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
作者|leo陳
ChatGPT走紅后,大模型的熱度持續不減。時至今日,隨著國內多巨頭掀起“百模大戰”,熱度又被頂到更高峰。
前兩個月里,百度、阿里、騰訊加入;進入5月,先有網易有道,發布了基于“子曰”大模型開發的AI口語老師劇透視頻,介紹其基于教育場景的類ChatGPT產品;后有科大訊飛,發布認知大模型“訊飛星火”......
通過大大小小的發布會,各企業都在向外介紹自己的AI大模型與應用場景結合后能帶來怎樣的想象空間,以及證明自己,又會有多大的增長空間。
而正在電動化、智能化、制造革新的“車”,就有不少可以展開無限想象的場景。
未來,按照功能去劃分,大模型可以用在AI交流對話領域,應用在智能座艙;還可以參考大模型下的生成式底層技術,去優化自動駕駛認知決策問題;此外,或許還可以革新造車流程中的設計、工程和制造環節。
盡管它們都離真正的落地有些遙遠,甚至看起來是“空中樓閣”,但仍然值得我們嘗試做些思考。
1
把大模型
“OTA”進智能座艙
對于這三種場景,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很容易地做出一個主觀判斷,最早到來的應該是AI大模型在車內AI交流對話領域里的運用。
因為我們實實在在地能看到一個趨勢,如今車內人機交互已經走到了多模態交互,語音、視覺、手勢三者兼有。
其中,語音技術又是相對最成熟的,能夠應用在智能座艙里的各種功能和場景:從最初的信息娛樂,到支持整車控制,甚至和家里的智能家居設備相連。
不僅如此,現在車企和智能語音供應商在合作上,還希望能讓語音交互更具有“個性化”和“情感化”。
通俗來說,就是以前車主和AI助手之間像是“雇傭關系”,車主主動布置任務,AI助手被動執行任務;而在未來,兩者之間多出一層“陪伴關系”,AI助手主動和車主溝通和車相關的事情,也就是反過來向人輸出內容。
以前車載AI語音的智能程度普遍較弱,體驗也不好,明顯呈現出裝配率不低但使用率極低的情況。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比較“雞肋”的配置,而車企這邊,能主動拿語音交互作為核心賣點的,也幾乎沒有。
這就是AI大模型之于車而言,可能不是最好但目前是最現實的用武之處。而關于另外兩種場景,高階自動駕駛本身無論是在技術成熟和商業能力上都還不清晰;而革新造車環節依賴的其實是專業型人才,大模型更偏向于成為通用知識型人才。
能夠看到,大模型應用在智能座艙,國內大廠都已有動作,至少有了概念和象征意義上的合作,未來很可能會進一步推進。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宣布將接入文心一言的車企包括長安、集度、吉利、嵐圖、紅旗、長城、東風日產、零跑等。長安逸達成為首搭文心一言的車型,將通過軟件升級的形式搭載到新車上。
在上個月華為nova11 系列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余承東則宣布AITO問界M9將搭載AI大模型,同時小藝智慧助手將能夠為用戶帶來業界比較強的車載AI體驗。
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中,推出“1+N”架構,就有汽車領域相關的產品。按照官方說法,訊飛火星認知大模型與智慧座艙結合后,可以實現車內跨業務、跨場景人車自由交流。
可以發現,國內大廠關于大模型在汽車行業內的應用,步調和著眼點是高度一致的。而且在面對大模型時,要聚焦垂直場景,這注重的明顯是“實用化”,要能夠盡快將具體的產品落地和發揮商業價值。
這和國內大廠們多年來一直強調“AI應用普惠”其實是相契合的,讓人人可用的“普惠模型”去推動AI普惠,本質是務實的。
如果說大模型的誕生之初是AI進入“重工業時代”,需要海量數據、巨量資金、巨額算力,屬于國內大廠的一場“長跑”。
那么大模型落地AI語音交互,相對來說是一次“短跑”,大廠的核心工作應該是對大模型進行輕量化,在于“小而美”,讓用戶更早地體驗到產品。
2
大模型還將如何
變革汽車產業?
目前,對于大模型的底層技術能力在汽車產業里的上層應用,廠商在宣傳方面更多表達成“可以如何”、“將會如何”。換句話來說,美好的是愿景,不是現在。各行業都在對它展開想象,這是大模型當下的意義所在。
大模型是一個非常好的價值點,就是它把整個AI領域全部都帶活了:把市場帶活,把資金帶活,也把創新帶活了。
所以,從具體應用延伸到整個汽車產業來看,大模型可能會如何變革汽車產業?
首先,汽車產業的研發方式又會發生變化。
理想汽車李想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過去我們一年要做大概1000萬幀的自動駕駛圖像的人工標定,所以我們請了很多外包公司進行標定,大概6元到8元錢一張,一年的成本接近一個億,這僅僅是來做自動駕駛方面的圖片標定。”
他還提到,同時我們又面臨了新的挑戰,就是人工智能的大模型軟件2.0到來了。
“但是當我們使用軟件2.0的大模型,通過訓練的方式進行自動化標定,結果和效果會非??膳?,過去需要用一年做的事情,基本上3個小時就能完成,效率是人的1000倍,這個領域的工作完全不一樣了。”
可以說,大模型能夠再次激起汽車產業對研發模式更多的交流和探索,但同時也意味著新的挑戰。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剛剛開啟,如何快速和汽車產業原有的知識體系相融合,如何與大模型的學習能力、泛化能力協同,形成更有效率的研發方式,又會成為汽車產業接下來研究的核心課題之一。
其次,對人的要求對比以前有了本質不同。
李想關于這一點也有提及:“對于員工來說,他們會感覺用拳頭打架遇到了拿槍的。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如何能夠讓軟件2.0和現有人才進行融合,為他們提供怎樣的全新工作流程、激勵機制,怎么去做選用、任用,這又會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p>
新能源車迎接著電動化、智能化、制造革新,行業對人的要求,在短短幾年里,已經經歷了好幾波迭代。從機械到電氣,從硬件到軟件,從產品到生態,從服務到體驗,每一種變化,背后都是一次人才的重新篩選。而進入大模型時代,基礎的重復的通用的工作,會快速地被機器學習所取代。
在中高端人才聚集地“脈脈”上,百度早已經發布AI大模型方向的職位招聘,比如前端研發工程師,待遇30k-60k/月;C++/GO后端研發工程師,待遇35k-70k/月。
?。▓D源:脈脈)
最后,大家在商業模式上會出現新的思考。
拿車載AI語音交互來說,當它實現從“雇傭關系”到“陪伴關系”,具備一定的情感智能,消費者是否會更樂意接受它主動推薦的東西?在和用戶長時間互動之后,語音助手會變得更懂用戶喜好和習慣,這里會有新的商業價值等待被挖掘。
同時也有太多深刻地思考,大模型底層技術能力如何在AI語音交互上得到應用,讓用戶“開口即用”?如何讓人真正懂車,如何讓車真正懂人?
無論如何,大模型開啟了新的賽道和新的可能。未來,大模型會對對現有模式和生態帶來哪些改變,對行業會帶來哪些創新和新的窗口期,值得展開無限想象。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