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象限原創
作者|程心
OpenAI自橫空出世那天起,就一直是創業者們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如今這把劍終于落下了。
美東時間11月6日,OpenAI在鎂光燈下舉行了首次開發者大會,OpenAI接連放了幾個大招,多模態、降價、GPTs、all tools,幾乎把上半年的創業項目全都自己做了一遍,這一套連招也徹底把創業者們打懵了。
“不給第三方留后路”、“一夜回到解放前”、“搞了半年的東西在OpenAI的更新面前像個笑話”...
▲圖源:即刻和朋友圈截圖
與現場如春晚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不同的是,場外無數創業項目破碎和投資人心碎的聲音。X上有網友自發組織了一場實時討論,近百人實時討論,當OpenAI獻出“GPTs”和“all tools”時,驚現國粹“woc,這半年都白干了”。
▲圖源:X截圖
而隨著演講進程的推進,Altman說出的每一個英文單詞,都一片一片地擊碎眾多創業項目,“這是一場1挑N的碾壓式比賽。”有人愁云慘淡地說道。
事實上,這并不是創業者們完全猝不及防地被OpenAI“偷襲”。
就在前一天,11月5日,在奇績創壇舉辦一場關于探索Agent新范式的線上活動中,不少人都對這項技術憂心忡忡,“明天就是OpenAI的開發者大會,不知道會不會一夜之間變天?!?/p>
如今,這句話一語成讖。投資人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相關創業者:“你們和OpenAI所做的差異性在哪?”。創業者回復:“差異性就是比他差。”
眾所周知,大模型創業有一條鐵律:做OpenAI不做的事。但是現在看來,OpenAI似乎沒有邊界,而這對整個大模型行業來說,是福還是禍?
OpenAI更新,降維打擊了誰?
《三體》中,歌者文明向太陽系發射了一片二向箔,太陽系瞬間被二維化,所有的生命都變成了一幅畫,地球也因此而毀滅。
降維打擊由此而來,創業公司們的焦慮,也來源于一夜之間,被“二維展開”。
昨天的開發者大會,OpenAI的核心主要圍繞兩件事,一是工具箱all tools;二是GPT,這其中既包括對過去GPT-4的升級,也包括由GPT更迭演化而來的GPTs、Agents以及GPT Store。
▲圖源:X作者FinanceYF5
工具這條線貫穿于大會始終,覆蓋了從大模型訓練推理到AI Agents構建的全鏈條,一言以蔽之:用OpenAI就夠了。
在大模型基礎能力方面,TurboGPT-4 Turbo上下文窗口達到128k,是GPT-4的四倍;知識庫更新到2023年4月;多模態能力上,GPT-4 Turbo的API將集成了DALL-E3,以及文生語音模型TTS(text-to-speech),開發者通過API可直接調用。
在打造個人專屬GPT和構建AI agents方面,OpenAI向開發者推出了GPT Builder助手,構建過程就是和GPT Builder聊天,告訴它你想要做什么即可;即將上線Assistant API,允許AI助手執行具體任務,包含代碼解釋器、知識庫、函數調用等一些工具,并支持多種用途,如自然語言數據分析、編碼輔助、旅行規劃等。
首當其沖的是國外以LangChain為代表的一批做工具鏈、中間層的公司,在國內這類公司又被稱為“中間件”。
以LongChain為例,它是一個基于大語言模型建立起的框架,其本身并不開發大模型,而是通過把大模型相關開發組件封裝打包、鏈接在一起,從而來降低開發大模型應用的難度?!氨憬荨?、“易用”成為其最大的特點,也正是踩準了大模型應用開發的風口,才讓LangChain搖身一變成為了硅谷VC的“座上賓”,甚至在沒有任何收入和收入計劃的情況下,連續拿下了1000萬美元和2000多萬美元的兩輪融資。
正如硬幣有兩面性,LangChain等中間層公司所謂的“開箱即用”,也為OpenAI原子彈式的降維打擊埋下了伏筆。
此前,已經有一些開發者告訴【自象限】,在實際開發過程中他們對LangChain的使用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易用也意味著不夠靈活,而對很多初創公司來說,他們更愿意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從零開始構建工具鏈和框架。比起LangChain,Hugging Face上還有大把的開源工具可以隨意調取”。
如今來看,LangChain等公司的熱度已經趨于冷卻,或許擊碎他們不過是早晚的事情,不是OpenAI也會有其他人。反觀國內,并沒有形成像LangChain一樣的完整工具鏈,國內也有創業公司們瞄準了一個個“散裝”環節,有人只做數據清洗或者embedding的過程?!巴ㄓ玫慕唤oOpenAI,創業公司做垂類”,如今這樣的幻想也破滅了。
更令一眾尚在襁褓的初創公司膽戰心驚的是,OpenAI這頭永遠無法饜足的獅子,也垂涎上了“AI Agents”這塊肥肉。
AI Agents可能是現在大模型賽道最熱的方向,早在今年三、四月份,就有過一輪AI 智能體的大爆發,短短半個月內,Camel 、BabyAGI、AutoGPT 、斯坦福西部世界小鎮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據【自象限】了解,在國內,AI Agents同樣是許多初創公司埋頭苦干的項目,比如近期面壁智能聯合清華大學NLP 實驗室推出了大模型‘超級英雄’——XAgent,聲稱在真實復雜任務的處理能力已全面超越AutoGPT。
但現階段真正能跑出來的AI Agents還寥寥無幾,核心原因有兩個,一是從數據清洗、Prompt指令設置、訓練、輸出等各個環節都困難重重;二是,價格成本過于高昂,動輒測試跑一次5美元、3美元,根本找不到能夠落地的商業場景。
“你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有了建立Agents的經驗,但是這過程往往很難,可能需要花費數月、幾十名工程師,而且很難控制定制化過程,所以我們今天試圖將其變得更簡單”,Altman在發布會現場說道。
顯然,早已經在各個分任務跑AI Agents的OpenAI摸準了創業者的脈。
今年加入OpenAI的前特斯拉AI總監Karpathy,曾在一次開發者活動上表示:“AI智能體,代表了AI的一種未來!”
在近期的奇績創壇分享會上,有專家更加明確化了這種“未來”。AI agents下一步大模型與真實世界產生互動、影響的關鍵,“現在的格局是人作為中介,連接起大模型和真實世界,大模型尚且無法與真實環境產生互動、反饋。而未來則是人-AI agents-真實世界這樣的排布,真正邁向全自動化、智能化”。
▲圖源:奇績創壇AI agents分享會
由此可見,OpenAI的野心遠不止于一場發布會,不僅想抓住現在,更想抓住未來。
OpenAI更普惠還是更壟斷?
有人說OpenAI通過開放能力來完善生態,是更普惠的體現,更多人認為OpenAI并不給生態的其他玩家“留活路”,是壟斷的象征。
想要搞明白OpenAI背后的大棋,還要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場發布會。
當我們把自己從OpenAI更新的震懾中抽離出來,冷靜地去看待這場發布會,會發現OpenAI悄然間已經集齊了大模型(底層)+工具鏈(中間層)+Agents(應用層)的三件套,而當用戶和開發者全方位依賴于OpenAI,OpenAI就做到了真正的“通吃”。
除了最引人注目的工具箱all tools和Agent,OpenAI還升級了GPT4的六大能力,包括128k長文本、全新的Assistants API以及視覺CV在內的多模態功能。這些圍繞著模型層的能力讓OpenAI在市場是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力,也讓創業者們一直垂涎多模態能力走到臺前。
▲圖源:YouTube截圖
更重要的是,從ChatGPT到GPT-4,OpenAI一直掌握著“賣方優勢”,只因價格太貴,導致無法大規模普及。套用馬斯克用在特斯拉身上的一句話“沒有人不想擁有GPT-4,只要他足夠便宜?!盇ltman也體察到了民意,升級后的GPT-4 Turbo,不僅將性能提升了一大截,還把價格“打了下來。
▲圖源:OpenAI官網
降價后的GPT-4 Turbo 輸入側為GPT-4 的 1/3 價格,輸出側為 GPT-4 的 1/2 價格。據開發者對比過后,這個價格相比于開源生態的大模型和工具鏈,仍然貴了十倍級以上。
在絕對的能力差和溢價之間,企業和開發者往往會選擇前者。社交平臺上有人透露到:“泄露的all tools賬號已經開始高價售賣了,這萬眾期待的陣仗就跟當年的Apple一樣。”
▲圖源:即刻截圖
像蘋果的可不止這萬眾期待的陣仗。在ChatGPT插件上線時,就有很多人將其比喻為安卓或者是APP Store,如今,OpenAI真的推出了GPT Store。
簡單的說,就是開發者們通過OpenAI提供的工具,可以直接基于GPT-4的能力,構建一個智能化應用:GPTs。
從定制開發、收入變現到生態構建,OpenAI給出了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在開發環節,提供GPT Builder、Assistants API生成工具,旨在讓不懂編程語言的普通人也能開發出定制化GPT對話助手和AI agents分身,以此來降低開發的難度;在收入變現環節,OpenAI承諾將向建造最有用和最多使用GPTs的人支付收入,與創作者分享收入;在生態構建環節,OpenAI提出要打造類蘋果的GPT商店,一旦開發者的GPT入駐,就能被更多人搜索到,并有機會躋身排行榜前列獲得更多流量推薦。
▲圖源:YouTube截圖
也就是說,一個屬于OpenAI的開發者生態真的來了。如同 App Store 一樣,商店將收錄驗證用戶創建的 GPT 作品,可以被用戶搜索到。商店也會推薦生產力、教育和好玩等類別的優秀作品,而且創建者還可以根據自己創建的 GPT 的使用人數獲得一定分成。
從基礎大模型,到工具到底層系統,OpenAI幾乎一場發布會完成了喬布斯時代的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OpenAI在整個AI時代,站在了食物鏈最頂端。讓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蘋果的發展脈絡:重新定義硬件(iPhone4)、重新定義軟件(App)、重新定義系統(iOS、OS),從而建立起一個“無堅不摧”的生態。
蘋果定義了App的設計規則、開發者的開發規則、分成規則,當年微信和蘋果的幾次拉鋸才在iOS系統中上線贊賞功能,甚至當智能手機日益衰退之際,蘋果依然憑借著強大的生態能力“豢養”著用戶,利于不敗之地。
參考蘋果的結果,就很容易回答,是更普惠還是更壟斷的問題。
當然,在這個新時代,一切瞬息萬變。
“很期待接下來Meta等開源生態的反擊,OpenAI再次打響了一場戰爭,接下來,可能更好玩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