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國家文物局、海南省、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在海南三亞舉辦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我國首次在深海發現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遺址,文物數量巨大,保存相對完好,年代為明代弘治—正德年間,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
?
一號沉船遺址點
據悉,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在我國南海海域執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科學考察和深潛作業時,于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大型海底沉船遺址,并及時通報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
?
一號沉船遺址點
兩處沉船分別被命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二號沉船。其中,一號沉船遺物以瓷器為主,推測文物數量超過10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利用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潛載測深側掃聲吶獲取了沉船區域水下全局分布圖,為快速厘清文物分布范圍、測繪基點選址及文物保護方案制定提供了關鍵數據圖像支撐。
?
二號沉船遺址點
二號沉船遺物以大量原木為主,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時代約為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兩處沉船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這一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對中國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貿易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
?
一號沉船遺址點
據悉,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領域,也是我國水下考古的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深海考古迅速起步,取得了重大進展。2018年4月、2022年8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單位先后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實施兩次深海考古調查,發現若干沉船和遺物點。
?
二號沉船遺址點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科學部副主任陳傳緒介紹,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等自主部署研發的船載多波束系統、應急救援打撈作業工具、水下無人探測平臺等系列技術和裝備,為深海文物水下發現打撈奠定了堅實基礎。接下來,將利用“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和“奮斗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以及“獅子魚一號”無人遙控潛水器等載人無人平臺裝備,在沉船區開展多類型的探測、取樣和文物提取工作。針對文物現場觀察和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將利用載人無人潛水器,配合使用新型力反饋柔性機械手、潛載吹沙清理裝置等,對海底文物進行無損的保護性提取,對被沉積物覆蓋的關鍵文物進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學家進行原位觀測。同時搭載4K、8K攝像,對水下文物現場進行高清拍攝。
?
“深海勇士”號開展下潛前的布放作業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將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用一年左右時間,分三個階段實施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工作。其中第一階段將從5月20日持續至6月上旬,使用載人潛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圍,對沉船遺址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資料采集和考古記錄工作,適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標本,以及海底底質等科學檢測樣本;第二階段、第三階段計劃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實施。考古調查工作結束后,將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所有圖片均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提供)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