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見專欄
近年,“國產替代”是個熱門詞匯,除了一些科技企業的產品逐漸代替海外品牌、打破被進口產品壟斷的格局、甚至走出國門外,寶寶成長必備的國產奶粉品牌也在逐漸崛起,甚至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對進口品牌形成了反超之勢。
而以“飛鶴—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為品牌宣傳語的飛鶴,便是業界首屈一指的存在。不過,據4月中旬飛鶴發布的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其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利潤雙降,卻讓市場大吃了一驚。這也不禁令人反思,為何曾經光芒萬丈的國貨之光,會在這時出現業績拐點?
1
營收凈利潤雙降,國貨之光難再續
2022年度,中國飛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66%至213.36億元,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降28.07%至49.4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國飛鶴自2019年上市以來首次“雙降”,且降幅驚人。
要知道,憑借多年高舉高打的市場營銷,當前中國飛鶴已經是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行業一哥。只是,飛鶴卻空有行業老大的規模,卻處在了一個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的尷尬時期。對此,飛鶴奶粉顯然也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
只是,飛鶴如何破局繼續謀求增長,依然需要從飛鶴自身的發展找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飛鶴如今業績的頹勢,顯然并非是一朝一夕就發生的。實際上,中國飛鶴近五年來一直處于業績增長低谷,盡管此前營收、凈利潤一直在持續增長,但是增速不斷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方面意味著,飛鶴鎖定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核心賽道,市場環境正在悄然變化,而其天花板也觸手可及。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中國飛鶴進行精細化運營、產品品類細分也成為大勢所趨。
實際上,中國飛鶴在2022做了系列調整。例如,為了提升產品的消費體驗,飛鶴對于產品的“新鮮度”指標進行了精細化管理,并落地了“新鮮”戰略,通過渠道庫存管理,保持在售產品的新鮮度,同時對下游的分銷渠道進行嚴格的品質管控,以提升行業競爭力。
只是,相比行業紅利的消退速度,這樣的補救措施,似乎顯得杯水車薪。眾所周知,今年我國人口數量出現了負增長,出生率大幅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出生率已從2016年的12.95‰跌至2022年的6.77‰,新生兒數量下降至2022年的960萬人。與此同時,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0至3歲兒童的數量相應從2016年的5090萬人下降至2022年的約3200萬人,復合年增長率為-7.4%。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即使在三孩政策的支持措施下,新生兒數量想要回到往年的規模,也尚需時日。
很顯然,人口紅利消失之時,首當其沖的,便是位于嬰幼兒配方奶粉賽道、處于頭部位置的飛鶴。要知道,中國飛鶴業務板塊雖然多元化,但是嬰幼兒配方奶粉卻是中流砥柱,其營收占比高達93%以上。因此該部分業績與總業績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財報數據顯示,飛鶴的該部分業務同比下降7.4%,因此也讓整體業績受到牽連,直線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飛鶴除了營收增長頹勢漸顯外,其盈利能力也差強人意。據其財報顯示,2022年中國飛鶴綜合毛利率為65.5%,同比下降近4.8個百分點。與其營收受到核心業務影響一樣,其核心業務嬰幼兒配方奶粉毛利率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至68.8%,也是導致其整體盈利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而且,其他乳制品及營養補充品的毛利率,同樣分別同比下降16%、9.1%。
雖然飛鶴官方的解釋是產品結構變動及產品成本提升,導致毛利率下降。但是二級資本市場對其頻繁將業績增長不及預期歸結為外部原因,以及戰略調整,似乎并不買賬。據統計,2022年5月6日至今(2023年5月5日)的一年時間里,中國飛鶴股價下跌29.43%。而2023年開年至今,公司股價下跌超過20%。由此可見中國飛鶴的發展,可謂面臨內憂外患。
2
沖擊高端難成,星飛帆難成飛鶴解藥
實際上,飛鶴論資歷,在行業確實是“老資格”。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飛鶴前身是于1962年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成立的趙光農場老八連乳品廠,算得上我國起步最早的乳業企業。
只是,如前文所述,過去粗放式的發展,固然為飛鶴贏得了規模與體量,但是“陽光普照”的產品定位,卻讓其在毛利率方面存在硬傷。加上2008年轟動全國的三聚氰胺事件,讓人們對于奶粉的安全性空前關注。
因此,與很多乳業品牌一樣,飛鶴也踏入了追求品質、沖擊高端這一條河流。據了解,目前中國飛鶴嬰配粉產品主要分為超高端、高端及普通產品。而被飛鶴重金押注的星飛帆,便是超高端嬰兒配方奶粉的代表性產品,其宣傳賣點是專注于接近中國媽媽母乳成分。而且,隨著其中高端系列產品的逐漸問世,飛鶴已經逐漸摒棄了低端市場、放棄了低端產品。
在這樣的策略下,中國飛鶴的營收結構逐年向超高端奶粉偏移,2016年至2019年占比高達近一半,由此也為其營收、利潤的增長打下了江山。值得一提的是,期間飛鶴奶粉的營業收入增長 2.6 倍,凈利潤直接飆升9倍。而且,在巔峰時期,飛鶴奶粉最高有超過2000億港幣的市值。
只是,這樣的結果,或許只是因為飛鶴舍得“砸錢”,善于營銷所致。據了解,2017年至2021年,中國飛鶴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從初期的21.39億元增加約46億元至末期67.29億元,5年間累計費用超過216億元,近5年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約32%。
不過與其大手筆營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卻顯得有些微不足道。2018年至2021年,公司研發成本支出0.15億元、1.09億元、2.65億元和4.25億元,研發費用率均在2%之下。對比之下,中國飛鶴的研發費用與國內伊利、蒙牛存在一定距離。僅以2020年為例,中國飛鶴研發費用為2.65億元,伊利、蒙牛研發費用則分別為4.87億元、3.18億元。
因此,沒有研發實力與科技投入背書,飛鶴所謂的“高端”不過只是高價,因此也頻繁被指“偽高端”,而事實證明,飛鶴試圖通過星飛帆系列產品打一場翻身仗的想法,也有一些一廂情愿。
3
布局成人奶粉難自救,出海難成第二增長曲線
實際上,在嬰幼兒配方奶粉賽道,將“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作為宣傳賣點的并非只有飛鶴,行業內卷之下,中國飛鶴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嘗試各種方式自救,以求峰回路轉。
例如,早在2016年底,中國飛鶴就曾擬投資2.25億加拿大元(折合人民幣約11.43億元)在金斯頓(Kingston)興建一個奶粉生產工廠,預計將為當地帶來約200個全職崗位。彼時,金斯頓當地媒體甚至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發展項目”。
編輯
而且,中國飛鶴還通過收購Vitamin World將版圖擴展到零售保健業務。只是,截至目前其國際業務并無太大起色,因此產生的收益也僅占飛鶴大盤的1%。窮則思變,出海業務的折戟之勢,也讓飛鶴焦慮不已,不得不再尋它路,以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
據了解,2022年底,飛鶴也開始布局成人奶粉賽道,試圖換道超車,扭轉局勢。通過中國飛鶴官網了解到,目前飛鶴的成人奶粉主要為金裝經典1962、經典愛本和金裝愛本三款產品,并在此產品線基礎上,進行了細分,甚至覆蓋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糖尿病的中老年人群。
盡管我國老齡化時代來臨,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超2.5億,鎖定老年群體的成人奶粉,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
只是,正如老白金打開市場的邏輯,雖然成人奶粉的消費者是老年人為主,但是消費者依然是年輕人。而受限于我國老人消費能力、消費觀念、消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成人奶粉如何打開市場,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飛鶴的這條破局路,顯然也道阻且艱。
4
結語
作為曾經的國貨之光,飛鶴乳業通過矩陣品牌打開市場、一躍成為行業第一的發展歷程,自然有可取之處。只是,隨著嬰幼兒奶粉市場不斷趨于飽和,已經擁有規模優勢的飛鶴,也難以與趨勢為敵。因此,飛鶴也試圖通過產品多元化、高端化、國際化試圖自救破局。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事實證明,飛鶴在轉型自救的過程中,有些策略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因此也取得了非常“光榮”的戰績。但是像出海、布局成人奶粉等策略,目前卻并不及預期,這或許與天時有關,也或許與其決心不足脫不了干系。
實際上,對于一家企業,無論做任何戰略決策,都可能同時帶來機遇與危機。但愿飛鶴的下一步,走得堅定而踏實。如此,其品牌國貨的光環,也將繼續可以光芒萬丈。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