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骨質疏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補鈣,很多人平時也比較注意要補鈣預防骨質疏松了。
鈣對于預防骨質疏松確實有益,不過,很多卻忽略了家里的一個烹調習慣也會讓全家人骨質疏松——炒菜喜歡多放鹽!
我國居民鹽的攝入量大約是健康推薦量的 2 倍。高鹽攝入會增加鈣的流失,增加骨質疏松風險。
骨質疏松有多大危害?
骨質疏松癥,說直白點就是“骨頭變松”了。
我們的骨頭外面是一層堅硬的殼,包裹著里面的骨小梁(一種海綿狀的骨組織)。健康骨骼的內部結構類似海綿,除了支持身體和保護重要器官之外,骨頭還儲存鈣等礦物質。在骨頭的代謝過程中,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骨組織被溶解吸收,又有相當數量的骨組織生成,兩者的平衡維持骨的穩定。一旦骨頭的生成小于其溶解吸收,骨頭組織就會慢慢變細、變稀甚至斷裂,造成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是一種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中老年女性骨質疏松問題尤為嚴重。
中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 50 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 19.2% ;65 歲以上人群達到 32.0% ,其中男性為 10.7% ,女性高達 51.6%?[1]。更嚴峻的是,國人的骨骼健康水平也令人堪憂,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調查發現,我國低骨量人群龐大,是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我國 40~49 歲人群低骨量率達到 32.9%,其中男性為 34.4% ,女性為 31.4% 。
骨質流失通常悄悄地發生,沒有明顯癥狀;但隨著骨質疏松的加重,會有背部疼痛,駝背,變矮等癥狀,還很容易發生跌倒、骨折,骨質疏松導致的跌倒和骨折,對老年人來說是個很致命的問題。
其中,股骨骨折尤其危險,大約 20% 的患者在確診后一年內死亡。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去世也與一次意外跌倒有關。
高鹽增加骨質疏松風險!
鹽除了提供咸味,還是負責調和味道的最佳主角。它能消除苦味、弱化酸味、提升甜味,可以通過豐富食品的香氣來帶動飲食的整體風味,所以美食里總少不了鹽,不少人也習慣在炒菜時多放兩勺鹽。
不過,鹽吃多了要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在排出的同時還會把一部分的鈣給帶出來,有增加骨量丟失的風險。
腎臟每排出 2300 毫克鈉(相當于 6 克鹽),同時就會損失 40~60 毫克的鈣。攝入過量的鹽意味著會帶走更多的鈣。如果需要排出的鈉太多,鈣又不夠用了,就只能從骨骼中“搶”。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鈣流失,就會增加骨質疏松風險。有不少研究顯示,鈉鹽的攝入與髖部或椎體骨密度降低相關。
現實情況是,我國居民鈣的攝入量就存在很大不足(人均約 330 毫克/天, 90% 以上的人都不足),如果鹽再吃得多了,對骨質疏松只會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目前我國關于骨質疏松的健康建議都建議,骨質疏松癥患者低鹽飲食,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 6 g,老年人不超過 5 g。
我們吃了多少鹽?
都說中國是美食大國,有很多各種各樣美味的“下飯菜”,這些美食里都少不了鹽的功勞。
過去40年期間,中國各年齡段人群的食鹽攝入量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大約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5克)的兩倍。
2012 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每人每天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 10.5 g。
2016 年的評估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是9.2克,最多的地方是河南,其次北京、遼寧、陜西并列。
2019年,《柳葉刀》發布了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分析,結果顯示,中國因飲食問題引發的死亡率在全球處于第二檔,其中一個原因是鹽吃太多了。
隨著國民營養計劃、健康中國行動的推進,我們開始了“三減”行動,減鹽是其中一項。到了2020年已經有了一些效果。《中國居民營養與慢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食鹽攝入量達9.3克/天。
然而,健康中國行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等都推薦我們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
總的來說,我們吃的鹽確實偏高,大約是健康推薦量的兩倍,少吃鹽依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如何少吃鹽?
中國居民鈉攝入約 80% 來自家庭廚房,包括烹飪時放入的鹽、調味品以及咸菜。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鹽的攝入呢?建議從幾個方面做起:
1.用限鹽罐或限鹽勺。日常做飯菜時可以使用限鹽罐和限鹽勺來提示自己用了多少鹽,限鹽勺有2g、3g的,這樣就能更精準地控制自己的用鹽量。
2.巧用烹飪技巧減少用鹽。平時烹調食物時不用或者少用鹽、醬油或魚露等含鹽的調味料,等到食物快出鍋再加鹽調味,這樣吃起來會有咸的味道。
3.利用食物本身味道來豐富口味。一些食物天然的味道也能讓菜肴的口味變得更好,做某些菜時可以放醋,檸檬汁,或者辣椒來替代鹽的咸味,既滿足口味需要,也能減少鹽攝入。
4.限制咸味零食和快餐,當心隱形鹽。很多兒童/成人零食,快餐都含鈉量都很高,比如薯片,一些漢堡包和披薩。此外,豆瓣醬、辣醬、榨菜、酸泡菜、醬黃瓜、黃醬、大醬、腐乳、咸鴨蛋等食物中的隱形鹽也不容忽視,盡量避免少吃或者不吃。
5.看營養標簽,選擇含鈉較低的食品。購買包裝食品時,注意看營養標簽,主要看鈉的含量,優先選擇鈉含量低的食品。
6.購買食鹽時,可選擇低鈉鹽。普通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低鈉鹽含有70%左右的氯化鈉和 30% 左右的氯化鉀,如果你選擇攝入等同重量的低鈉鹽的話,無形中你就減少了30%左右的鈉離子攝入。至于市場上什么竹鹽、雪花鹽等一些高端鹽,它們可都是鹽,多吃沒有什么好處。
7.不咸≠不含鹽。比如,話梅、番茄醬、面包、夾心餅干等食品,吃起來感覺好像不咸,但是也有不少“隱藏鈉”,相當于過多攝入了“鹽”,也要注意少吃。
責任編輯:建嘉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