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游璃
來源丨BT財經
春節期間,喜茶一躍成為茶飲賽道的當紅“炸子雞”。
1月28日,《證券日報》相關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期間,喜茶各地門店均出現了銷量暴增的情況。環比節前,喜茶眾多門店銷量增長超300%,部分門店增幅達到了500%。
數據顯示,除了一線、新一線城市,喜茶在更多城市的門店銷售同樣異常火爆。環比節前,春節假期單店銷量增幅排名全國前五的門店均位于非一線城市,包括鹽城大豐吾悅店、連云港海州吾悅店、長春重慶路活力城店、哈爾濱遠大購物中心群力店、新鄉寶龍店。而從城市總銷量增幅來看,春節假期,新鄉、棗莊、威海、商丘、揭陽、鹽城、南通、湛江、宿遷、三亞的喜茶門店銷量環比節前增幅靠前。
此前有媒體觀點指出,一舉拉高奶茶價格的喜茶正走下神壇,以服務大眾為托辭,蓄意進軍下沉市場。
事實正是如此,2023年初,喜茶發布全員信,表示要“將真品質的茶飲和激發喜悅的品牌,帶給更多的大眾用戶”。翻譯一下,就是說喜茶終于感受到了一線甚至超一線城市的寒意,自詡高端無法帶來充裕的現金流,客單價不會太高的低線城市,進入了喜茶的狩獵范圍。
對于久居高臺的喜茶來說,纏斗時間夠長也夠熟悉的對手是奈雪的茶和星巴克,下沉市場的玩法,則又是另外一套,對手也改為蜜雪冰城。好不容易成為新茶飲第一的喜茶,能夠被“小鎮青年們”救贖嗎?
高處不勝寒
紅星資本局出品的《2022年中國新式茶飲研究報告》顯示,能搜集到的數據中,喜茶是高端茶飲品牌中絕對的頭部,2021年時喜茶市場份額占比為23%,奈雪的茶與樂樂茶緊隨其后,分別占據了15%和7%的蛋糕,“三超多強”局面下,后兩者的份額相加還比不上喜茶。
但到了2022年,事態開始發生變化。首先是喜茶的坪效有所降低,門店數量也在收縮。依照喜茶官方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喜茶全國共擁有865家門店,新增170家,新進入城市數量20個。2020年,喜茶新開店305家,城市設點數量凈增18個,2019年上述數字分別為227家和17個,整體看來上升趨勢明顯。
2022年喜茶官方報告尚未釋出,不過從第三方機構整理的數據來看,大不如前的局面已經十分明顯。久謙中臺截至10月的數據顯示,喜茶門店數量只有845家,“明亮公司”援引的窄門餐眼數據已證實,喜茶截止12月2日的最新門店數量為849家,或許會首次出現門店數同比下滑的景象。
反觀兩位追趕者,奈雪12月收購樂樂茶成為了新茶飲賽道年度最大投資。5.25億元換來的43.64%股權助力奈雪成為樂樂茶第一大股東,換來的市場份額與門店覆蓋面進一步吞噬喜茶的蛋糕,這也是喜茶需要面臨的第二個難題。
最新營運報告中,奈雪提到自己截至9月30日的門店數量為973家,11月時奈雪再次刷新數據,宣告門店破千的消息,也意味著奈雪2022年凈增門店數量超過200家。被它收入麾下的樂樂茶在華東區域優勢突出,年內凈增門店數約60家,年末統計時總數有望突破158家。
定位高端的新茶飲品牌,售賣的不止是一杯單純的奶茶,還包括品牌營造的線下“第三空間”與優質服務。這一切的基礎是足夠的門店數量與密度,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搶灘市場的速度同樣重要。
商業地產行業資深從業者羅彥說:“每一個管理規范的商場里,同類型的門店數量一定是有限的,有了喜茶和奈雪這個知名度,只要進駐,就一定會是奶茶這個品類里業績最好的。這一行是先到先得,晚到很可能不得,只有一家頭部開在商場里,和兩家在消費者眼里差不多的門店開在商場里,最后收獲的客流量和營業額會有很明顯的差別。”
喜茶與奈雪的對戰,開店速度上已經敗下陣來,而且比起奈雪,沒有上市的喜茶還天然缺少一個融資渠道,這對它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被奈雪收購后,樂樂茶重新調整了自己的開店規劃和點位,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目前資金充足,2023年計劃把門店數目初步定為400家,凈增超過200家。奈雪則繼續維持200至300家的開店目標,并強調“現在開店更容易,租金會有折扣,還有點位空置”。
對喜茶來說,如此有力的強心針也沒有救回奈雪的股價或許已經是唯一的好消息。截至發稿,奈雪股價報收7.83港元,微漲0.13%,比之19.8港元的發行價仍有不小差距,但觀察股價走勢會發現,奈雪11月以來股價總體保持漲勢,可見投資人們信心漸增。再考慮到奈雪與樂樂茶合并后可分享復用彼此的供應鏈、數字化與自動化、內部管理等資源,喜茶若是再不補齊短板,差距縮短甚至互換身位,也不是全無可能。
降價就有用嗎?
新消費行業獨立分析師許海沙說,對比喜茶和奈雪時,門店數量固然重要,但也需要辯證地看。“去年上半年,奈雪新開的門店基本都是Pro店,就是占地面積更小、需要的人力物力配置更低的門店。奈雪還希望能在現有的租約到期后,把剩余的標準店繼續轉為Pro店,所以它拓展的門店跟喜茶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一個類型,它們的直接競爭關系也正在弱化。”
許海沙認為,奈雪推崇Pro店的核心是它比喜茶更早陷入坪效危機,但這也是它的財富。“單店擴張的紅利期不會一直持續,遭遇盈利困難甚至虧損的成長瓶頸是必然的,奈雪先進入這個階段短期看來不是好事,可是現在看來,它在掙錢這方面的經驗已經多過了喜茶,二級市場逐步回暖,也代表著投資人更多的注資意向。”
不過從喜茶目前的表現來看,它還不想學習奈雪調整門店模型的盈利經驗,降價攻占下沉市場,才是喜茶想要玩的套路。
2022年初,喜茶率先打響價格戰,宣布調整多數主要產品定價,使單杯飲品客單價集中在15-20元,此后喜茶推出的多款新品,價格也基本停留在20元上下,與之前動輒30+的價格區間形成鮮明對比。
有喜茶做代表,奈雪、樂樂茶也隨之降價。據新浪新聞報道,奈雪在3月推出了20元以下的輕松系列,迭代掉王牌條線霸氣系列中部分產品,同時下調多款產品價格,降幅最高者有10元之巨。新茶飲品牌主力產品價格帶整體下移,不少消費者對此是也喜也憂。
“以前我跟朋友出門經常點上一杯奈雪或喜茶,雖說貴了點,但好喝也是真好喝,再加上能稍微坐會休息一下,算是甜品店平替吧,我們都可以接受。”在沈陽工作的王書羽說,沒想到封了一段時間再出門,新茶飲品牌都變了個樣子。“果茶降價之后能明顯感覺到用料變粗糙了,新品的口感也差了不少,以前中杯不夠喝,現在中杯喝不完,一樣的價錢買不到一點點和Coco的品質,我和朋友基本不去喝這兩家了。”
王書羽的話無意中揭露了喜茶現階段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與在中端市場摸爬滾打數年、吃了大大小小無數虧的對手們比拼。
《2022年中國新式茶飲研究報告》中提到,中低端新式茶飲在目前行業中市場規模最大,但競爭也最為激烈。出現時間較長的代表品牌除了王書羽提到的Coco和一點點,還有小鎮青年們更熟悉的書亦燒仙草和茶百道,最近涌現的有古茗、滬上阿姨等強勢玩家,低端市場還盤踞著互聯網新寵兒蜜雪冰城。
用戶調研顯示,57%的消費者最愿意接受10-15元一杯的奶茶,再往上每提升5元,意向購買人數都以折半之勢銳減。到20元以上時,只剩下6.4%的人愿意購入,而喜茶高價名聲已響,再次占領用戶心智改變品牌印象,無論怎么看,都是困難重重。
新茶飲到底需要什么?
各大社交媒體上,不乏這樣的聲音,“一開始人人都想做星巴克,被市場毒打之后,喜茶和奈雪又把目標對準瑞幸,這才算找對了路。”如是發表評論的人多數認為,新茶飲此前把客單價定位在30元左右走的是高溢價路線,但想保證快速復制及單店盈利,薄利多銷,布局瑞幸風格的外賣店是唯一解決方案。
許海沙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咖啡和茶飲的標準化程度不同,尤其是新茶飲涉及到更多新鮮水果、鮮奶等需要冷鏈運輸儲存的原料,成本和品質把控艱難,單純對標瑞幸沒有意義,花力氣建供應鏈才是大頭。而且把下沉市場看成只用低價就能收買的市場,也注定會被消費者教育。”
不管降價是否有效,新茶飲品牌攻入下沉市場時已經前赴后繼地踏上了補貼戰。喜茶的抖音官方旗艦店顯示,線上下單多肉葡萄兩杯只需28元,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作為經典銷冠產品,過去疊加上外賣平臺補貼及喜茶優惠券也低不到15元以下。喜茶同時力推的還有消費卡,一百元購入后可消費十次,單次消費價格進一步降低到10元,把價格“血拼”的戰火燒到抖音,喜茶垂涎的顯然是下沉市場流量。
但正如新消費品牌無數次證明的那樣,靠低價引誘來的消費者,極有可能薅了一波羊毛就轉身離開。羅彥就表示,她觀察到的現象是并非價位最低或最有名氣的商家賺錢最多,“這跟品牌運營策略、本地消費習慣和成本把控效率都有關系,很少有方法能放之四海皆準。”
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新式茶飲過半消費者選購時看重質量安全、口感及價格,品牌的重要性在8個影響因素中排名最低。沒有固定偏好的消費者占比16.1%,經常嘗試新品牌的消費者占比則達到了43%,能夠稱為某個品牌忠粉的用戶還不到一半,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品牌產品需以消費者購買因素為核心進行產品升級和改良。
從投資收購,到IP合作營銷,新茶飲品牌一直自詡讀懂年輕人,可目前來看,成效日益減弱。2022年6月,喜茶與《夢華錄》聯名的兩款產品上線,首日累計售出近30萬杯,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卻不乏吐槽。網友“一起去干飯”就表示:“聯名大踩雷,紫蘇飲那款只能說還行,點茶完全是抹茶粉沒沖開就端出來了,說用抹茶粉做的琵琶也真的很糊弄。”此后隨著《夢華錄》口碑走低,喜茶的聯名也草草收尾。
沒有人知道,投入下沉市場是不是正確選擇,但對于喜茶,它需要這樣一個目標當作“精神寄托”,能夠給投資人講出新故事,才能為自己尋來續命的可能。遺憾的是,留給喜茶調整試錯的時間空間,已經越來越少。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