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大型運動賽事整出的科技與狠活,真是越來越酷炫了。
就說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踏浪而來的數字火炬手,不僅驚艷了國內觀眾,還一把火到了國外,讓國際友人直呼“難以置信”。
冰淇淋販賣車,也升級為自動駕駛的那一種,直接成了亞運村最新網紅打卡點。
再加上什么機器人鋼琴師啊,自動滅蚊機器人啊……難怪法新社評價說:這屆亞運會被機器人接管了。
可以說,杭州亞運會,那真是肉眼可見科技感滿滿。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看得見的科技時尚背后,看不見的“黑科技”,更是早已深入到了杭州亞運會的每一根毛細血管。
甚至對于杭州市民來說,這些讓老外驚呆的黑科技,不過是尋常巷陌的日常。
看不見的黑科技,亞奧理事會主席都說好
從前方“劇透”的各種消息來看,這屆亞運會給大伙兒帶來最多的科技震撼,依舊是便 利二字。
無論是觀眾、運動員還是工作人員,都能無形之中感受到被某種看不見的技術“支配”的快感。
先來看看觀眾們的視角。
說個最簡單的,大部分人都是用電子票進場的,一個二維碼背后打通了云端的各種數據,方便又安全。
從開幕式當天開始,就有現場觀眾表示,無論是到場還是離場都超快,而且實時分享賽事消息還要更快。
以“到場”這事兒為例,亞運會總有大大小小不少場館,如果方向感不好的話,很可能會迷路、導致錯過精彩比賽細節。
但現在只需要通過“智能亞運一站通”小程序,打開攝像頭,屏幕就能自動用AR帶你進場。
不僅跨樓層無縫切換,一眼就能看懂要去哪里、室內還是室外:
最重要的是,秩序井然,毫不擁擠——以開幕式為例,結束40分鐘之后,場館就已經空無一人了。
要知道,開幕式現場坐滿了人,光觀眾就有3.2萬名、現場總人數更是達到8萬人,場館進出入口卻十分有限。
然而當天不僅沒有1名觀眾遲到,而且結束后還能快速“離場”。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原來,這和場館的神奇信號小燈有關。它就像某種道路交通紅綠燈一樣,指揮大伙兒“紅燈停、綠燈行”,依托于云端的“智慧大腦”統一調度,簡直仿佛在現場“長了第三只眼”。
不止是進出場,就連看完比賽后的分享也超快,完全不用擔心網速過慢導致“曬不出朋友圈”。
畢竟之前的經驗是人群太擠會導致信號不好,然而在人數眾多的亞運會現場,卻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據說是用上了5.5G網絡。
至于線上觀看的話,就更能體會到超快超清晰的云上直播了。
通過阿里云的云轉播技術,不僅直播過程超清晰,能傳輸最大60路高清和超高清信號,總計預計超5000小時時長;
實時比賽結果,更是只需5~6秒鐘就能發送到每個人的手機上,實時更新排行榜單。
單純就作為一名觀眾而言,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看比賽,這體驗感都直接拉滿了有木有!
還不只是觀眾,運動員視角下的亞運會,又是另一番數字風景。
例如讓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拉賈·蘭迪爾·辛格都點贊的電子身份注冊卡,就又是個科技感拉滿的小細節。
相比我們已經見慣不驚的電子身份證,歪果友仁對于這個“手機軟件”,直接給出一個大寫的贊。
之前的亞運會,都是實體身份注冊卡,要是沒帶、沒寄過來或是丟了都很麻煩,甚至可能導致無法參賽。
如今,所有信息都在云端匯集,真正讓數字亞運照進現實。有了這張電子身份注冊卡,不僅運動員所有的身份信息都被記錄其中,參賽時手機一刷就能進場;
甚至移動到另一個場館時,還能省去安檢、掃描參賽卡的流程,完全不需要擔心驗證身份導致比賽“遲到”的問題。
期間要是有急事回國幾趟,也只需要帶上電子身份注冊卡和有效護照就能無縫出入境。
不僅是進進出出方便,就連整個亞運村都被一個看不見的隱形大腦管理得井井有條。
有運動員感慨,預約健身房、推拿館,食堂人流多少,今天有啥菜,只需要打開手機就全都能知道。
原來,由于今年住在亞運村的人數眾多,光是運動員就達到2萬人,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又有1萬多人,運營起來非常麻煩。
索性全部“集中到一起”,搞定一切煩惱——
運動員只需要打開一個名叫“杭州亞運行”的參賽人員內部APP,依靠這個跑在云上的系統,除了查天氣、問交通、看成績,還能直接在里面一鍵報修、甚至實時找翻譯。
運動員這邊剛提交完,工作人員那邊立刻就有響應,相比線下喊人效率高多了。
而從工作人員視角來看,關于亞運會上各種工作的分配,也是井然有序。
例如支持漢英日泰等13種語言實時翻譯的“亞運釘”,就能將不同國家總計約10萬名賽事工作人員連接起來,提供統籌服務。
以往要靠大量電話或分散在各個平臺進行的會議預定、跨國溝通,如今只需要依靠這個平臺,就能和不同的工作人員發送消息,單日線上會議預約達到500個,消息發送量最多超過32萬條。
不僅如此,這屆亞運會還解決了大型賽事最普遍的一個麻煩——找停車位!
無論車位再多,之前看比賽的時候還是總找不到心儀的停車地點。
要么離想去的場館巨遠、要么離電梯巨遠、要么找不到自己的車,開個車過來看比賽,走路時間好像比開車還長……
現在,高德地圖已經能搞定這個問題。不僅導航快捷,一鍵就能導航到12個場館的不同出入口,還能查看蕭山機場交通中心停車庫的所有車位空閑和占用狀態。
不僅到達現場后,能直接通過接入亞運專用車道,用語音播報或地圖指引,準確幫忙找到想要的停車位;
停車完畢后,還能順手記錄一下車位信息,不用擔心找車問題。
那么,這一系列技術究竟是怎么實現的呢?
首屆云上亞運
能夠在這樣的大型賽事中,兼顧方方面面,亞運會的技術關鍵詞歸納為兩個字:上云。
不瞞各位,這是19屆亞運會以來首屆云上亞運,并成為首屆云上轉播的亞運會。
具體主要體現在杭州亞運會實現了核心系統100%上云——這一點上,阿里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要弄清背后的運轉機制,先來弄清核心系統是什么。
簡而言之,它是杭州亞運會的關竅所在,可以稱為賽事的神經中樞,主要包含三大系統:
賽事管理系統
賽事成績系統
賽事支持系統
這三大系統組成的核心系統服務了亞運會的每一個角落。
從空間上來說,核心系統覆蓋54個競賽場館及主媒體中心、亞運村、ITCC等非競賽場館,服務對象包含來自40多個國家地區共超過10萬注冊用戶。
從功能上來看,核心系統涵蓋的應用總計數十款,既有競賽報名、比賽成績、賽程安排這些與亞運會比賽密切相關的應用,還有賽事保障類,如注冊、交通管理、住宿、醫療等。
而核心系統落地和運行,秘訣就是阿里云。
展開來說,就是由阿里云支撐,采用云計算替代傳統數據中心,打造亞運會算力基礎設施,如此就能從底層支持賽事系統群,繼而向上支撐云上轉播、亞運釘等多種智能應用,更依托云平臺的AI能力,在各式各樣的智能應用中,實現自然語言處理、語音交互等智能景應用。
阿里云提供的數字化底座,實際上也有你我的一份功勞:
以阿里云自研核心云網絡技術為例,這套系統具有“超大規?!薄俺咝阅堋薄俺瑥姀椥浴钡奶攸c,能夠將雙11阿里應對暴增訪問量的經驗,1比1復刻到亞運賽事的各種流量突發情況中,確保系統平穩運行和高速穩定訪問。
看看吧,沒有一個手是白“剁”的,現在都在云端給亞運健兒加油呢!
正是基于如此強勁的中國底層云技術,各種智能應用才能如絲般順滑地跑起來,舉個亞運釘的例子——
它是杭州亞組委和釘釘聯合打造的大型體育賽事一體化智能辦賽平臺,面向十萬賽事工作人員。用戶數量雖然龐大,但2019年上線以來,運行非常絲滑。
更重要的是,大伙兒通過亞運釘感受到的智能化最為直接。
首先是對日語、阿拉伯語、德語等20余種語言實現翻譯。
注意,是實時哦,語言真正不再是障礙。
更進一步地,與當下最熱門的AIGC結合,亞運釘的應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利用斜杠“/”,寫宣傳公文、記會議摘要;提供AI助手“問答機器人”,一經辦賽人員提問并@,就能根據知識庫內容智能問答,方便隨時加入的協作者快速了解事項進展和背景知識,參與活動籌備活動。
目前的數據統計,亞運釘已集成293個應用;截至上個月,月消息量突破450萬條,單日消息峰值超過32萬條,單日線上會議峰值近500場,足見其支撐力。
目前,在阿里云的底座支持下,像亞云釘這樣的應用服務已經和賽事、成績、支持三大系統全面云上打通。
中國云計算創造歷史
其實,云計算與大型綜合賽事的緣分,在這屆亞運會之前就已經締結:
依托于阿里云,2020東京奧運會首次采用云上轉播,2022北京冬奧會核心系統實現上云,首次讓全球觀眾通過云轉播看到冬奧運動員的精彩表現。
事實上,大型綜合賽事上云,解決了建設傳統數據中心的成本高、不夠靈活等問題,可根據需求擴容,運維起來也更方便、更高效,賽事結束即可釋放云資源。
經過北京冬奧、東京奧運的洗禮淬煉,支撐大型體育賽事的中國云技術也不斷迭代升級。
杭州亞運的云上系統更深度采用了阿里云的云原生技術架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共享和流通,為杭州亞運提供了更扎實的云底座。
基于這朵更強勁的云,各種辦賽、參賽、觀賽的智能應用才能各顯神通,盡情展現科技魅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奧運會、亞運會這樣備受關注的大型賽事,本身就是高精尖科技比拼亮相的另一個競技舞臺。
除了人類身體極限的突破往往在毫厘之間,需要最前沿技術來精準捕捉細節這一重因素之外,對于正在經歷全面數字化轉型的現代社會來說,參與人數眾多、涉及流程復雜的大型賽事,也正是檢驗數字科技效果的絕佳“試驗場”。
這也就是為什么,透過杭州亞運會這扇窗口,人們所關注的不僅僅是賽事的精彩,也會有這樣的感慨:
China can really make things happen.
難怪國際奧委會CITO艾拉里奧·孔納會說:杭州亞運會用云計算創造歷史!
如果說,在過去,對于“奧運遺產”、“亞運遺產”,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基建給當地居民帶來的長期收益,那么現在,技術的“小試牛刀”,運動盛會的數字資產,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中國云技術方案,正在成為新的關注焦點。
甚至,這種技術“樣板間”的示范效應,以及實操驗證后更多前沿科技的進一步落地,還將讓奧運、亞運的影響力輻射到更大范圍,為世界留下來自中國的云計算高標準。
責任編輯:隨心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