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遠川研究所
隨著電商平臺雙十一戰報陸續出爐,熟悉的大紅字體和親切的加粗格式迎面撲來。但定睛一看,統計口徑含蓄了許多。
活躍用戶、品牌成交額、店播等數據登上前臺,作為重頭戲的總成交額被默契的忽略。
與往年用小程序、Excel表格滿天飛的氣氛相比,今年雙十一話題度可以算大不如前。
節前造勢期間,舞臺中央的主角居然是海氏烤箱控訴“二選一”。只有略帶黑色幽默的“萬物跳轉梗”,時時刻刻提醒廣大網友,消費主義并沒有打算放過你們。
好的一點是不需要計算器,也能算出自己到底省了多少錢了。
當平臺、商家的流量饑渴,裹挾著“準備跳樓結果跳轉到了淘寶”的戲謔登上頭條,雙十一悄然變了樣子。
雙十一誕生的第十四年,消失的成交額、簡單粗暴的規則和短暫的狂歡,給它找了個體面的臺階下。
軟著陸
時鐘回撥十多年前,沒人會懷疑雙十一的統治力。
中國人多愛在雙十一買東西,可從民營快遞崛起史窺見一斑。
2009年國慶,新郵政法頒布,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公司終于告別黑戶有了合法身份。一個月后,首個雙十一產生物流訂單26萬[1],被如饑似渴的快遞公司們迅速消化。
但第二年雙十一,所有快遞老板都傻了眼。淘寶商城聯合樂酷打五折,2100萬網民涌入搶購,包裹量激增38倍,1200多萬單讓無數網點“爆倉”。疲憊不堪的快遞員們24小時輪班,用了半個月才消化掉雙十一的包裹。
還沒喘過氣來,卓越亞馬遜和京東再度出手,豪擲數億和淘寶打價格戰,瘋狂的五折、一折商品們,讓三通一達的物流倉庫再次陷入地獄般的癱瘓[2]。
快遞網點爆倉
這一年,中國快遞日均業務量突破千萬,躋身全球三甲。
沒人會想到,電商件能取締商業件成為民營快遞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3]。一個被《福布斯》稱之為“星球史上最大的購物盛會”降臨了。
此后每一年,雙十一都展現出驚人的能量。高歌猛進的GMV沖垮了電商平臺首頁、沖垮了銀行交易頁面,把快遞派送速度最極限逼到了下單后7分鐘。
智能機蓬勃發展的2015年,天貓請來馮小剛做導演,與湖南衛視合辦了“2015天貓雙11狂歡夜”,馮小剛回憶:“馬云打電話給我的時候,好像是把一個天大的好事兒給你了[15]。”
隔壁京東不甘示弱,聯合央視打造了“京”喜夜競歌晚會。一個極其年輕的購物節,擁有了多臺專屬晚會。
2015年天貓雙十一晚會,007系列主演邦德壓軸登場
陣仗盛況空前。海內外明星齊助陣,007扮演者邦德來了,蔡依林來了,唱了3首歌后,她代言的高夫沖上天貓化妝品類第一。
主持團每30秒一個廣告口播,同春晚一樣歌舞4個小時后倒數零點。巨大的屏幕上實時刷新交易額,底下飄著幾個大字:感謝親愛的剁手黨!
后來主播們晉升為晚會主角。2020年老羅為還債進入直播間,在抖音創下首場2小時1.1億成交額的戰績。同年雙十一4家電商辦了6場晚會,李佳琦舉著“沖啊尾款人”的手幅出現在導播鏡頭中。
臺上明星勁歌熱舞,背景主播們端坐在全透明直播間里全力帶貨。
2021年雙十一預售首日,敲鑼催尾款的李佳琦和薇婭合計達成近200億的銷售額,比前一年翻了好幾倍,讓A股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紅了眼。
但也是在這一年,阿里悄然撤下了那塊顯示淘天成交額的電子大屏,從雙十一創始至今延續了11年的成交額實時公布傳統首次被廢棄。隔壁的京東,首推起“晚8點付尾款不熬夜”。
這年雙十一單日銷售總額 3146 億元,同比下降 5.5%。各大平臺戰報中,成交總額被不斷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商家,以及助農振興的細分數據。
時間來到2022年,主播洗牌,轟轟烈烈的雙十一晚會們也消失了。
待到今年,全網都在拼最低價,打工人們忙著檢測李佳琦直播間的花西子有沒有降價,斷層式第一的李佳琦預售首日GMV95億元,數額依然驚人,但和去年的215億比砍了半。
天貓、抖音低調重啟的雙十一晚會,和主播們越發謹慎的勸購話術一起,成為降溫的背景音。
各種熱搜、戰報的數據落差,讓十多年的熱鬧轉變有種突如其來的味道。但轉變向來不是疾風驟雨,雙十一的疲憊早早就埋下了伏筆。
騎虎難下
2017年,阿里和京東在雙十一期間大打口水仗,起因是京東宣布“11天下單累計金額”超過1000億。
這種統計學范疇的勝利惹惱了阿里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只要京東愿意,大可把全年銷售額都算進雙11。隨后,時任京東CMO的徐雷隨即在朋友圈開炮:
憑什么只許阿里提前20天做預售,然后集中算作一天的銷售額[4]?
這件事的影響在于,各大電商平臺迅速學會了這套略顯雞賊的玩法,也為日后雙十一促銷周期超越全年法定節假日總和埋下了伏筆。
簡單粗暴的全線打五折一去不復返,電商平臺們創造性地發明了包括但不限于定金膨脹、跨店滿減、組隊搶紅包等一系列促銷機制。
某年雙十一,消費者一度要在每天在14個不同的app簽到、連續打卡21天,才能獲得總計不超過120元的紅包[5]。
表面上看,延長周期是讓增長游戲能夠一直玩下去的最簡單的辦法。2018年以前,也就頭鐵的京東能和阿里打個來回,可隨后拼多多的橫空出世、抖快等內容電商的崛起,讓戰事變得越發殘酷。
前有資本市場的業績預期,后有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雙11之于平臺的意義愈發沉重,套用一位商家在媒體采訪時說的話,“KPI是紅線,只可以升不可能降[6]。”
但實際上,以促銷為核心的雙十一在2018年前后已經難以為繼。
對電商平臺來說,雙十一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是獲得新用戶,并讓他們在之后持續貢獻銷售額。但這個成本變的越來越高。
按照東興證券測算,到2016年,阿里每獲得一位新增用戶的成本已經高達361元。而作為歷年大盤的主要貢獻者,天貓雙11自2018年起,同比增速就開始放緩,到2022年僅為8.45%。
這就導致平臺不斷買量拉動更多消費者進站,結果便是每逢雙十一,整個互聯網條條大路通貓狗。
“交個朋友”負責人黃賀曾提到,抖音的流量在雙十一期間都被天貓、京東等平臺大量買走,站內流量稀缺,公司甚至因此想過在618、雙十一時放假[7]。
另一方面,雙十一對商家的意義也在過去幾年里發生了變化。
2009年雙十一誕生的一大背景是金融危機余波,商家對去庫存有近乎病態的訴求。當時淘寶商城中只有李寧、聯想、飛利浦等27個商戶參加,但成交額達到了日常的10倍左右。
2009年雙十一活動網頁
由于電商方興,線上商品流量推廣成本接近于零。因此,商家愿意用五折讓利。但隨著玩家增多,流量變貴,以價換量的游戲同樣難以為繼。2015年,淘品牌韓都衣舍已經喊出要為雙十一砸3000萬“造勢”。
在電商集中度迅速提高的過程中,雙十一已經從一個單純的促銷場景,變成了一個推新品、沖排名的推廣場景。2020年的天貓雙11戰報中,有357個新品牌登上細分類目Top1,應了那句行行出狀元。
但一張張品牌戰報背后,往往是水漲船高的流量成本和一再壓縮的利潤空間。
2019年完美日記成為天貓雙11十年來第一個拿到美妝類目榜首的國貨品牌,代價是其母公司逸仙電商的全年營銷費用飆升到12.51億元。
今年雙11的全網美妝銷售排行里,放棄燒錢的完美日記已不見蹤影,反倒是珀萊雅和彩棠分別成為護膚和彩妝新貴——作為參考,母公司珀萊雅集團前一年的銷售費用近28億。
雙十一繁榮的底色是線下的交易不斷向線上遷移,當電商的權力版圖開始穩固,簡單粗暴的五折促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于是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已經開始有人尋求體面的退場。這一年,網易嚴選高調宣布退出“這個鼓吹過度消費、為銷售數字狂歡的雙11”——這也是它在歷年大促里最具存在感的一次。
同年,時任京東CEO的徐雷借著京東雙11的脫口秀節目表態:京東一直倡導的是理性消費。
2021年底,阿里內部叫停了以GMV增長為目標的增長模式[8]。次年雙11,阿里首次沒有公布總成交額的具體數字,一句“與去年表現一致”簡單帶過,京東也含蓄地“超越行業增速,創造新的記錄”。
但正所謂“戰報可能會騙人,但戰線不會”,這一年,中國電商行業滲透率不增反降,全國電商用戶增速僅為0.38%[14]。
瞌睡遇上枕頭
2018年,阿里將貓晚的主題敲定為“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時任阿里集團CEO的張勇站在臺上喊出了未來雙11的新目標:1萬億成交額。
彼時淘系雙11的大盤增速已開始放緩,可在那個時間節點上,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這堪稱激進的預判。2019年,以食為天的中國人把阿拉斯加帝王蟹、秘魯青提和挪威三文魚塞滿購物車,光靠吃進口車厘子,就養活了智利一個國家的50萬就業人口。
以高漲的消費力為背景,增長和擴張也還是商業世界的主題。新消費品牌燒著VC的骨頭給主播和平臺熬油,堅信總有一天能夠連本帶利地賺回來;海底撈直到疫情前兩年還在逆勢擴張;互聯網巨頭也尚有余力在2020年的社區團購大戰里爭個高下。
李佳琦但凡早三年讓大家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罵他的人都不會有這么多。
但短短三年過去,消費市場就換了一套名為“平替消費”的敘事:
穿lululemon和始祖鳥的都市中產們開始流連“窮鬼樂園”。線下有迪卡儂和奧萊,線上有拼多多和1688;9塊9的粉底液和3塊錢的羽絨服伴隨著社交新詞“反向消費”沖上熱搜;氣氛烘托到位,一支售價79元的眉筆就能點燃眾怒。
20萬畢業生尚在就業緩沖區,VC從投項目快進到投簡歷,滴滴司機和美團騎手數量穩步上升,好像大家不是卡里沒錢就是心里沒底。
平臺與商家不遺余力地迎合著消費者期望的敘事,喜茶奈雪早已認命降價,蜜雪冰城靠5元一杯的檸檬水開出萬店連鎖;海底撈忙著布局中低端火鍋市場,庫迪和瑞幸又開始燒錢請打工人喝9塊9咖啡了。
于是,現代商戰變得前所未有的質樸——降價就行。
直至雙11落幕,各大平臺依舊默契地沒有公布具體的成交數據。而據星圖數據顯示,今年雙11全網累計銷售額(含直播電商、新零售等)為11386億元,同比增長2.08%,若只看綜合電商平臺,則同比下降1%[10]。
但軟著陸也是著陸。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的比價游戲失去了耐心和興趣,最終陰差陽錯地給雙十一準備了一個體面的臺階。
尾聲
野口悠紀雄在《戰后日本經濟史》回憶自己的美國之行,但凡關于日本經濟的講座,總是座無虛席。
時值日本經濟問鼎全球第二,傅高義老師的《日本第一》風靡全美,美國上下迎來家電學松下,汽車學豐田,芯片學東芝的熱潮。對日本不絕于耳的吹捧讓野口老師多少有點難為情,他后來在書里寫道:
當時在日本,人們都相信“明日一定會比今日好”。當我得知“黃金時代”這個詞在歐洲意味著過去的榮光時,不禁有種奇妙的感覺。因為對于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人來說,誰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黃金時代是指未來的時代。
對很多中國消費者而言,雙十一也是一個滿載象征意義的符號,因為它濃縮了一段朝氣蓬勃的年代。伴隨后者行進尾聲,雙十一自然也在某種意義上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人們對雙十一的狂熱并沒有消失,只是分散到了每個全天候無差別不限量供應便宜貨的角落。當我們步入一個以低價和平替為名的時代,自然不再需要一個具體的大促了。
除了“條條大路通貓狗”的戲謔,雙十一的商品質量依然過硬,服務水平始終在線,物流體驗更是歷經多年捶打已經爐火純青。
只是那些曾經義無反顧的剁手黨,現在多少都有點累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