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過了,華為的校招能在年底12月重啟么?
撰文 | 鄭思芳
編輯 | 龔 正
任正非的寒氣,正吹向今年參加華為2023屆秋招的大學生們。近日,有不少大學生面試者稱,華為暫緩了今年的校園秋招,多地有多個華為官方校招群被無預警解散,但沒有給出理由。
這讓不少苦等華為招聘結果許久的大學生們急了。對此,華為官方先是回應,暫緩2023屆秋招一事并不存在,華為還在鼓勵在校生去華為官網上投遞簡歷。同時近日又有不少學生稱,在群解散后,又接到了華為HR的保溫電話— “下周開獎”。正處于求職季的大學生們,正被華為校招亂象搞得暈頭轉向。
#01
等華為等到崩潰
“你面試的排名很靠前,我覺得有很大的希望,同學你再等一等。”
10月中旬的一天,吳雨又收到了華為HR打來的“保溫電話”。這個電話的目的,是讓她再等等,別急著和別的企業簽約。
但她已經對電話那頭、華為HR的“下周一定”這句話免疫。從8月初到國慶節前,她已經走完了華為的所有面試流程,就等一個應聘結果。
不過,華為公布的結果日期比往年遲了一個月不說,也沒任何人告知理由。
徹底擊碎其信任的,發生在11月16日。吳雨所在的華為官方招聘群,無預警突然解散,且沒有理由。
在此之前,曾有華為HR在群里說“華為所有部門暫緩招聘”,但還沒有引發大面積慌亂。直到這一次官方招聘QQ群被直接解散。QQ群里800多位大學生求職者瞬間連個驚訝的表情都還沒發出。
想起過去數個月,被華為HR各種“你儂我儂”,不停制造“自己很有希望”的經歷,吳雨五味雜陳。
而這一切遭遇,吳雨并非個例。
吳雨是一所985高校的碩士生,計算機專業背景, 明年6月畢業。鑒于目前的大環境,她早早地就開始做就業準備。
她與華為的招聘游戲,是從今年3月開始的。
那時,身邊的同學都開始找暑期實習,吳雨由于所在的課題組沒有外出實習的機會,本已不打算找實習的她,接到了來自華為HR的第一通電話。
“同學,考慮一下給我們投簡歷,我們部門需要你這樣的實習生。”
雖然吳雨不知道華為HR是怎么知道她電話號碼的,但她轉念一想,覺得也不意外。吳雨所在的學校,一直是華為招聘的目標院校。
考慮到華為的筆試、性格測試成績可以保留到秋招,吳雨投遞了該部門的實習簡歷。
吳雨是3月底參加的筆試,但性格測試掛了,去華為的實習計劃也就沒有再繼續推進下去。
時間到了8月。
企業的校招有“金九銀十”之說,關鍵時間點在9月、10月。不過吳雨感覺,現在各家都提前了一個月,變成了金八、銀九、銅十。
華為的提前批也從8月開始,同樣也是華為HR主動先聯系了她。吳雨也向該部門正式投遞了應聘簡歷。
由于此前已通過筆試,她只需要再做一次性格測試。這個也順利通過后,吳雨在9月下旬又接連通過了兩次面試。
十天后,又一次通過主管面試的她,終于進入到了華為官方的招聘QQ群,開始“泡池子”。
所謂“泡池子”,是指面試者在通過華為一系列面試后,進入到華為HR建立的官方招聘QQ群,等待HR審核通過,正式發放offer的過程。
▲ 圖|華為招聘業務流程
同學們也把這個最后過程稱之為“等開獎結果”,要么是收到華為offer,要么是被華為拒絕。
物競天擇,公平競爭,這一切都沒啥。但令吳雨這樣的求職者苦惱的是,流程早在十一國慶節前走完了,但今年的華為卻遲遲不開獎。
按照華為去年做法,開獎時間是在十月中下旬,而今年這一時間整整推遲了一個月都還沒有定下。
期間吳雨曾多次與對接的HR溝通,得到的回復從“預計節后(國慶放假后)出結果”,到“預計和去年一樣十月下旬出結果”,再到“下周開會應該會有消息”、“已經提交審批了等待結果”、“集團總的HC已經定了但還沒有發到下面的部門”。
然后,HR每回和她溝通時都還要加上一句——“下周一定”,這也一直在給吳雨創造期盼。
不管怎樣,當身邊的人知道吳雨通過了華為的面試無不羨慕她,尤其是長輩們得知以后,更加希望她能夠進入這家帶著榮譽光環的企業。
氣氛已經烘托到位,就等結果了。
眼看泡在池子里的人越來越多,吳雨也看到了更多和自己的情況類似者。有人在群里說,自己為了等華為拒絕了百度、美團等互聯網企業的offer,還有人拒絕了榮耀、中興等類似企業。
“華子,沒有你我怎么活啊。”
華子是大家對華為的愛稱,吳雨還了解到,泡在池子里的同學有比她泡更久的,但也沒等來華為的回音。
這一形勢在11月16日急轉直下。
隨著有人在社交平臺爆料“華為暫緩2023屆校園招聘”,多個官方校招群迅速遭到華為HR的解散,吳雨所在的群也沒有逃過一劫。
從“愛華信華等華”到信仰崩潰,只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而被當做“吹哨者”、最先透露暫緩招聘的HR,也沒有再出面做出相關回應。
▲ 圖|華為HR在社交群里回復,華為所有部門招聘暫緩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一位有著海外留學背景的同學在脈脈上向華為HR提出是否有暫緩招聘一事,得到的回復是“國內本碩審批暫緩,留學生沒有”。
此言一出,這在那些被同學們自行建立起來的QQ群里又再一次炸鍋。
池子里的人猜測,他們等的結果可能從許久前就不存在。還有人懷疑,國內大學生暫緩秋招,是為了給留學歸國者騰出位置。
“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是泡在池子里的同學對華為招聘部門作風的總結。還有的人抱怨說,“這種行為像渣男。”
▲ 圖|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華為招聘梗圖
#02
無人負責
11月18日,也就是“華為暫緩招聘”事件發酵后的第2天,我們打通了華為招聘熱線。
當問及是否存在暫緩招聘一事時,人工客服告知:“華為2023屆校園招聘正在進行中,暫時沒有收到您描述的暫緩招聘的情況,如果你有意向的話可以進行投遞,如果投遞了請您繼續耐心等待。”
不過在追問之下,人工客服似乎也早有應對的說辭:“如果你是在網上看到的消息,你可以找相關的平臺去反饋,但是我們的熱線暫時沒有接到這一通知。”
諷刺的是,多位親歷華為暫緩校招的大學生不約而同地表示,在官方招聘群解散數日后,華為HR又跟他們致電說“下周開獎”,還有的HR說“將在12月重啟秋招”。
“既然從不承認暫緩,又何來重啟,況且12月已經是冬季。”大家疑問滿滿。
現在,吳雨有點慶幸的是,在華為爆出暫緩秋招前的幾天,她決定自行提前結束與華為的招聘游戲,她簽下了一家開出的待遇條件種種都在華為之上的企業。
不過,就在簽下協議的瞬間,吳雨仍想的是,如果后面華為給她發出offer,她一定會為了華為毀了那一家企業的三方協議,因為華為是她心中的最優選。
為了進華為,也考慮到今年的就業形勢,吳雨說,之前沒有向面試官報過高的預期待遇,甚至自降等級。
往年以吳雨的學校、學歷和專業背景,本可以獲得華為14級以上的等級待遇。
華為實行級別制,本科入職華為一般為13級,工資水平在9000-13000元之間;碩士入職華為一般為14級,工資水平在13000-17000元之間。今年她不敢再往更高處想。
然而即便是這樣,吳雨也沒等來華為的回音,哪怕是為啥自己就不合格的原因。
吳雨慶幸她沒有為因為等待華為,讓手上的其他offer過期。現在,進華為已經從她的備選方案中直接剔除。
回顧過去數月,吳雨說,她不是不能容忍華為泡池子這種長期消耗人的制度,她只是覺得,審批過程不公開和透明,最傷同學們對華為的信任。
在這個過程中,吳雨還發現華為各個部門在招聘上有點各自為戰。為了保證自己部門的池子里能有足夠的“魚”,HR們會在各個平臺通過各種途徑拉人進面試。
一位不愿透露過多信息的華為在職員工也承認了這一點,“華為內部各個部門自己招自己的”。
這導致的結果是,招聘群動輒幾百上千人,華池變“華海”。再加上HR承諾的各種“下周一定”,吊足了許多求職者的胃口,卻也因不能兌現,而打亂了不少人的求職計劃。
一些同學就覺得,自己與華為之間存在著信息差,華為無疑處于優勢地位,而自己則會被華為招聘的各種信息迷惑。
更讓人詫異的是,有應聘者還反映,本來自己也不應該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華為HR此前在招聘時,也曾在群里說別家公司的不好,營造某種“暗示”。
比如,“有的企業入職即巔峰”、華為此前從比亞迪挖過人,“可挖的優秀的不多”。
▲ 圖|華為校招群截圖
與華為看上去正在緊縮的校招不同的是,比亞迪倒是釋放出了更積極的消息。
就在華為爆出暫緩秋招的消息后,華為校招交流群的群主把一則比亞迪的招聘信息發到了群里。
“今年比亞迪的校招HC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萬多個,包含原用于社招的1.5萬個名額。除此以外,比亞迪還將在明年春招期間補錄部分名額。”
上一秒還在罵“華子”的同學們開始后悔之前沒有簽下“迪子”。
此次華為暫緩招聘事件,讓比亞迪在大學生自建群里的地位肉眼可見地上升,有人就把簽約比亞迪的順位排到了第一,盡管這個機會已經被不少畢業生錯過,畢竟都被華為招聘耽誤了時間。
#03
沒了信任,寒氣也沒意義
據教育主管部門公布的信息,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
日前,教育主管部門也下發了相關文件,將實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眾所周知,現在不少企業發展因各種原因遇到了逆風。
據華為發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財報,2022年華為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4458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利潤率為6.1%。
而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為4558億元人民幣。即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減少了100億,利潤減少了275億,相當于下滑了50%。
背后的原因多樣,比如手機業務受美制裁影響很大,汽車業務華為投入巨大,尚未出結果。
華為為此也做了諸多努力,發力鴻蒙系統,開創智能汽車、電視、手表等產品線。
▲ 圖|華為
不少同學表示,即便如此仍然看好華為的未來發展前景。
只是華為在此次秋招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不專業亂象,無疑讓人對華為作為全球級企業的管理水平產生疑問,最后消弭的是對華為的信任。
現在,已經拿到offer的吳雨已經不關心華為到底寒不寒氣了。
在此次招聘過程中,她感覺華為各個部門的技術人員,輪番都在給她打電話,一度都在給她吹暖氣。
2012實驗室強調自己是預研部門,預算不設上限;運營商強調自己是盈利部門;就連她感覺寒氣最重的終端部門也在強調沒有裁自有員工。
吳雨沒有全信這些說辭。
因為打聽到內部消息的同學告訴她的是另一番景象。有些部門把od(Outsourcing Dispatch,指外包或者勞務派遣)全裁了,還出現了自有員工不續約的情況。
求職者與企業之間的信息鴻溝,有時無意間會把求職者變成被玩弄的對象。當沒了信任,連一起抵抗寒氣的人恐怕也會失去。
* 應受訪者要求,吳雨為化名
- END-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