論壇、投資促進、成果對接系列活動。
在米磊看來,電子科大等高校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氛圍,將有利于創新人才、創新思想和創新成果等要素的相互流動與促進,這對成都科技創新氛圍的營造和打造電子信息、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等產業集群都是非常有益的。
正所謂“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電子科大為國立學、創新求進,與成都休戚與共。如同斯坦福之于硅谷、麻省理工學院之于波士頓,電子科大也是成都騰飛背后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劉博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