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見專欄
隨著消費升級大潮來臨,人們居家生活品質的日漸提升,人們買新房搬新家,都會裝上最安全、最耐用的插座。而以安全插座為主營業務的公牛便成了最大的獲利者。按3月中旬發布的《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公牛集團的阮立平、阮學平兩兄弟,以420億元排名第460位,位列榜單中LED相關企業的榜首位置。
不過,個人財富與名望或許不是公牛集團的發展終點。公牛集團在為阮氏兄弟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其發展焦慮也有些揮之不去。據公牛集團近期發布的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公牛集團的營收達到了140.81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放緩。
更為致命的是,時至2023年第一季度。這樣的窘況也無明顯好轉跡象。據其同時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公牛集團營收達到了33.34億元,同比增長8.31%,營收增長的速度再次放緩,沒有反彈拔高的跡象。
而股市行情作為企業發展的晴雨表,也映襯出了公牛集團的焦慮。此時公牛集團的股價,比起巔峰時期差了將近3分之1,市值也不足1000億。由此可見,昔日光鮮無比的公牛集團,也正在經歷著“成長的煩惱”。
1
曾遭反壟斷處罰,公牛集團風光不再
公牛集團開始走下坡路,或許可以追溯至2021年。彼時,公牛集團發布公告稱,收到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函,決定對集團涉嫌與交易相對人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進行立案調查。最終被處以2020年度中國境內銷售額98.27億元3%的罰款,共計2.9481億元。
“10戶中國家庭,7戶用公牛。”公牛的這句宣傳語,并不夸張,也足以彰顯其行業地位。只是,一紙處罰書卻將其打入了低谷。
此后,公牛集團也迅速在資本市場陷入低谷,市值跌出千億俱樂部。而在其逐漸丟失行業壟斷地位后,公牛集團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明顯放緩,主營業務遭遇了空前的阻力。
據觀察,公牛集團近年遭遇營收、利潤雙雙增長乏力的局面,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其一,在公牛集團業績大盤中,占比超過半壁江山的電連接業務,同比僅僅增長4.22%。個位數的增長,顯然難以支撐公牛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公牛集團2022年的新能源業務實現收入1.53億元。新型業務不及1%的營收貢獻,也讓其整體數據表現,不容樂觀。
據了解,公牛集團主要圍繞電連接、智能電工照明、新能源三大賽道拓展業務。也在試圖不斷迭代傳統產品,升級創新產品與品牌形象,但是在新能源電連接、智能無主燈等新型業務方面,尚無明顯起色。
其二,隨著智能化家居時代的來臨,昔日公牛的優勢不再,甚至很多電連接外圍的玩家也殺進了公牛集團的腹地,同時與其智能電工照明、新能源等賽道產品開展競爭。例如,除了公牛之外,包括小米、華為等跨界廠商也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而據電商網站公開銷售數據顯示,公牛的智能家居產品與其他爆款品牌相比,銷量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可見其面臨的增長壓力之大。
其三,過去靠自營門店、銷售渠道優勢打江山的公牛集團,卻難在互聯網時代保留優勢。加上電子商務、渠道數字化等時代的來臨,公牛昔日的市場地位更是難保,其渠道“護城河”也告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實際上,公牛集團的業績滑坡始于多年前,業務增長見頂已是不爭的事實。據公牛集團財報顯示,2017-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為72.40億元、90.65億元、100.40億元、100.5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34.91%、25.21%、10.76%、0.11%,不斷下滑的營收同比增長數據,也側面說明公牛的業績增長逼近了天花板,甚至發展進入了瓶頸期。
對比之下,公牛集團不僅營收增速放緩,凈利潤增速更是高速下滑。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牛集團凈利潤同比增速高達76.85%,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就僅為6.08%,增速下滑了將近九成。
不過,通過行業大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公牛的頹勢,并非因為市場已經飽和。據恒州博智電子及半導體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2027全球與中國智能插座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插座市場規模達到了25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1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22.4%。
這也意味著,行業大數據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或許是因為新進的玩家不斷涌入。而公牛的增長乏力,也與行業整體發展向好有些背道而馳。風光不再的公牛集團,也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2
股東接連減持,資本市場失意
過去的公牛集團,在資本市場也算是一騎絕塵,甚至被業內譽為“插座茅”。作為千億市值俱樂部曾經的一員,公牛集團也因為其營收規模、行業地位獲得二級資本市場投資者的青睞。
不過,自從其受到反壟斷調查后,股價便一蹶不振。2022年財報發布后,也在實現了連漲3天后下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公牛集團2022年的業績預期不達標,尤其是在2023年第一季度仍無回暖跡象。另一方面,其新布局的業務規模尚小,難以為公牛集團大盤增色。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是股東的高瓴在2021年減持了8,780,677股,持股從2.01%降至0.55%,到2022年12月31日,已退出公牛集團主要股東行列。無獨有偶,近日公牛集團又傳出被滬股通減持2.53萬股的消息。數據顯示,滬股通最新持股量為887.41萬股,占公司A股總股本的1.48%。
事實上,公牛集團在上市之初,還引發了諸多的爭議。2020年,公牛集團成功上市,阮氏兄弟二人的身價立刻飆升至800多億人民幣。只是,人工是非多,公牛集團也因此受到各種質疑。
其一是作為上市公司,公牛集團的創始人團隊除了將超過8成的凈利潤用于股東分紅外,基本將其它部分套現殆盡,也引發了投資者對于公牛集團上市只為謀取“私利”的巨大爭議。
例如,據其兩次報送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15~2017年,公牛集團將約87%的歸母凈利潤用于股東分紅,3年累計分紅高達32億元。尤其是2017年,公司的現金分紅更是高達22億元,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171.21%。
而且,此后阮立平、阮學平兄弟通過股權轉讓,合計套現約12.82億元。多輪操作下來,截至2018年末,公牛集團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剩2.18億元。
而據估算,彼時阮氏兄弟至少套現數十億人民幣。此后更有報道稱,2016-2018年,公牛集團關聯銷售收入分別為0.72億元、1.13億元、1.25億元,公牛集團涉嫌通過關聯方虛增收入。
由此可見,在資本市場逐漸失去投資者的信任后,公牛集團的創始人也試圖通過套現、分紅的方式,減少資金外流的風險,同時也試圖通過關聯交易,讓財報數據更好看,以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只是,紙終究包不住火,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客觀現實下,公牛集團想要恢復以往在資本市場的榮光,顯得無比艱難。
3
基本盤失守,多元化布局不力
如前文所述,公牛集團的核心業務是插座與照明等產品。作為貢獻業績的中流砥柱,公牛集團更是自1995年成立后,短短不足六年時間,就做到了全國第一。
在基本盤逐漸穩固后,公牛集團也開始不斷拓寬產品線,將其產品延伸至墻壁開關插座業務、LED照明業務、數碼配件等。近年,其觸角更是伸向了炙手可熱的家裝智能化賽道、西能能源充電樁、充電槍等領域。
只是,公牛集團看似來勢洶洶、橫跨多個板塊,實則依然依靠主營業務貢獻營收,多元化布局的產品,顯得不溫不火。據了解,自2014年以來,公牛先后進入LED照明、數碼配件、快充和TWS耳機等新領域,但數碼配件的業績卻不盡如人意。
據其財報顯示,2018-2020公牛集團數碼配件業務分別同比增長96.51%,28.39%,17.00%,增速在不斷下滑,到2021年上半年,數碼配件業務甚至下滑了10%。由此可見,公牛集團在插座以外的產品布局方面,更快的到達了瓶頸,試圖破壁實現產品多元化的夢想告吹。
公牛雖然多次嘗試產品多元化未果,但是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將其希望寄托在新能源電連接業務以及圍繞家庭的智能生態系統的建設當面。只是,通過目前該部分的營收占比不難看出,即便公牛集團將其拔高到戰略高度,卻難以因為其入局過晚,而展現出任何優勢。
4
結語
公牛集團作為民用電工領域的龍頭,依靠其插座類的產品,打開了市場,搶占了市場份額,更因為其產品的安全性、耐用性而贏得了消費者的口碑,因此也成為了業界首屈一指的品牌。
公牛集團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并成為行業第一,固然有其可取之處。只是,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該類產品的供應鏈及渠道管理的變革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公牛集團面對外部環境的變革,似乎反應略顯遲緩,因此也錯過了最佳的轉型時機。
通過其業績不斷下滑、股價“跌跌不休”的態勢來看,公牛集團想要再次回到舞臺中心,或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由此可見,公牛集團的未來,雖依然可期,但恐怕會道阻且艱。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