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脾氣有多火爆?仔細梳理他近年發布的微博,對于看不慣的人和事,他都要說道一番。從李想的過往經歷看,他是“年少得志,中年發家”的典型。但由此養成的快人快語的性子,對上市公司來說可能是把雙刃劍,時刻存在“翻車”風險。
作者 |劉冬雪
編輯 |田晏林
來源 |市界
理想汽車法務部的活兒,似乎總是來得特別突然。這次,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通過微博“指派”的。
5月5日下午,又一位微博博主撞到了李想的“槍口”上。該博主上傳了一張脈脈用戶的截圖顯示,該用戶從游戲公司轉行做汽車自媒體僅一年時間,今年4月份的稅前收入達到62萬元,其中從理想汽車一家獲得的商單收入就高達30萬元。
“造謠!這個粉絲量的自媒體是不會商業合作的。”這份賬單惹惱了李想,他在微博@理想汽車法務部,要求盡快處理造謠者。
微博底下的留言中,有人夸他硬核,也有人看熱鬧,大家似乎習慣了李想這種干脆利落,又挺火爆的脾氣。
但很多常年關注李想微博的網友覺得,他太護犢子了,忍不了同行或者媒體對理想汽車的任何負面言論,就算是用戶,只要他覺得對方批評的點不對,他也要懟。
喜歡李想的人,會把老板親自下場battle,看作是真性情流露;而看不慣他的人,自然也無法理解這位情緒“暴君”。就像網友們分化兩極的態度,李想的心直口快,帶來的結果或許也是雙面的。
老板揭秘吃回扣內幕
先不論上述微博博主的爆料是真是假,最近一周,外界已經將目光聚焦到了理想汽車的營銷費用上。
李想也沒閑著,集中火力炮轟這些說自己愛花錢搞品牌營銷的自媒體身上。
事情起因是,有網友反對某汽車博主關于“新能源車企里充值最多的是小鵬”的觀點,并表示理想汽車才是營銷費用最多的。
隨后,該汽車博主發文替理想反駁,李想轉發并補充回應:“理想的品牌市場費用率是0.6%,而主流品牌該項費用率為2%~3%。”
可能是覺得單純的數據說服力不夠,僅隔了12分鐘,李想發文自揭行業內幕,稱很多品牌花費數倍營銷費用卻沒有什么結果,而公司內部對員工拿回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
(圖源/李想微博截圖)
創辦過汽車之家、當過汽車媒體的老板,李想說話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但對于同行都心照不宣的事,他順手就給捅破了,是外界沒想到的。
在某汽車網站當過十幾年銷售經理的張維,深諳這種行業潛規則,“回扣的名字太露骨,我們通常稱拓展費、維護費。”他告訴‘市界’,只要車企廠商對接人的行政權限到了一定程度,無論對方是否主動提,媒體業務員就已經準備好拓展費了。
“只是李想說的比例不一定準確。”張維補充說,當企業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肯定容易滋生類似的貪腐問題,就看公司的容忍度高低。“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拿(回扣)。”
有廠商的相關負責人可能與某媒體商務經理私交好,或者認可該平臺,就不需要拿取額外的“報酬”。“結果和老板的肯定才是他們看重的。”張維說。
接觸過門戶網站、垂直媒體和自媒體,張維感觸最深的是,車企維護媒體和平息輿論日漸吃力。
2010年以前,門戶網站的影響力正值頂峰,車企品牌的營銷費用大多砸在此。2010年以后,隨著易車網、汽車之家等垂直媒體興起,分走了一部分門戶網站的投放費用。“當時垂直媒體差不多能拿到品牌營銷費用的一半以上。”
而那會兒的“充值”大戶,是日系車企。本田、豐田、日產三大品牌不說是投放最多的,也得是前幾名。
在張維看來,外資車企營銷理念比中國品牌超前,也愿意多花心思。他們不只投硬廣、信息流廣告,也會做一些針對性的營銷,比如試乘試駕,“當時自主品牌只能跟風,很少有原創的營銷思路。”
到了自媒體時代,營銷渠道寬了、形式豐富了,要車企花錢的地方也多了。
特別是在這波新能源汽車浪潮中,中國品牌走在了前列,但在最“卷”的市場,多品牌較量,不容許車企有任何的短板,產品力要行,營銷也得跟上。
張維發現,這兩年,汽車品牌不斷增加,垂直媒體拿到的錢雖然沒有減少,但是在各品牌營銷費用中所占比例卻出現下降,車企的營銷費用開始更多地流向個人大V和自媒體。
不過,現在自媒體賬號太多,輿論發酵的速度遠超從前,常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這邊聲音剛壓下去,另一邊聲音又起來,車企的維護成本和難度直線攀升。
“以前花錢就能解決問題,現在花更多的錢也未必能解決,而且有些賬號可能會把跟品牌唱反調看做一種生財之道。”張維說。
李想的這條“爆料”微博發布沒多久,很快又刪了。半個多小時后,他補充發文,大意是告訴網友該如何衡量一個汽車品牌營銷費用的高低。
“大部分失敗的創業者,普遍花小錢的時候斤斤計較,花大錢的時候大手大腳,因為把大錢用好的難度太大了。好的創業者普遍有一個特點,大錢和小錢都可以理性的去花。”李想感嘆。末了,他還補了一句:“這TMD實在太難了!完全反人性了!”
數條帶著鮮明態度的微博發出后,外界對車企與媒體之間的關系討論愈發激烈。
這其中,有博主發文“內涵”理想汽車:“請你不要一方面大手筆充值,一方面又要放風出來說,我們沒預算,沒見過把‘渣’描述的這么浩然正氣的。”
幾句話又引來李想回懟:“0.6%的費用一年也有6-7億了。我不怕得罪人,不投放你的最大問題就是你太煽風點火了。”同時他表示,任何幫助過理想汽車的,都有穩定的商業回報。
也許,每個品牌對營銷效果和投入回報的標準不同,有企業愿意花錢維持好名聲,而李想更喜歡親自下場“反黑”。
不管怎樣,有自媒體人士認為,李想這招挺聰明,“拉攏一批人,打壓一批人。”通過直懟,既表明自己有錢投放,也暗示了外界如何才能拿到理想的合作。
想懟就懟,還要挑日子嗎?
已經數不清這是李想第幾次在社交平臺表露情緒了。“國外嘴炮看馬斯克,國內看李想。”關注汽車行業的網友,做出了這樣的總結。
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的三位創始人,李想似乎是表達欲最強的一個,從其在社交媒體的活躍度就可窺見。
以微博為例,目前蔚來CEO李斌的微博粉絲數超過50萬,微博數量約374條;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的粉絲數是112.7萬,微博數量1458條。而李想的粉絲高達209.3萬,不僅超過了李斌與何小鵬的總和,其發布微博的數量約為11496條,堪比不少汽車大V。
李想的脾氣有多火爆?仔細梳理他近年的表態,對于看不慣的人和事,他都表現得像一位斗士。
2020年4月,瑞幸咖啡被曝出財務造假,前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朋友圈發長文稱,過去兩年公司跑得太快,引發了很多問題,“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面對這段“標準化”的回應,李想的第一感受是智商受到了侮辱,他直接在微博開罵:“送他五個字:S** B*。詐騙犯。”
即便是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政策,他心里不平,也要吐吐槽。
2020年4月下旬,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指出,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這個補貼門檻,剛好把部分處在高端定位的國內品牌卡在了門外。
而理想汽車的定位是中高端豪華車,李想開始鳴不平了:“設計30萬的補貼門檻,基本上是精確地助攻特斯拉來打殘國內的純電動品牌。你只需要換位想一下,如果你是特斯拉,你接下來會如何對策和定價,就知道什么叫滅頂之災了。”
▲(圖源/視覺中國)
不少汽車行業觀察者表示,李想也不是什么都懟,如果“槽點”落在造車這件嚴肅的事上,那些分量不夠、資格存疑的團隊,大概率難逃他的毒舌。
去年年初,團車網創始人聞偉對媒體透露,公司加入了造車新勢力大軍。作為一個成立十余年的中國汽車電商平臺,團車網此前并沒有涉足過造車,且當時聞偉對品牌定位、品牌理念還沒有成型的概念。
支撐聞偉造車信念的,是一個一百多人的外來團隊。據他所說,這是個擁有二十年資歷的團隊,上至2000萬元,下到5萬元的車都能造。從產品規劃、造型設計、到工程開發、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系統化整合方案都能做,幾乎完美到不能令人置信。
這讓李想坐不住了,直言企圖投機取巧的創業者最后找到的都是騙子,大概率自己也是個騙子。“居然還有人可以毫無廉恥的把這種觀點對外公開講出來,真是刷新了創業者的底線。”
當然,最該當心還是置喙過理想汽車的人。這能瞬間激發李想身上的戰斗細胞。
對比其他新能源車企,理想汽車選擇的是增程式路線,從一開始就飽受行業爭議,有人認為這種路線比較落后,屬于過渡技術。這可直戳李想的肺管子。
2020年8月,在理想汽車用戶日活動現場,李想向反對增程式路線的人開罵:“TMD,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XX,什么增程電動是個落后的技術,請問,他們TMD搞出來屁技術了?讓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這幫人,天天的研究技術路線,TM什么技術路線啊?胡說八道!”
說完這些他還不解氣,活動結束后,李想在朋友圈直懟,不看好理想ONE和增程式路線的研發人員都收了黑錢。
類似情緒上頭的發言,有人認為他是心直口快,也有人說他“雙標”。蔚來前公關總監曾發文暗諷李想:“某新勢力老板在別的新勢力遇到熱點負面后,發言最為積極、理性。但在自己品牌遇到熱點負面后,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破口大罵。”
嘴炮,是福是禍?
現在,很少有上市公司一把手,愿意在社交平臺上恣意表達了。李想的快人快語是其性格的映射,大概也是經歷、認知賦予他的武器。
1981年,李想出生于河北石家莊。從小他就立志做一名總經理,因為當總經理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很多年后,他沒有做成總經理,而是成了一名連續創業者,三次創業,他把其中兩家公司推到了資本市場,合計市值超過2200億港元。用年少得志、中年發家來形容他,一點不為過。
坊間都知道的故事是,他在高考前成立了個人網站“顯卡之家”,靠寫產品評測賺到了10萬元。這對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甚至是對當時許多的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彼時,中國互聯網浪潮剛剛到來。1998年,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加州郊區的車庫內建立了谷歌,華裔青年楊致遠,將雅虎的業務帶入中國。也是在這一年,搜狐公司正式誕生;全球最大的華人網站新浪成立,網易轉型為門戶網站。
為了不錯過賺大錢的機會,18歲的李想決定輟學創業。他找到兩位合伙人,想把“顯卡之家”做強做大。可惜,隨著互聯網浪潮越刮越大,他看到了業務瓶頸,沒做過多留戀,李想開始二次創業,成立了汽車之家。
巔峰之時,汽車之家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中文汽車網站,消費者無論是選車,還是聊車,都會通過汽車之家的網站和論壇。2013年,汽車之家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李想收獲了1.52億美元身家。
▲
(圖源/李想微博)
正當外界等著看他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時,李想轉身就走,拿著錢開始了第三次創業。這一次,他不再試駕汽車、討論汽車,將目標瞄準制造汽車。
2022年,理想汽車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41歲的李想,中年發家,身價超過460億元。
從18歲輟學到三次創業,準確點說,李想沒有經歷過痛徹心扉的失敗,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這也讓他可以不必掩飾自己的聰明。對于他篤定的事,從不懷疑,哪怕不被權威認可。
而且,理想汽車的銷售數據,也給了李想足夠的底氣去質疑權威、反擊異己。
懷疑理想汽車,就是懷疑李想本人。李想坦承:“我確實隔三差五地就有點太過自信,經常因此吃各種虧。但作為一個創業者,不自信又肯定是不成的,大多數有能力的人寧愿和一個自大狂工作,也不愿和一個慫包工作。”
李想的這種自信,以及他自帶的“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屬性,成了汽車圈一道獨特風景。
其實,以李想的粉絲數和社會影響力,遇不公之事,發正義之言,是可以弘揚社會正氣的。
2022年,他曾就“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發了條微博,表明對女性尊重是一個正常男人最基本、最基本、最基本的人性底線。“執法不和稀泥,法律真正保護合法群眾,才會讓每個人都相信法律。”
這種社會影響力是企業家的隱形資本,但對上市公司來說卻是把雙刃劍,時刻存在“翻車”風險。
2022年6月,懂車帝與李想在對新車L9做直播講解時,拋出一個問題:為何理想L9后排小桌板只在副駕駛后方座椅提供?
當時李想解釋的大意是,不能讓開車的家人變成一個司機的身份。而其對“司機地位低”的表述瞬間引起廣大網友的不滿。雖然理想汽車官方表示要對“惡意剪輯”的人追責,但李想還是知進退的,一反強硬態度,在微博發文解釋,請求網友諒解。
俗話說,黑紅也是紅,李想一開口,話題有了,流量也有了。在行業人士看來,李想的“直性子”并沒有給理想汽車銷量和股價扯后腿,相反到給用戶留下了“實在”的印象。
李想該不該收起他的暴脾氣?慣性地直率發言,就算暫時不給公關惹麻煩,回顧過往案例,給公司股價造成的傷害,還是讓部分投資者心有余悸。
(文中張維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